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山》 李白 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游泰山》李白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游泰山》 李白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展开
nyfszjj
2010-08-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诗人如同一位业务娴熟的导游,指引我们从登山所处
的不同位置,不同的视角欣赏泰山千姿百态的奇景,可谓
步步佳境.攀爬十八盘,登上寓天门,过天街,至极顶,"凭
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才真的进入"如出天地间"的大境
界了.东攀日观峰,"登高望蓬瀛","海色动远山",诗人看
到的是"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日观峰下的"云海"连
接洋洋东海,与泰山融为一体,极写泰山之阔大.伫崖北
眺,只见"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这里没有用摹
写"黄河万里触山动,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
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
河》)那样壮大奔放的笔势,而是以线纹式的绘画手法表现
了黄河的另一种"窈窕"姿态.这既有黄河下游平缓铺流
的真实依据,也是从视觉形象上反衬出泰山之高.诗人抬
头平视,丛峦迭嶂之上"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虽是写远望视点之实,却绘出了泰山"平远"奇逸之景.俯瞰脚
下,则是"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自下登山所仰见的万
千巨大峰峦,从这极顶望下去,却变得像人头"攒聚"在—
起,而条条涧谷更显得深不可测,令人大有"登泰山而小天
下"的感受.值此,诗人"精神似飞扬","如出天地间",身
心完全融化在无垠宇宙之中,神思驰骋,襟怀浩荡,不禁张
开双臂,"天门一长啸".这长啸令群峰震撼,这长啸令云
雾顿开,这长啸令"万里清风来".读诗至此,我们也仿佛
看到一位逸态凌云,吐纳天地精华的诗仙屹立泰山极巅的
傲岸形象.无怪乎一千多年过去,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
清风来"便成了泰山山顶的一大人文景观,令后人登此也
要或有所体悟,或附庸风雅地"长啸"一次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