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狗镇》这部电影
展开全部
封闭守旧的美国小镇闯进了一个神秘女子格蕾斯。她美丽善良,正在逃避歹徒追杀。镇中的作家汤姆力劝村民留下这个女子,让她暂时在镇里避过难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答案来自豆瓣网
一、前言
观看了拉斯·冯·特里尔(Lans Von Trier)的《黑暗中的舞者》和《欧罗巴》不久,算是对他的电影主张和摄影艺术有了一点了解。在看他的最新作品《狗镇》的时候自觉会能够多一点超脱。毕竟,《黑暗中的舞者》和《欧罗巴》在他的“良心三部曲”和“欧洲三部曲”,都算是具有代表性的。可是,他的电影没有例外,《狗镇》还是让我很快地忽略了他别出心裁的舞台剧形式而更着力关注他的情节,尽管情节还是需要舞台对白的诸多补充。作为新电影表现艺术形式的一种尝试,导演确实做到了别出心裁,我相信我的这篇小文会言不尽意,不过也算是个人观影的一点碎语吧。毕竟,接近三个多小时的电影能够让我沉浸两回本身就意味着它的不平凡。
二、善恶实验场
对人性的关怀探讨始终是拉斯·冯·特里尔(Lans Von Trier)电影中表现的主题,本片更是在探讨人性善恶的分歧达到了一种酣畅淋漓的极至快感。“越堕落,越快乐”,人性善恶的对比在这部浓缩世界的片中被放大,我的眼睛在观看的同时几乎会产生在显微镜下观看线形虫扭动的错觉。在《狗镇》里,善只是人类灵魂深处的一种契约行为而已,它注定需要签约双方的遵守细节规定和违约责任的处罚条例。而狗镇,就是两种力量的实验室,一方面是托姆·爱迪生需要证明的人性善良的愿望,一方面是格蕾丝需要去接受的人性恶的现实,而较量的双方就是导演精心设计的这个独特的小城镇。它叫狗镇,尽管只有一条叫莫伊斯的狗;它是个闭塞的小镇,尽管生活艰辛,可是生活还是一样要继续;它有着很少的居民,他们有着简单的工作和微薄的收入,这点收入甚至不足以维持美国人一直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民主。他们简称这个小镇子是一个“团体”,他们有着很好的习惯,就是会全体开会对某件事情进行表决。尽管每个人生活的态度和对待小镇的看法不同,不过,他们依旧生活在一起。事情的变化是发生在特蕾丝来到这个小镇之后……
就像前面说过的,影片一开始我就已经惊诧于导演的大胆,那是一个舞台而已:粉笔画的房子,没有墙壁,甚至连门也没有,一切房子的摆设全部精简到了极至,屏弃多余的道具一直是特里尔的电影主张之一。而导演对于影片的安排也采用古典戏剧的结构,分成序曲和九个章节,每个章节有着清晰的主题并且互相依存,分别是以格蕾丝的出场后小镇居民的开会作为分割章节的联系。下面我先就电影两位主要人物做简单介绍:
格蕾丝:黑帮老大的女儿,她有着美丽的外貌和善良的内心世界,正如她的父亲所说的,她具有崇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这点可以从电影中两件事情看出。第一次是她在逃到小镇上的那个夜晚在莫伊斯的狗舍里偷了那块骨头,为此她不停地汤姆面前自责,还有一点就是她对于爱情的期望和坚持也说明她有着良好的道德约束。对于人性,她始终怀着美好的期望,在进入小镇并且得到小镇上居民的收留后,她的一切作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留在这个地方,“留下来”。在受到小镇居民的不断升级的打击蹂躏时,她又有着一种近乎动物本能的忍受和生存意识,“一位慷慨的上帝赋予了她这种天赋:仅仅往前看”。她不愿意接受父亲提出的权利继承,所以选择出逃;可是,就是在她认为人性善的实验室里她受到了这帮看似善良实则如此丑恶的嘴脸。所以,这样的转变只不过是她实验的一种结果而已,所以对于最后她坦然接受并且痛下杀手那也就非常容易理解。
