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踏上音乐教师岗位已经12年了,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动起来。下面我要说的是我的一些教学经验和意见。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传统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住,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消失,再加上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动感,使得很多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有的甚至不愿意开口。
音乐课一定要让孩子们大胆地“动”起来。让学生动手也要动脑,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进来。真正的去音乐世界里邀游,得到美的享受。
农村的小孩与城里的小孩最大的差别就是小学生不敢也不愿动,要么就乱动。上音乐课时没有活跃的气氛。他们胆小、怕羞,没有自信。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齐唱得好好的,但要求个别表演时,竟没有一个人上台演唱,问起来谁都说不好意思。但低年级的就不一样。上学期我上二年级的《孔雀轻轻跳》,为了提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编了几个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学生们都很喜欢,可当我叫他们表演的时候,有的学生竟然要站在椅子上跳,弄得我差点就控制不了场面了。谁都知道舞蹈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给孩子们多点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不是每一个年级,每首歌曲都可以使用的,我们只能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歌曲特点来把握。
高年级的学生对节奏有一定的基础,可不好意思动。孩子们也有自尊心,怕表现不好,其他同学会笑话。首先老师先表演,然后再叫一些基础好的上来表演。其实,学生做得好不好不 是主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乐于参与。四年级的《荡秋千》曲子短节奏又欢快,学生特别喜欢这首歌。我看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这首歌,就要求几个学生上来表演了,刚开始是点名的,后来其他同学看没什么压力也就争着要表演。当然这时候只有课堂纪律好的才能表演。为了能表现自己,学生们都能安心等待,希望下一个能是他。
低年级的学生“好玩”,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这特点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好玩”是学生兴趣的一种表现形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玩结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设计这课时,为了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他们在玩乐中主动地去感受一些音乐现象,了解有关音乐知识,培养一定的感悟音乐的能力,充分体现玩的科学性。在教学活动中,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了几种游戏,让学生大胆去参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这样,又一次激起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课堂“活”起来。如在上《郊游》中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是以故事形式导入,再要求学生把歌曲用表演的形式展现,这时他们都感到非常有趣,于是我便挑选了平时比较幽默的学生扮演歌曲中的人物,让学生自由发挥。这几位学生的即兴表演,都演得十分贴切,动作也非常恰当,似乎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他的同学也看得十分投入,也就在这演戏看戏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歌曲有了最深刻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在音乐课中“动起来”。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教学经验,下面我还有一些建议想说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奥尔夫音乐,以前我在当幼教的时候就接触过,觉得很不错。那时候幼儿园也是刚刚接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当时去学习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太好了,不仅能玩而且还能学,很开心的,教的不累学的也不累。
那么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呢?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却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重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其实,每个儿童天生都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乐海中畅游。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记得有一次上舞蹈课没电,不能播放音乐,但不能因为这个停课,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了奥尔夫音乐,这下有了。那节课我就给学生即兴,这个即兴叫“拍拍”。用手用脚拍都可以,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但是要根据老师的节奏快慢轻重来。刚开始我以为学生会不知道怎么做,真没想到他们即兴得很好,很有创造性。有的用手拍屁股,有的用手拍额头,有的还在其他同学身上拍拍,有的还用上了脚,有的……各式各样什么姿势都有。下课后有几个学生就跑过来跟我说:“老师,下节课我们还这样上好吗?”
