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的举措
展开全部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现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端正思想,更新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学观念中引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学观念斗争结果。长期以来,部分语文教师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师教得僵化,学生学得死板,情文并茂的课文被分析得支离破碎,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变成了郁郁寡欢的“苦行僧”。当前语文教学的应试性质也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到语文“味同嚼蜡”、“索然无味”。这严重妨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大胆进行创造性实践,实现教学艺术的创新,变“牧羊人”为“领头羊”,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伙伴。二、互动体验,激发兴趣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语文教育专家王崧舟曾经说过:“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在语文课上,要把传统的教学方法诸如照本宣科,“师唱生随”,片面强调死记硬背等彻底改变过来。可以采用“质疑—释疑—探索—延伸”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使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学生接受新知识也就觉得很轻松、不吃力,情趣也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再隋老师指出“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在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中激发兴趣,唤起形象,引发情感,体验情境,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感悟语言,在揣摩、探究中学语言、用语言、积累语言和发展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时把它编成故事,有时引进网络、美术、音乐、舞蹈、游戏等等。总之,通过精心策划,创设生活情景,营造学习氛围,以鼓励为主线,让他们在学中玩,在活动中学,在轻松、活跃的情境中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就会更为牢固,更为扎实。三、立足课堂,着眼课外首先,要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实施教学计划的主要阵地,其质量的高低是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是备课,备好课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我认为,教师要备好一节课,就必须做到三个明确:明确每位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楚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只是无效劳动,徒劳无功。 做为老师,我们应该深深的认识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老师对其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靠传授,关键还要在课上进行训练。因此,语文课上必须让学生多听、多谈、多学、多记、多思,不断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巧设计、善挖掘,循循善诱,讲求每节课的质量,学生就会在不断积累语文知识的前提下,形成语文能力。其次,要注重课外知识对课堂知识的补充作用。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所以要真正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就必须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充满情趣,但教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大语文”观念,突破课本的禁锢,突破课本的约束,强化课外阅读,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内外结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寻找适合教材的“延伸点”。如学了《卖火柴的女孩》,可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学习《人为什么要睡觉》可以让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利用这些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以此来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在兴趣盎然的拓展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可以利用课内外比如辅导的时间,给学生出点问题,设置一些悬念,让他们主动找书看。我们还应定期在班里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向你推荐一本书”等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这样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四、因材施教,共同发展常常有些老师抱怨,说什么“这些学生太笨,这么简单的课文都不懂”、“连几个成语都写不出来”、“作文也不会写”、“造句都不会,让我怎么教呀”等等,其实这就是关系到因材施教的话题。人的资质是千差万别的,是因遗传基因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造成的,因此,我们的教学就不能整齐划一,简单机械,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法,使那些被抱怨的“不是语文的料”的学生对号入座,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条适合自己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一是做好家访,家校结合。争取家长支持,搞好校外延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家访,模清每位学生的语文“底细”,系统、科学和有目的地分析研究我们的学生,对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培养计划,对每位学生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因势利导,促进成长。对资质好、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适当增加学习难度,尤其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采取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得以顺利发展,并成为语文尖子,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语文学科的“小老师”。三是循循善诱,激励进步。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积极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可尝试分层教学,经常让他们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给予激励性评价。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四是以优带差,共同发展。动员成绩优秀的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学习,是提高学困生成绩的有效措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立善于通过树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学生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要求学习困难的学生向优生看齐和学习,采用优差学生“手拉手,结对子”等形式帮助学困生。可在班里开展“求师”活动,首先要使优生认识到乐于助人是中国人的美德,帮助别人也能提高自己的道理,使他们能主动帮助待优生;而学困生也要认识到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道理,也能主动去找一个自己信服的优秀生担任自己的“小老师”。同时开展看谁最胜任“小老师”,看谁进步最快的竞赛活动,营造比学赶帮的氛围,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展开全部
小学语文课做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教学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小学生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新举措。
一、注重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小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小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就会受到欢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
二、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要亲和学生,让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
