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卓这个姓氏的由来
1个回答
2016-01-28 · 百度知道合伙人官方认证企业
育知同创教育
1【专注:Python+人工智能|Java大数据|HTML5培训】 2【免费提供名师直播课堂、公开课及视频教程】 3【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三旗百汇物美大卖场2层,微信公众号:yuzhitc】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罗姓起源参考之一
「罗」源出 :
一 :出自「妘」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代有罗国,初封宜城(湖北宜城县),徙枝江。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周末居长沙,国人以原国名「罗」为氏。
二:相传古帝祝融的后代。
三:唐朝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入中国,其后以斛瑟罗为氏,后改姓「罗」氏。
四: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破多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罗」氏。
五: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中有改姓「罗」,后代亦称罗氏。望族居豫章郡(江西南昌)。
六:据《后汉书.南蛮传》及《华阳国志》载「板楯七姓」有罗氏。
家族名人:
西汉有巨商罗裒,隋末有幽州总管罗艺,唐代有文学家罗隐,又有西突厥可汉斛瑟罗留居中国,子孙称为斛瑟罗氏,后来又改为罗姓。明代有小说家罗贯中,清代有画家罗聘。
罗贯中 名本,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太原人。生平事迹不详。工曲,善为通俗小说,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说唐》、《残唐五代史演义》、《粉妆楼》、《三遂平妖传》等。
近代有元帅罗荣桓,大将罗瑞卿等。
地望分布:江西豫章郡,湖南长沙郡。
罗姓起源参考之二
罗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二十八位。罗姓的出处有两种说法,一是出自熊姓,一是出自芈姓。也有说罗姓是祝融的后代。据记载,罗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封的异姓诸侯国之一,称罗子国,在春秋初期被楚国所灭,他的国人就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罗。许多罗姓人认为自己是出自熊姓,他们的祖先,是古代管理火种的官员,被称作“祝融”。他们的远祖是重离,是高辛时的祝融,后来被杀,他的弟弟吴回继任。吴回生陆终,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季连姓芈,有一个孙子叫穴熊,他的后代就是熊氏,并且逐渐转化成罗姓。罗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族的破多罗氏,解瑟罗氏和叱罗氏为罗姓。罗姓早期在长沙和豫章发展,唐代时迁居广东,元代时迁居福建,并且有一部分融入了泰族,土家族和彝族,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清朝时,罗姓进入台湾。罗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长沙,豫章,大埔,兴宁,扶阳,梅县,成都,襄阳等。通志氏族略:周时国名,熊姓国本自颛顼之后,受封于罗,子孙以为氏。
罗姓起源参考之三(本集由玉竹辑录)
周代有楚国的同姓国罗国(楚君姓熊)。春秋时楚国灭罗国,罗君的子孙就以国名为姓。此外,北魏破多罗氏、叱罗氏、唐代斛瑟罗氏、清代爱新觉罗氏都有改姓罗氏者。
家族名人
罗含(生卒年不详)晋耒阳人。字君章。擅长文章,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长沙相。桓温极重其才,称为江左之秀。致仕还家,喜种兰菊,后来诗文中常用为才人或退仕后托身有所的典故。
罗伦(公元1431—1478年)明江西永丰人。字彝正,人称一峯先生。成化二年举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著有《一峯集》。
罗聘(公元1733—1799年)清歙县人,寄寓杨州。字遯夫,号两峯,别号花之寺僧。从师金农,工诗善画,杨州八怪之一,著有《香叶草堂诗存》。
罗隐 (公元?—909年)唐末余杭人。原名横,举进士不第,改名隐,字昭谏,自号江东先生。甚有诗名,尤长于咏史。与同县罗邺、台州罗虬齐名,时称三罗。著有《谗书六十篇》、《甲乙集》、《淮海寓言》等。
罗愿 (公元1136—1184年)宋歙人,字端良,号存齐乾道二年进士,博学好古,文法秦汉,为朱熹所称。著有《尔雅翼》、《鄂州小集新安志》。
罗从彦 (公元1072—1135年)宋南剑人。字仲素,人称豫章先生。从学于杨时,为程颢、程颐再传弟子。著有《遵尧录》、《春秋指归》、《豫章集》。
罗洪先 (公元1504—1564年)明吉水人。字达夫,号念庵。嘉靖八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官左春坊左赞善,天文、地理、水利、军事、算学无不研习。著有《念庵集》。
罗贯中 (公元1330—1400年)元.明间钱塘人,一说山西太原人。名本,字贯中。所著小说数十种,今存者《三国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等。尚有杂剧《龙虎风云会》。
罗钦顺 (公元1465—1547年)明泰和人。字允升,号整庵。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主要著有《困知记》。
明清尚有罗士琳、罗汝芳、罗有高等罗氏名人。
卓
卓渊源于楚国 在山西省繁衍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史记货殖列传》的这段文字,十分明晰说明了卓氏家族的古老源流。尤其自古以来即称盛于四川的卓氏,更显而易见,就是2000多年前那位冶铁致富,拟于人君的大富豪的后裔。
具有古老历史的卓氏,根据考证,是发源于两三千年以前的楚国。后来,主要繁衍于西河,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阳城一带。《战国策》所记载的:“楚大夫卓滑之后”、以及《姓氏考略》所说的:“望出西河,后汉卓茂,南阳苑人。”等文献,即为明证。
司马相如卓文君 传千古佳话
