求!!!!急!!!
1个回答
2014-12-01
展开全部
【评析】: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
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
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
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
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
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
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追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看我的第二个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