3、教师要妙用非智,激活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也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
三、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一、注重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小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小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就会受到欢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
二、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要亲和学生,让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
3、教师要妙用非智,激活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也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
三、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7-04-27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必须要坚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结合我教学实际,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巨大的。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研究教材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研究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确定所教教材在本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2.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
3.钻研本课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其次是研究学生,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1.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类情况;
2.研究学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分类情况。备好了学生,再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
二、加强积累,强化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数量的课内外阅读和生活经历,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必须很好地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1.、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2. 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3. 能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
(一)积累的类型主要包括:
A.教材方面:
①拼音板块:正确读准字音,辨析正确读音等。
②汉字板块:改正词、句中的错别字;形近字与音近字归类积累等。
③词语板块:成语,分类描写的词语,反义词与近义词,关联词等。
④句子板块: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
⑤段篇板块:古诗,名段,名家名篇等。
这样做便于学生知道教材方面的积累从哪些类型入手,教师引导之后,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主的归类积累了。
B.课外阅读方面:
把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字、词、优美的句段以及有关的知识或者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有哪些类型。如人物类:①英雄人物;②体育名星;③爱国人物等。
C.生活方面:
将在生活中运用的语言以及需要我们运用好语言解决好的事例进行分类,便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恰当的运用和学习,真正实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如:文明礼貌用语这一类型。
(二)每个类型根据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
A.教材的分类整理:
各个板块根据相应的类型进行分类积累,这是积累的主要阵地,是学生积累量能否达到的一个主要来源。可以根据上面板块中的提示进行广泛积累,将第一至十二册教材综合运用,真正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积累,把相应的知识都收录于相应的类型之中。
例如: ①成语的分类整理:
如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语:(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等)。再如写出以“一、百、千、海、不、有等字开头的成语;写出表示“时间过得快”、“速度快”的成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词语数量量的积累与分类积累结合。
②句子的分类整理:
可以把对联、谚语、歇后语、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全部融入其中,并且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分一些小点来积累更好,如谚语的积累可分为:农业、天气、珍惜时间、激励自己等。
③古诗的分类整理:
从你学过的古诗中写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古诗各一句。
④各种句式的综合训练:包括: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比喻句;拟人句;修改病句; 关联词合成句子等。
B.课外阅读的分类整理:
⑴课文中相关知识的拓展:
①你对北京2008奥运会还了解多少,把你知道的分条写下来:
②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你还知道他写下了哪些作品,把它们的题目推荐给大家:
③红军长征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故事,把你知道的故事题目写几个下来:
⑵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
①从小雨描写到大雨,你能写多少词语:
②填动物名称,成为成语:如(_死_悲;_头_尾。)
③说明谦虚的名言:(满招损,谦受益。谦让是身体的良心。)
④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你知道多少写几个:
⑤写出两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C、生活材料的分类整理:
例如声音方面的整理:
回忆生活中的声音,把它写出来:
①下小雨的声音; ②下大雨的声音; ③小猫的声音;④小狗的声音; ⑤小鸡的声音; ⑥母鸡的声音;⑦公鸡的声音。
以上只是一些分类整理中极少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分类,主动地整理,然后进行全班性的大综合。这里积累本身就是一种训练过程。
三、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
“授之以鱼 不若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学习的方法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多种类的,下面就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即预习应看作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是铺垫,也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强调预习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意义在于: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主动求教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2.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读懂课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从识字、解词、释句,到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理解文章题目,理解思考课后问题到自己能围绕课文的某一词句提出问题,从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到体会其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都需要教。
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悟”出方法,掌握规律,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1、示范引导,举一反三;2、借机渗透,适时点拨;3、反复诵读,细细品味;4、总结积累,鼓励运用
3.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老师和学生都很有制订好读书计划,并按照读书计划要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还要指导他们会“读”得好,读得有收获。下面粗浅地谈一谈这方面的一些做法。A.浏览读,B.品尝读,C.筛选读
