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怎么算阴历和阳历
展开全部
阳历与阴历的由来 古人把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年与年之间,非常容易界定,只要观察两个相邻年中出现白天最短的日期之间的间隔数就可以了。古人很早就发现,这个日期数为365天左右,即1年里应有365天。但“年”这个单位太大,不好用,“天”虽然很方便,但又太小,于是想办法在“年”与“天”中加一个计量单位。这就是所谓的“历法”。 在两河流域,古人发现,在多数的年份里,月亮大约有12个盈亏,少数年份有13个的,故将1年粗粗地定为12个“月”。 观察发现,月亮绕地球一周的周期为29.5天,为了取整,于是定大月为30天,小月29天,12个月共有354天,这样已经接近1年的365天了。 但这样计算下来,比标准回归年少约11天,平均三年左右少一个月。为了符合“一年有365天”这一事实,故每三年左右加一个月(闰月)。长期观测证明,这一方法仍然不够精确(用着用着就出现观测误差了),故又将“3年1闰”改为更精确的“19年7闰”。月亮又称“太阴”,故又称“阴历”,也称“农历”。 这样,在没有现代钟表等计时工具的情况下,古人借助于自然现象,制订出了自己的历法。 阴历的优点是:每月的15日必定是月圆之日。 公元前4326年,在古埃及诞生了最早的太阳历。他们发现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多一点点。根据尼罗河水泛滥的规律,他们把一年分成3季,再分成12个月,每月30天,余下的5天做为节日。公元前1世纪前后,欧洲人参照埃及的太阳历,制订自己的历法。他们也把1年分为12个月,每个小月30天,大月31天,这样就不再有5天的剩余。故1年中就有7个小月和5个大月。后者分别为1、3、5、10、12月。7X30+5X31=365。这就是最初的阳历。 罗马共和时期,儒略凯撒主政,创立了丰功伟绩。他死于7月,后继者将7月改为大月,从2月的30天中抽取1天,变成了29天。7月命名为JULY,这就是所谓的“儒略历”。罗马帝国时期,奥古斯都大帝出生在8月,又下令将8月改成大月,也从2月份中抽取1天,这样2月份就只剩下28天。8月称为AUGST,这样8月和7月就各有31天。4X30+28+7X31=365 比较起来,阳历的“月”比阴历的“月”更加精确和方便。 后来,更精确的观测表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65.2422天,这样,无论上下是阳历和阴历,都会有误差(二者皆以365天为一年)。对阳历而言,平均每4年便会少约1天,(0.2422X4=0.9688,约等于1)。在以后的几百年里,由于这种误差的存在,造成了许多不便,如时值严冬,历法上却是6月。到了16世纪,这种累积的误差已经有375天之多,已经超过了1个回归年。于是阳历又进行了一次变动,规定每4年里有1个闰年(leap year),将这一天加在天数最少的2月,故闰年的2月有29天。这称为“格里高历”历,已经接近目前使用的历法。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方便,规定:凡是能被4除尽的年份,皆为闰年。如1988,1992,1996等皆为闰年。 由于将0.9688当做1近似处理,阳历还是有误差的(365与365.2422之差)。由于0.2422X400~97,故实际上每400年中应有97个闰年才对,而按“4年1闰”的计算法,400年中有100个闰年,又会比97个闰年多出来3个闰年,又会与实际观测的天象不符。于是现代的阳历规定,年份能被100除尽的的闰年仍按平年计算,但能被400除尽的也算闰年,如公元2000年、2400年和2800年,都可被400除尽,亦算闰年。这样,“400年97闰”的现代历法终于确定下来了。 阳历的优点是:太阳经过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时,基本上对应着固定的日期,即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大约分别是3月22日、6月22日、9月22日和12月22日;春分和秋分时昼夜等长,夏至时白昼最长,冬至时黑夜最长。 补充: 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 月相 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历月的平均值大致与 朔望 月平均长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长短则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 回归年 无关。因此,阴历的月份也与四季寒暑无关。阴历的日期表示着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满月,即望;初七、初八是 上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是 下弦月 等,这对古人凭借月相判断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变化又是人们最容易看见的天象,因此,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但是,由于阴历与回归年无关,因此,就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协调,后来便逐渐被淘汰。现今除了几个 伊斯兰教 国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种称为“回历”的阴历以外,其他国家已经废弃不用。 此外,。1912年我国采用“公历”安排月日后,人们就把公历称为“阳历”,而把同时并存于民间的传统的“ 夏历 ”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阳历,亦称公历、太阳历、新历、西历,也称格里高利历。它是1582年,由 罗马教皇 格里高利 十三世实行的历法。从这一年后,阳历代替了公元前42年由 罗马皇帝 朱里· 恺撒 所实行的“ 儒略历 ”( 旧历 )。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于它不是整数,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 闰年 ”;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这种历法在每一万年中约错三天,比旧的“儒略历”每四百年就错三天。 由于这种历法是根据地球与太阳距离的位置而定,所以它的“ 二十四节气 ”是固定的:上半年的 节气 多在每月的6日、21日,下半年多在每月的8日、23日,即使相差也不过一两天。 西洋历法是明朝 万历 八年(1580年),由意大利传教士 利玛窦 传进中国的。利玛窦的“泰西历法”当属“儒略历”。 太平天国 实行的“天历”,对中国的阴历起了革命,它采用了阳历,但对它也有所改订。“天历”中有中国原有的“干支”,也有阳历的“礼拜”(星期),可谓阴阳合历。“天历”在 中国历法 上说来,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特殊历法。 辛亥革命 后,从1912年元旦起,采用中华民国纪年和阳历。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从此,我国也采用了 公元纪年 的历法。 希望可以帮到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