托姆:小镇上的哲学家,尽管他无所事事,可是他把研讨人的灵魂和传播善良看做自己的职业并乐此不疲。刚好在他需要证明小镇团体的善良程度的时候上天适时地送给他一个他梦寐以求的礼物——格蕾丝,一个看似需要帮助的弱女子,需要他的爱心去拯救,再没有比这个对他而言更有意义了,甚至他认为自己对格蕾丝的爱是对她的一种拯救。“就像蛛网里的小蜘蛛一样”,他自身的虚伪和丑恶一直有意无意的对格蕾丝实行强迫性的要求,尽管有着拯救和爱情这两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他始终没有丢弃格蕾丝父亲的名片是他明哲保身的一种自私,他借口对格蕾丝的爱期望从肉体上达到占有格蕾丝的目的,甚至在被格蕾丝识破后,是他提出将格蕾丝交出去以换得更为实际的好处都足以说明他的本质和这个镇子上的所有人一样的丑恶。
三、善良是一种商业行为
签定第一个合同是托姆为了证明善良而极力维护这个“样品”的保留价值。在开会关于传授善良与否的会议上,托姆认为留下格蕾丝是检验这个团体“对他人的爱”的最好时机,“我不是基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基于将要发生的事情。”。合同内容很简单:时间,两个星期;狗镇所有人不出卖格蕾丝,而格蕾丝需要在每个家庭每天工作一个小时来换取这种他们需要为之承担的危险成本;两周后只要小镇上有一个人不接受她她也就需要离开。起草人自然是托姆,正如他们所说的:赌局开始。而格蕾丝在小镇中已经开始感受人性的光辉,“小镇开始出现了一种微小变化的景象。”她和托姆同时得到了一个验证实验的机会,有关“容忍、共存、和谐和爱”的主题。
善良的高潮发生在两周后的表决,格蕾丝回到自己的房间做好离开的准备,却发现已经有很多人送来了礼物:托姆精心绘制的地图、格洛丽亚的馅饼、杰森的小刀、玛萨的圣经,甚至还有一美元现钞。她甚至以为她终于体会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她存在的意义。而出乎所有人意外的是,小镇上的居民全票通过了她的继续居住的权利,甚至开始了一段极其快乐的时光。九个章节中的前四个终于顺利,而转折也已经开始,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导演选择了美国的国庆日作为第五章节,这个日子是一条分水岭,善恶的蜕变从这天开始。
第二个合同开始是警察贴布告说明格蕾丝不仅仅只是失踪,而是两个星期前的抢劫嫌疑犯。尽管小镇上所有人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可是,就需要承担的风险而言,“沉默意味着犯罪”,从商业角度来讲,他们意味着付出了更为高昂了,所以,合同规定了格蕾丝的补偿措施为每天为每个家庭工作两个小时。而对进行实验的两个人而言,他们依旧坚持认为“留下来就是优胜者”。尽管他们已经开始摇摆,格蕾丝甚至说自己愿意接受一切,只要确认他们依旧让她留下来,“避免一切毁于一旦”。可是噩梦开始……
查克以向警察告发作为威胁强奸了格蕾丝;本甚至在收了格蕾丝的十美元路费后依旧把告发作为手段提出以格蕾丝献身为交换条件,“危险的货物运输价格更为昂贵,我们称之为要价”,而最后,本还是把她带回了小镇;她承担了托姆盗窃他父亲十美元的罪名,被像牲口一样地锁起来,小镇上的女人和孩子开始把对她的羞辱作为交换手段,而男人则在深夜的时候摸进她的房间。与前四章而言,后四章人性的丑恶和卑劣来地如此之快,让格蕾丝残存的对良知和善良的期盼随着她唯一想珍惜的泥人摔成碎片。而托姆还依旧戴着善良的面具,期望能够用另外一种虚伪达到占有她的目的,结果却在被她剥落之后恼羞成怒。人似乎如狗,变本加厉的索取算是一种本能,反射得如此强烈。