四、家校结合,形成合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延伸。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已萌芽,他们在校外的时间达三分之一以上,所以,争取家长支持,搞好校外延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主要措施之一。
家校结合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有问题的防微杜渐,有进步的及时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千方百计、家校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家庭与教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的目的。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不断为之努力的事。但是,教无定法,我们都应该根据自己所长,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巨大的。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研究教材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研究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确定所教教材在本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2.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
3.钻研本课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其次是研究学生,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1.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类情况;
2.研究学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分类情况。备好了学生,再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
二、加强积累,强化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数量的课内外阅读和生活经历,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必须很好地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1.、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2. 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3. 能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
(一)积累的类型主要包括:
A.教材方面:
①拼音板块:正确读准字音,辨析正确读音等。
②汉字板块:改正词、句中的错别字;形近字与音近字归类积累等。
③词语板块:成语,分类描写的词语,反义词与近义词,关联词等。
④句子板块: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
⑤段篇板块:古诗,名段,名家名篇等。
这样做便于学生知道教材方面的积累从哪些类型入手,教师引导之后,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主的归类积累了。
B.课外阅读方面:
把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字、词、优美的句段以及有关的知识或者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有哪些类型。如人物类:①英雄人物;②体育名星;③爱国人物等。
C.生活方面:
将在生活中运用的语言以及需要我们运用好语言解决好的事例进行分类,便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恰当的运用和学习,真正实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如:文明礼貌用语这一类型。
(二)每个类型根据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
A.教材的分类整理:
各个板块根据相应的类型进行分类积累,这是积累的主要阵地,是学生积累量能否达到的一个主要来源。可以根据上面板块中的提示进行广泛积累,将第一至十二册教材综合运用,真正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积累,把相应的知识都收录于相应的类型之中。
例如: ①成语的分类整理:
如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语:(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等)。再如写出以“一、百、千、海、不、有等字开头的成语;写出表示“时间过得快”、“速度快”的成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词语数量量的积累与分类积累结合。
②句子的分类整理:
可以把对联、谚语、歇后语、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全部融入其中,并且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分一些小点来积累更好,如谚语的积累可分为:农业、天气、珍惜时间、激励自己等。
③古诗的分类整理:
从你学过的古诗中写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古诗各一句。
④各种句式的综合训练:包括: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比喻句;拟人句;修改病句; 关联词合成句子等。
B.课外阅读的分类整理:
⑴课文中相关知识的拓展:
①你对北京2008奥运会还了解多少,把你知道的分条写下来:
②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你还知道他写下了哪些作品,把它们的题目推荐给大家:
③红军长征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故事,把你知道的故事题目写几个下来:
⑵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
①从小雨描写到大雨,你能写多少词语:
②填动物名称,成为成语:如(_死_悲;_头_尾。)
③说明谦虚的名言:(满招损,谦受益。谦让是身体的良心。)
④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你知道多少写几个:
⑤写出两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C、生活材料的分类整理:
例如声音方面的整理:
回忆生活中的声音,把它写出来:
①下小雨的声音; ②下大雨的声音; ③小猫的声音;④小狗的声音; ⑤小鸡的声音; ⑥母鸡的声音;⑦公鸡的声音。
以上只是一些分类整理中极少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分类,主动地整理,然后进行全班性的大综合。这里积累本身就是一种训练过程。
三、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
“授之以鱼 不若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学习的方法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多种类的,下面就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即预习应看作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是铺垫,也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强调预习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意义在于: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主动求教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2.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读懂课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从识字、解词、释句,到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理解文章题目,理解思考课后问题到自己能围绕课文的某一词句提出问题,从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到体会其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都需要教。
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悟”出方法,掌握规律,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1、示范引导,举一反三;2、借机渗透,适时点拨;3、反复诵读,细细品味;4、总结积累,鼓励运用
3.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老师和学生都很有制订好读书计划,并按照读书计划要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还要指导他们会“读”得好,读得有收获。下面粗浅地谈一谈这方面的一些做法。A.浏览读,B.品尝读,C.筛选读
四、家校结合,形成合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延伸。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已萌芽,他们在校外的时间达三分之一以上,所以,争取家长支持,搞好校外延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主要措施之一。
