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进攻中国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呢

 我来答
娱乐小八卦啊a
高粉答主

2019-07-19 · 娱乐小八卦,天天都知道
娱乐小八卦啊a
采纳数:256 获赞数:11785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虽然张学良处死了东北军元老杨宇霆与常阴槐,看上去他的地位更稳固,更是全盘掌控的老大了;而实际上他掌控东北军的能力和威信仍然不够;如果他下令抵抗,很可能会有一些部队根本不听指挥。

2、在之前的中东路事件,已经被打回原形,不敢再贸然行动。中东路事件,是指1929年中国为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

3、深知战力不如日本军,东北讲武堂的很多教官都曾经留日的。在与郭松龄的内斗中,日本人也帮过张作霖,日军介入后战局入后马上发生逆转,原来占据上风的郭松龄迅速战败,最后暴尸广场。所以一些东北军官包括张学良对打日本人心里是犯怯和没底的。

4、张学良本人的军政能力撑不起大局。


扩展资料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

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是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抵抗。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北京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9月22、23日,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也分别发表讲话和告国民书,要求“暂取逆来顺受态度。

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希望我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事实上默认了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并退守锦州。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张学良

shenshuolovess
推荐于2017-09-28 · TA获得超过9.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343
采纳率:64%
帮助的人:2838万
展开全部
一 想保存实力 在军阀混战的年代 只有军队才是最可靠的 张不想让自己的东北军与日军硬拼
二 张没想到日军事变的目的是整个东北 低估了日军的野心 打算事态平息后接受调停
三 蒋在1931年7月份与张的谈话中说过“倘若日军有进攻行为 可不予抵抗 等待国际调停”张受了这些话的影响 选择不抵抗
四 张本身就是个性情软弱的人 包括后来的弃守锦州 热和抗战不战而溃 都能体现出来
大致是以上四点决定了张的不抵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kangkingkong
2010-08-30 · TA获得超过19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1万
展开全部
给蒋骗了,说攘外必需安内,之后东北三省沦陷,痛苦不已...他父亲张作霖可是给日本鬼子炸死的,对日本鬼子很是憎恨,站在人民的高度考虑,想团结一切力量对抗日本侵略战争,他率先东北易帜,后来意识到蒋抗日消极,也就出现了后来的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发生。值此,再一次表示我对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尊敬。提问者如有兴趣可了解下“杨虎城”,他可是爱国爱人民忠臣,蒋出逃台湾时,密令将他们一家杀害,可见蒋的心胸狭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inkfly329
2010-09-03 · TA获得超过160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8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7万
展开全部
已经没有答案了,张在接受日本采访说是自己不抵抗,蒋介石的命令就是让他个人自行决定,不过个人认为张学良用半生乃至黄泉都在忠诚于他的上司,背了大半辈子黑锅。他的性格使然。
不过如果抵抗,也是必然失败,实力太悬殊,而且失败后的东北,老百姓会更加遭遇,损失更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fea852
2016-02-20 · TA获得超过388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2万
展开全部
没有任何理由,就是怂。自己爹被杀了,自己家被抢了,不管什么原因都得报仇雪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