“我们可以教狗许多有用的东西,但是不能原谅他们每次的本能反应。”善良作为一种人性的契约行为最终得到证实,它原来只是一种假象,一个人的善良需要别人的更多付出作为回报,而当你终于有权利占有合同条款有利条件的时候,似乎对弱者的践踏就会成为一种自然行为。可是,“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应该给他们这个机会”,格蕾丝的父亲终于让她明白了原来那种对人性善的期望和要求只不过是她内心一种“愚蠢的偏见”。狗自是狗性,“当它们贪婪地吃着他们的呕吐物的时候,唯一阻止他们的做法就是鞭打”。既然善良只是一种契约,那么当我有权利可以不去签署的时候,那我就是放弃,既然民主也可以丢弃,那还有什么不能丢弃。何况,格蕾丝明白,当她自己如果也是这个小镇上的一员的时候,她的行为也该是一样的……
舞台上十几具尸体,车子慢慢地开走,突然,原来只是一个粉笔画的狗图变成了真狗,莫伊斯开始吠叫,夜晚似乎还有月光…………
四、“反击美国”
拉斯·冯·特里尔(Lans Von Trier)对美国的嘲讽曾经得罪了不少电影公司,可是在这个名为《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他依旧没有丝毫企图掩盖他对美国社会的厌恶。电影的时代背景设置在美国的30年代、小镇居民的对民主的放弃、人性的丑恶从美国国庆日开始、甚至片末不断出现的美国矿工苦难生活的照片,所有的这些比在《黑暗中的舞者》中的暗喻做得更为明显和彻底。在《黑暗中的舞者》中,BJORK的悲剧也是说明了弱小可是真诚的欧洲移民在美国所遭受的不公平的待遇。我想,我们该接受特里尔为共产党员,以表彰他在反击美国政治和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了,呵呵,这是题外话,何况特里尔曾经公开宣布他不是社会主义者,不过,这依然不能掩盖他作品中对美国的抨击。让我们拭目以待他《美国三部曲》中的后两部吧……
一、前言
观看了拉斯·冯·特里尔(Lans Von Trier)的《黑暗中的舞者》和《欧罗巴》不久,算是对他的电影主张和摄影艺术有了一点了解。在看他的最新作品《狗镇》的时候自觉会能够多一点超脱。毕竟,《黑暗中的舞者》和《欧罗巴》在他的“良心三部曲”和“欧洲三部曲”,都算是具有代表性的。可是,他的电影没有例外,《狗镇》还是让我很快地忽略了他别出心裁的舞台剧形式而更着力关注他的情节,尽管情节还是需要舞台对白的诸多补充。作为新电影表现艺术形式的一种尝试,导演确实做到了别出心裁,我相信我的这篇小文会言不尽意,不过也算是个人观影的一点碎语吧。毕竟,接近三个多小时的电影能够让我沉浸两回本身就意味着它的不平凡。
二、善恶实验场
对人性的关怀探讨始终是拉斯·冯·特里尔(Lans Von Trier)电影中表现的主题,本片更是在探讨人性善恶的分歧达到了一种酣畅淋漓的极至快感。“越堕落,越快乐”,人性善恶的对比在这部浓缩世界的片中被放大,我的眼睛在观看的同时几乎会产生在显微镜下观看线形虫扭动的错觉。在《狗镇》里,善只是人类灵魂深处的一种契约行为而已,它注定需要签约双方的遵守细节规定和违约责任的处罚条例。而狗镇,就是两种力量的实验室,一方面是托姆·爱迪生需要证明的人性善良的愿望,一方面是格蕾丝需要去接受的人性恶的现实,而较量的双方就是导演精心设计的这个独特的小城镇。它叫狗镇,尽管只有一条叫莫伊斯的狗;它是个闭塞的小镇,尽管生活艰辛,可是生活还是一样要继续;它有着很少的居民,他们有着简单的工作和微薄的收入,这点收入甚至不足以维持美国人一直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民主。他们简称这个小镇子是一个“团体”,他们有着很好的习惯,就是会全体开会对某件事情进行表决。尽管每个人生活的态度和对待小镇的看法不同,不过,他们依旧生活在一起。事情的变化是发生在特蕾丝来到这个小镇之后……