家校结合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有问题的防微杜渐,有进步的及时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千方百计、家校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家庭与教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的目的。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不断为之努力的事。但是,教无定法,我们都应该根据自己所长,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和岭中心学校坡后小学 庞晓霞
一、营造和谐课堂
语文课内容较多,知识面广,传授的信息量大,而语文课节有限,必须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思维就活跃,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就快。只有做民主的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我总是把微笑带进课堂,蹲下来看学生,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学习中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
二、重视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也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我这么想也就这么做。对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生字词,我都会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好。相信很多语文老师对识字教学都有自己很好的一套方法,其中一点我认为比较有效果的做法是教学以后帮助学生记忆生字。一是要求学生认真抄写,在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养成边抄边记字的习惯。听写是学完生字(词)必然要做的事情,而且每次听写后我会马上或很快就批改好发回给学生,及时地检查他们有没有改正错别字,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很重视、很认真地对待听写的,他们也会努力把生字记牢。同时培养学生书写的基本功,课堂上注重对学生书写的有效指导,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平时的生字书写,我都会向学生说明:老师只要求你做作业先要有认真的态度,然后力求正确。如果哪一课的生字书写不过关,涂改严重,我就让学生重写一遍,经过我的严格要求,现在我班的作业、卷面字迹较工整、清晰。
三、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本人现在所教的是四年级,课堂上学生集体回答问题比较多,这样课堂气氛既热闹又可以节约时间,但慢慢我发现在学生中出现了类似南郭先生的人物,不爱开口也不爱思考。教学上过多的集体回答显然存在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了以后中、高年级的教学实施。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爱思考的习惯,使课堂上更多的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我尝试了两点做法。
1、改变过多的整体回答为个别回答。课堂的教学形式本来就应该丰富,个别提问有利于检查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个别回答的机会。
2、给后进生更多的发言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回答问题的习惯,我觉得难点在于训练后进生。后进生上课一般不善于观察,不善于思考。因此对后进生更要设法使他学会动脑子,这就要给后进生发言权。后进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心虚,声音小,说错了,又遭同学笑,下次就更不敢举手发言了。不说也就不想,不动脑子。所以辅导后进生学会动脑子,就要设法使后进生开口,敢讲话,会回答问题。我的做法是课前就把要回答的问题先告诉后进生,并教他们如何回答。由于后进生先学一步,心中有底,上课时就敢于举手发言,回答时声音也大了。有了自信心,说的积极性就高了,慢慢养成了动脑思考回答问题的习惯,也可促进中等生,优等生。
四、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窄,但在学习生活中他们有很多可以拓宽视野,吸收知识的机会,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
以纲为本,我先从课文入手,要求学生每课都要背诵,篇幅短的要求背全文,长的要求背诵他们自己喜欢的段落或有好词好句的段落。因为有班干部或者小组长的检查督促,所以我并没有增加自己的工作量。
我认为学习知识要靠平时的积累,学生们只有通过积累知识,才能运用知识,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我们教师应该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多积累课外知识。
作为教师都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费心思,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尝试和多反思,我想信我们的工作一定能更出色,同学们一定能学得更好。
一、营造和谐课堂
语文课内容较多,知识面广,传授的信息量大,而语文课节有限,必须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思维就活跃,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就快。只有做民主的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我总是把微笑带进课堂,蹲下来看学生,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学习中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
二、重视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也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我这么想也就这么做。对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生字词,我都会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好。相信很多语文老师对识字教学都有自己很好的一套方法,其中一点我认为比较有效果的做法是教学以后帮助学生记忆生字。一是要求学生认真抄写,在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养成边抄边记字的习惯。听写是学完生字(词)必然要做的事情,而且每次听写后我会马上或很快就批改好发回给学生,及时地检查他们有没有改正错别字,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很重视、很认真地对待听写的,他们也会努力把生字记牢。同时培养学生书写的基本功,课堂上注重对学生书写的有效指导,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平时的生字书写,我都会向学生说明:老师只要求你做作业先要有认真的态度,然后力求正确。如果哪一课的生字书写不过关,涂改严重,我就让学生重写一遍,经过我的严格要求,现在我班的作业、卷面字迹较工整、清晰。
三、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本人现在所教的是四年级,课堂上学生集体回答问题比较多,这样课堂气氛既热闹又可以节约时间,但慢慢我发现在学生中出现了类似南郭先生的人物,不爱开口也不爱思考。教学上过多的集体回答显然存在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了以后中、高年级的教学实施。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爱思考的习惯,使课堂上更多的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我尝试了两点做法。
1、改变过多的整体回答为个别回答。课堂的教学形式本来就应该丰富,个别提问有利于检查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个别回答的机会。
2、给后进生更多的发言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回答问题的习惯,我觉得难点在于训练后进生。后进生上课一般不善于观察,不善于思考。因此对后进生更要设法使他学会动脑子,这就要给后进生发言权。后进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心虚,声音小,说错了,又遭同学笑,下次就更不敢举手发言了。不说也就不想,不动脑子。所以辅导后进生学会动脑子,就要设法使后进生开口,敢讲话,会回答问题。我的做法是课前就把要回答的问题先告诉后进生,并教他们如何回答。由于后进生先学一步,心中有底,上课时就敢于举手发言,回答时声音也大了。有了自信心,说的积极性就高了,慢慢养成了动脑思考回答问题的习惯,也可促进中等生,优等生。
四、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窄,但在学习生活中他们有很多可以拓宽视野,吸收知识的机会,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
以纲为本,我先从课文入手,要求学生每课都要背诵,篇幅短的要求背全文,长的要求背诵他们自己喜欢的段落或有好词好句的段落。因为有班干部或者小组长的检查督促,所以我并没有增加自己的工作量。
我认为学习知识要靠平时的积累,学生们只有通过积累知识,才能运用知识,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我们教师应该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多积累课外知识。
作为教师都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费心思,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尝试和多反思,我想信我们的工作一定能更出色,同学们一定能学得更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如何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看完之后,真是涨知识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