不管是舞蹈律动,游戏,还是奥尔夫音乐,只要我们用童心、爱心与学生交流、体验、碰撞、交融,孩子的天性就会表露出来。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在跳跳、唱唱、玩玩等活动中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参与的愿望和热烈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就以孩子为中心,多穿插点游戏、或是动作之类的来做音乐的律动,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进入学习音乐的最大兴趣,多跟孩子们舞动起来,因为音乐课是活跃的。
踏上音乐教师岗位已经12年了,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动起来。下面我要说的是我的一些教学经验和意见。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传统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住,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消失,再加上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动感,使得很多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有的甚至不愿意开口。
音乐课一定要让孩子们大胆地“动”起来。让学生动手也要动脑,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进来。真正的去音乐世界里邀游,得到美的享受。
农村的小孩与城里的小孩最大的差别就是小学生不敢也不愿动,要么就乱动。上音乐课时没有活跃的气氛。他们胆小、怕羞,没有自信。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齐唱得好好的,但要求个别表演时,竟没有一个人上台演唱,问起来谁都说不好意思。但低年级的就不一样。上学期我上二年级的《孔雀轻轻跳》,为了提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编了几个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学生们都很喜欢,可当我叫他们表演的时候,有的学生竟然要站在椅子上跳,弄得我差点就控制不了场面了。谁都知道舞蹈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给孩子们多点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不是每一个年级,每首歌曲都可以使用的,我们只能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歌曲特点来把握。
高年级的学生对节奏有一定的基础,可不好意思动。孩子们也有自尊心,怕表现不好,其他同学会笑话。首先老师先表演,然后再叫一些基础好的上来表演。其实,学生做得好不好不 是主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乐于参与。四年级的《荡秋千》曲子短节奏又欢快,学生特别喜欢这首歌。我看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这首歌,就要求几个学生上来表演了,刚开始是点名的,后来其他同学看没什么压力也就争着要表演。当然这时候只有课堂纪律好的才能表演。为了能表现自己,学生们都能安心等待,希望下一个能是他。
低年级的学生“好玩”,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这特点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好玩”是学生兴趣的一种表现形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玩结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设计这课时,为了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他们在玩乐中主动地去感受一些音乐现象,了解有关音乐知识,培养一定的感悟音乐的能力,充分体现玩的科学性。在教学活动中,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了几种游戏,让学生大胆去参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这样,又一次激起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课堂“活”起来。如在上《郊游》中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是以故事形式导入,再要求学生把歌曲用表演的形式展现,这时他们都感到非常有趣,于是我便挑选了平时比较幽默的学生扮演歌曲中的人物,让学生自由发挥。这几位学生的即兴表演,都演得十分贴切,动作也非常恰当,似乎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他的同学也看得十分投入,也就在这演戏看戏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歌曲有了最深刻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在音乐课中“动起来”。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教学经验,下面我还有一些建议想说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奥尔夫音乐,以前我在当幼教的时候就接触过,觉得很不错。那时候幼儿园也是刚刚接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当时去学习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太好了,不仅能玩而且还能学,很开心的,教的不累学的也不累。
那么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呢?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却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重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其实,每个儿童天生都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乐海中畅游。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记得有一次上舞蹈课没电,不能播放音乐,但不能因为这个停课,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了奥尔夫音乐,这下有了。那节课我就给学生即兴,这个即兴叫“拍拍”。用手用脚拍都可以,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但是要根据老师的节奏快慢轻重来。刚开始我以为学生会不知道怎么做,真没想到他们即兴得很好,很有创造性。有的用手拍屁股,有的用手拍额头,有的还在其他同学身上拍拍,有的还用上了脚,有的……各式各样什么姿势都有。下课后有几个学生就跑过来跟我说:“老师,下节课我们还这样上好吗?”
不管是舞蹈律动,游戏,还是奥尔夫音乐,只要我们用童心、爱心与学生交流、体验、碰撞、交融,孩子的天性就会表露出来。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在跳跳、唱唱、玩玩等活动中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参与的愿望和热烈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就以孩子为中心,多穿插点游戏、或是动作之类的来做音乐的律动,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进入学习音乐的最大兴趣,多跟孩子们舞动起来,因为音乐课是活跃的。
陈阅影视
2024-10-28 广告
2024-10-28 广告
在深圳陈阅影视,我们精心打造短视频剪辑课程,旨在让每位学员掌握潮流剪辑技巧,快速上手热门平台视频制作。课程内容涵盖剪辑软件基础、创意构思、节奏把控、特效添加及音乐搭配等,实战案例驱动,让学习不再枯燥。通过系统学习,你将能够独立创作出吸引人眼...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陈阅影视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