就像前面说过的,影片一开始我就已经惊诧于导演的大胆,那是一个舞台而已:粉笔画的房子,没有墙壁,甚至连门也没有,一切房子的摆设全部精简到了极至,屏弃多余的道具一直是特里尔的电影主张之一。而导演对于影片的安排也采用古典戏剧的结构,分成序曲和九个章节,每个章节有着清晰的主题并且互相依存,分别是以格蕾丝的出场后小镇居民的开会作为分割章节的联系。下面我先就电影两位主要人物做简单介绍:
格蕾丝:黑帮老大的女儿,她有着美丽的外貌和善良的内心世界,正如她的父亲所说的,她具有崇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这点可以从电影中两件事情看出。第一次是她在逃到小镇上的那个夜晚在莫伊斯的狗舍里偷了那块骨头,为此她不停地汤姆面前自责,还有一点就是她对于爱情的期望和坚持也说明她有着良好的道德约束。对于人性,她始终怀着美好的期望,在进入小镇并且得到小镇上居民的收留后,她的一切作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留在这个地方,“留下来”。在受到小镇居民的不断升级的打击蹂躏时,她又有着一种近乎动物本能的忍受和生存意识,“一位慷慨的上帝赋予了她这种天赋:仅仅往前看”。她不愿意接受父亲提出的权利继承,所以选择出逃;可是,就是在她认为人性善的实验室里她受到了这帮看似善良实则如此丑恶的嘴脸。所以,这样的转变只不过是她实验的一种结果而已,所以对于最后她坦然接受并且痛下杀手那也就非常容易理解。
托姆:小镇上的哲学家,尽管他无所事事,可是他把研讨人的灵魂和传播善良看做自己的职业并乐此不疲。刚好在他需要证明小镇团体的善良程度的时候上天适时地送给他一个他梦寐以求的礼物——格蕾丝,一个看似需要帮助的弱女子,需要他的爱心去拯救,再没有比这个对他而言更有意义了,甚至他认为自己对格蕾丝的爱是对她的一种拯救。“就像蛛网里的小蜘蛛一样”,他自身的虚伪和丑恶一直有意无意的对格蕾丝实行强迫性的要求,尽管有着拯救和爱情这两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他始终没有丢弃格蕾丝父亲的名片是他明哲保身的一种自私,他借口对格蕾丝的爱期望从肉体上达到占有格蕾丝的目的,甚至在被格蕾丝识破后,是他提出将格蕾丝交出去以换得更为实际的好处都足以说明他的本质和这个镇子上的所有人一样的丑恶。
三、善良是一种商业行为
签定第一个合同是托姆为了证明善良而极力维护这个“样品”的保留价值。在开会关于传授善良与否的会议上,托姆认为留下格蕾丝是检验这个团体“对他人的爱”的最好时机,“我不是基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基于将要发生的事情。”。合同内容很简单:时间,两个星期;狗镇所有人不出卖格蕾丝,而格蕾丝需要在每个家庭每天工作一个小时来换取这种他们需要为之承担的危险成本;两周后只要小镇上有一个人不接受她她也就需要离开。起草人自然是托姆,正如他们所说的:赌局开始。而格蕾丝在小镇中已经开始感受人性的光辉,“小镇开始出现了一种微小变化的景象。”她和托姆同时得到了一个验证实验的机会,有关“容忍、共存、和谐和爱”的主题。
善良的高潮发生在两周后的表决,格蕾丝回到自己的房间做好离开的准备,却发现已经有很多人送来了礼物:托姆精心绘制的地图、格洛丽亚的馅饼、杰森的小刀、玛萨的圣经,甚至还有一美元现钞。她甚至以为她终于体会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她存在的意义。而出乎所有人意外的是,小镇上的居民全票通过了她的继续居住的权利,甚至开始了一段极其快乐的时光。九个章节中的前四个终于顺利,而转折也已经开始,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导演选择了美国的国庆日作为第五章节,这个日子是一条分水岭,善恶的蜕变从这天开始。
