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6篇随笔或者作文。不要太随意的。(高中水平)600字左右的。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窗外“残霞蹙水鱼鳞浪,薄日烘云卵色天”,桃花、梨花等争奇斗妍,嫩油油的绿叶挂满枝头,小溪又悠然自得地穿过树林,越过草地,欢快地流淌着……阳光慵懒地照得摇曳的水波像缎子般柔滑,风中飘浮着花的甜香。而我,犹如一片被大树拨离的叶子,随处飘荡,慢慢地被风干、揉碎,被春遗忘在寒冬的角落。 总想着漫漫一生何其长,三十几载飘飘然竟就过去了,来不及抓住一点属于自己的梦想。世间有许多的无奈,错过了一生都难挽回。我仿佛一直活在前世与今生交织的网中,到底生与死有什么区别?字写错了可以划掉,话说错了可以改正,可人若走错路,如何回头?生命去了如何找回? 本以为如今已是心如止水,可灵魂深处却总隐藏着一点微微的祈盼、一丝幽幽的酸楚,陪伴我在遥无尽头的路上辛苦跋涉。曾经梦想的,现在已经拥有;曾经拥有的,现在却又变成了梦想。就象一个跳不出的圈,从起点满怀希望的出发,却不知最终还会走回来。 窗外随风飘来一片花瓣,我伸手接住,它怎么会也带着淡淡的哀愁?紫色的忧郁掩藏不住深深浅浅的心事,伴着沉重的眼泪将它紧紧包裹。随后寻一处芬芳的谧境,让心事如落花般缓缓飘零,化作香泥。 有一位哲人说过:微笑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人要微笑着面对自己,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我想寻那永不凋谢的花朵,挂在我忧郁的双眸中,却发现它被严冬尘封在了另一个世界,我胆怯的无法举步。忆往事,月破黄昏人断肠,浮生长恨欢娱少。 当你以为所有的一切都消失殆尽时,对幸福的回忆便会涌现在你眼前,虽然那幸福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有时你在猛醒之时才明白,从你身边消失的东西是那么重要。 我好想变成窗外的一只蝶儿,清清淡淡,浅吟低唱,几近阳光的心情,一路觅着花香的足迹,在无边的花海里遨游。时而在花尖上盈盈舞动,时而躲在花蕾中偷啜玉露,没有烦恼忧愁,快乐的享受生命,哪怕短暂,也曾经拥有甜蜜和美丽。 也许,窗外就是一场梦。梦随人生,梦随人死,亦如花的生命,花开花谢,芬芳只是在瞬间拥有。 自己. 我同样深深铭记着另一位著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自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灭了自己. 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 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严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是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鼓励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空行洞黑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早晨.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又有什么不好呢? 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钟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美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自动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3 诚实的分量 家里有一片茶园,每逢周末,我就随着妈妈去集市上卖茶叶。后来,妈妈染上了重病,再也不能去卖茶叶了,家里的状况也越来越糟,好长时间连一斤肉的钱也省不出来。我决定单独去卖茶叶。临走时,妈妈撑着病恹恹的身子虚弱地靠着门交代我:“小玫,卖了茶叶,记着买点肉回来。” 心存感恩,因为漫长的人生路上,我并不孤独 2 另一种珍爱 如果有一天,没有一个人去关心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候,那时你怎么办呢?我深深铭记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佚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哭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并不是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我同样深深铭记着另一位著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自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灭了自己. 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 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严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是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鼓励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空行洞黑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早晨.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又有什么不好呢? 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钟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美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自动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 “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满分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 ”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 ”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点评]今年高考作文看似一篇传统的材料作文,但是在文体要求上只有四个字:“诗歌除外。 ”所以,也不排除议论文之外的其他文体,例如此文这样的想象作文,就是成功的一例。除此以外,本文优点相当明显。首先,题目不同凡响: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话。再者,将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提升到 “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的高度。读罢此文,不得不佩服作者在紧张的考试状态下,依然保有松弛的心态与驰骋的想像力。
满分作文选登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点评】
点评人:邓玉环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题目化用俗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吸引人。把“常识”比作“干粮”——基本的生存物质,强调了“常识”的基本要义,题目与正文内容相得益彰。
全文围绕“常识”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强调了普及生活常识的必要性。文章内容充实,开头针对教育界重“高端学问”的传授,忽略普及生活常识的现象,呼吁社会不要轻视常识。然后从常识对日常生活的引导,常识是科技的基础,以及需要质疑常识三方面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尾扣题,结构严谨。本文最突出的是语言表达具有形象性,生动自然,有个人见解,感情真挚。
但本文的书写不够工整,对常识的表述还不够精确,个别语句有瑕疵。
满分作文选登3
如此常识
一大早,厂长刚来到办公室,小李便窜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谄媚地递给厂长,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厂长啊,跟您商量个事儿,带我的那个师傅,能不能换成徐科长?”厂长大惑不解:“怎么?张师傅对你太严厉?”“没有的事,张师傅经验老到,技术纯熟,这样好的师傅应该留给小王。”“行,没问题。”
原来,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各自带领他们。原先厂里安排小李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不知为什么,他竟要求更换。培训很快开始了。张师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严厉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个小齿轮不光滑也要求重头再来;犯了错误严厉惩罚,不让吃饭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论书籍,理解吃透要点。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一沾枕头便睡。相反,小李倒清闲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长进进出出,应酬交际,技术没学着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小王看在眼里,纳闷不已。