第二个合同开始是警察贴布告说明格蕾丝不仅仅只是失踪,而是两个星期前的抢劫嫌疑犯。尽管小镇上所有人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可是,就需要承担的风险而言,“沉默意味着犯罪”,从商业角度来讲,他们意味着付出了更为高昂了,所以,合同规定了格蕾丝的补偿措施为每天为每个家庭工作两个小时。而对进行实验的两个人而言,他们依旧坚持认为“留下来就是优胜者”。尽管他们已经开始摇摆,格蕾丝甚至说自己愿意接受一切,只要确认他们依旧让她留下来,“避免一切毁于一旦”。可是噩梦开始……
查克以向警察告发作为威胁强奸了格蕾丝;本甚至在收了格蕾丝的十美元路费后依旧把告发作为手段提出以格蕾丝献身为交换条件,“危险的货物运输价格更为昂贵,我们称之为要价”,而最后,本还是把她带回了小镇;她承担了托姆盗窃他父亲十美元的罪名,被像牲口一样地锁起来,小镇上的女人和孩子开始把对她的羞辱作为交换手段,而男人则在深夜的时候摸进她的房间。与前四章而言,后四章人性的丑恶和卑劣来地如此之快,让格蕾丝残存的对良知和善良的期盼随着她唯一想珍惜的泥人摔成碎片。而托姆还依旧戴着善良的面具,期望能够用另外一种虚伪达到占有她的目的,结果却在被她剥落之后恼羞成怒。人似乎如狗,变本加厉的索取算是一种本能,反射得如此强烈。
“我们可以教狗许多有用的东西,但是不能原谅他们每次的本能反应。”善良作为一种人性的契约行为最终得到证实,它原来只是一种假象,一个人的善良需要别人的更多付出作为回报,而当你终于有权利占有合同条款有利条件的时候,似乎对弱者的践踏就会成为一种自然行为。可是,“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应该给他们这个机会”,格蕾丝的父亲终于让她明白了原来那种对人性善的期望和要求只不过是她内心一种“愚蠢的偏见”。狗自是狗性,“当它们贪婪地吃着他们的呕吐物的时候,唯一阻止他们的做法就是鞭打”。既然善良只是一种契约,那么当我有权利可以不去签署的时候,那我就是放弃,既然民主也可以丢弃,那还有什么不能丢弃。何况,格蕾丝明白,当她自己如果也是这个小镇上的一员的时候,她的行为也该是一样的……
舞台上十几具尸体,车子慢慢地开走,突然,原来只是一个粉笔画的狗图变成了真狗,莫伊斯开始吠叫,夜晚似乎还有月光…………
四、“反击美国”
拉斯·冯·特里尔(Lans Von Trier)对美国的嘲讽曾经得罪了不少电影公司,可是在这个名为《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他依旧没有丝毫企图掩盖他对美国社会的厌恶。电影的时代背景设置在美国的30年代、小镇居民的对民主的放弃、人性的丑恶从美国国庆日开始、甚至片末不断出现的美国矿工苦难生活的照片,所有的这些比在《黑暗中的舞者》中的暗喻做得更为明显和彻底。在《黑暗中的舞者》中,BJORK的悲剧也是说明了弱小可是真诚的欧洲移民在美国所遭受的不公平的待遇。我想,我们该接受特里尔为共产党员,以表彰他在反击美国政治和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了,呵呵,这是题外话,何况特里尔曾经公开宣布他不是社会主义者,不过,这依然不能掩盖他作品中对美国的抨击。让我们拭目以待他《美国三部曲》中的后两部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