一天,小王终于有机会找到小李,劈头便问:“你我都是学徒,为什么你学得那么轻松?”小李嘿嘿一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说:“兄弟,这你就不懂了。现在这个社会上,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徐科长有亲戚是高官,我这几天跟着他见识了不少大人物,他还说等他做了厂长,就提拔我做副厂长,有人脉,有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怒不可 :“常识?狗屁常识!现在社会就是人人讲关系,人人攀关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学无术的蛀虫,才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不要听他胡说,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是人才,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好好学吧。”小王点点头,继续每天起早贪黑的苦学生活。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莫非?“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点评】
点评人:周小蓬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如此常识》是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中少有的一篇记叙文佳作。文章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青人拜师学艺不同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所谓聪明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考题要求考生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和看法,本文这样写就切合题意,主题鲜明,且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这篇文章的形式和写作技巧也值得称道,首先是标题写得很有水平,用了一个“如此”就点明了全文批判讽刺的态度。其次,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结构紧凑、严谨,前后呼应;作者对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叙述清楚、精要,故事的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第三,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颇生动、准确、传神
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 “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满分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 ”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 ”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点评]今年高考作文看似一篇传统的材料作文,但是在文体要求上只有四个字:“诗歌除外。 ”所以,也不排除议论文之外的其他文体,例如此文这样的想象作文,就是成功的一例。除此以外,本文优点相当明显。首先,题目不同凡响: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话。再者,将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提升到 “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的高度。读罢此文,不得不佩服作者在紧张的考试状态下,依然保有松弛的心态与驰骋的想像力。
满分作文选登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点评】
点评人:邓玉环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题目化用俗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吸引人。把“常识”比作“干粮”——基本的生存物质,强调了“常识”的基本要义,题目与正文内容相得益彰。
全文围绕“常识”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强调了普及生活常识的必要性。文章内容充实,开头针对教育界重“高端学问”的传授,忽略普及生活常识的现象,呼吁社会不要轻视常识。然后从常识对日常生活的引导,常识是科技的基础,以及需要质疑常识三方面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尾扣题,结构严谨。本文最突出的是语言表达具有形象性,生动自然,有个人见解,感情真挚。
但本文的书写不够工整,对常识的表述还不够精确,个别语句有瑕疵。
满分作文选登3
如此常识
一大早,厂长刚来到办公室,小李便窜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谄媚地递给厂长,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厂长啊,跟您商量个事儿,带我的那个师傅,能不能换成徐科长?”厂长大惑不解:“怎么?张师傅对你太严厉?”“没有的事,张师傅经验老到,技术纯熟,这样好的师傅应该留给小王。”“行,没问题。”
原来,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各自带领他们。原先厂里安排小李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不知为什么,他竟要求更换。培训很快开始了。张师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严厉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个小齿轮不光滑也要求重头再来;犯了错误严厉惩罚,不让吃饭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论书籍,理解吃透要点。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一沾枕头便睡。相反,小李倒清闲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长进进出出,应酬交际,技术没学着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小王看在眼里,纳闷不已。
一天,小王终于有机会找到小李,劈头便问:“你我都是学徒,为什么你学得那么轻松?”小李嘿嘿一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说:“兄弟,这你就不懂了。现在这个社会上,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徐科长有亲戚是高官,我这几天跟着他见识了不少大人物,他还说等他做了厂长,就提拔我做副厂长,有人脉,有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怒不可 :“常识?狗屁常识!现在社会就是人人讲关系,人人攀关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学无术的蛀虫,才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不要听他胡说,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是人才,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好好学吧。”小王点点头,继续每天起早贪黑的苦学生活。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莫非?“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点评】
点评人:周小蓬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如此常识》是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中少有的一篇记叙文佳作。文章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青人拜师学艺不同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所谓聪明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考题要求考生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和看法,本文这样写就切合题意,主题鲜明,且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这篇文章的形式和写作技巧也值得称道,首先是标题写得很有水平,用了一个“如此”就点明了全文批判讽刺的态度。其次,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结构紧凑、严谨,前后呼应;作者对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叙述清楚、精要,故事的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第三,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颇生动、准确、传神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