临邛,这个老早以前卓氏的发迹之地,就是现在的四川省邛崃县。这个地方,长久以来大家都对之印象深刻。因为,汉朝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那段千古佳话,便是发生于此地。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还有一个更积极的意义,就是有力地证明了卓氏家族在四川的源远流长。当然,过去有许多学者相信,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便是名登《史记货殖列传》的那位大富豪的后代子孙。
秦、汉以来便称盛于四川临邛和河南南阳的卓氏,大致是于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时期,开始向南方各地播迁的。《崇正同人族谱》的卓氏条有一段文字说:“晋五胡之乱,中原望族,相率南奔。粤有卓炜者,为建安刺史,后因家焉”,正是最好的说明。
「罗」源出 :
一 :出自「妘」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代有罗国,初封宜城(湖北宜城县),徙枝江。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周末居长沙,国人以原国名「罗」为氏。
二:相传古帝祝融的后代。
三:唐朝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入中国,其后以斛瑟罗为氏,后改姓「罗」氏。
四: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破多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罗」氏。
五: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中有改姓「罗」,后代亦称罗氏。望族居豫章郡(江西南昌)。
六:据《后汉书.南蛮传》及《华阳国志》载「板楯七姓」有罗氏。
家族名人:
西汉有巨商罗裒,隋末有幽州总管罗艺,唐代有文学家罗隐,又有西突厥可汉斛瑟罗留居中国,子孙称为斛瑟罗氏,后来又改为罗姓。明代有小说家罗贯中,清代有画家罗聘。
罗贯中 名本,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太原人。生平事迹不详。工曲,善为通俗小说,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说唐》、《残唐五代史演义》、《粉妆楼》、《三遂平妖传》等。
近代有元帅罗荣桓,大将罗瑞卿等。
地望分布:江西豫章郡,湖南长沙郡。
罗姓起源参考之二
罗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二十八位。罗姓的出处有两种说法,一是出自熊姓,一是出自芈姓。也有说罗姓是祝融的后代。据记载,罗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封的异姓诸侯国之一,称罗子国,在春秋初期被楚国所灭,他的国人就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罗。许多罗姓人认为自己是出自熊姓,他们的祖先,是古代管理火种的官员,被称作“祝融”。他们的远祖是重离,是高辛时的祝融,后来被杀,他的弟弟吴回继任。吴回生陆终,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季连姓芈,有一个孙子叫穴熊,他的后代就是熊氏,并且逐渐转化成罗姓。罗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族的破多罗氏,解瑟罗氏和叱罗氏为罗姓。罗姓早期在长沙和豫章发展,唐代时迁居广东,元代时迁居福建,并且有一部分融入了泰族,土家族和彝族,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清朝时,罗姓进入台湾。罗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长沙,豫章,大埔,兴宁,扶阳,梅县,成都,襄阳等。通志氏族略:周时国名,熊姓国本自颛顼之后,受封于罗,子孙以为氏。
罗姓起源参考之三(本集由玉竹辑录)
周代有楚国的同姓国罗国(楚君姓熊)。春秋时楚国灭罗国,罗君的子孙就以国名为姓。此外,北魏破多罗氏、叱罗氏、唐代斛瑟罗氏、清代爱新觉罗氏都有改姓罗氏者。
家族名人
罗含(生卒年不详)晋耒阳人。字君章。擅长文章,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长沙相。桓温极重其才,称为江左之秀。致仕还家,喜种兰菊,后来诗文中常用为才人或退仕后托身有所的典故。
罗伦(公元1431—1478年)明江西永丰人。字彝正,人称一峯先生。成化二年举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著有《一峯集》。
罗聘(公元1733—1799年)清歙县人,寄寓杨州。字遯夫,号两峯,别号花之寺僧。从师金农,工诗善画,杨州八怪之一,著有《香叶草堂诗存》。
罗隐 (公元?—909年)唐末余杭人。原名横,举进士不第,改名隐,字昭谏,自号江东先生。甚有诗名,尤长于咏史。与同县罗邺、台州罗虬齐名,时称三罗。著有《谗书六十篇》、《甲乙集》、《淮海寓言》等。
罗愿 (公元1136—1184年)宋歙人,字端良,号存齐乾道二年进士,博学好古,文法秦汉,为朱熹所称。著有《尔雅翼》、《鄂州小集新安志》。
罗从彦 (公元1072—1135年)宋南剑人。字仲素,人称豫章先生。从学于杨时,为程颢、程颐再传弟子。著有《遵尧录》、《春秋指归》、《豫章集》。
罗洪先 (公元1504—1564年)明吉水人。字达夫,号念庵。嘉靖八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官左春坊左赞善,天文、地理、水利、军事、算学无不研习。著有《念庵集》。
罗贯中 (公元1330—1400年)元.明间钱塘人,一说山西太原人。名本,字贯中。所著小说数十种,今存者《三国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等。尚有杂剧《龙虎风云会》。
罗钦顺 (公元1465—1547年)明泰和人。字允升,号整庵。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主要著有《困知记》。
明清尚有罗士琳、罗汝芳、罗有高等罗氏名人。
卓
卓渊源于楚国 在山西省繁衍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史记货殖列传》的这段文字,十分明晰说明了卓氏家族的古老源流。尤其自古以来即称盛于四川的卓氏,更显而易见,就是2000多年前那位冶铁致富,拟于人君的大富豪的后裔。
具有古老历史的卓氏,根据考证,是发源于两三千年以前的楚国。后来,主要繁衍于西河,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阳城一带。《战国策》所记载的:“楚大夫卓滑之后”、以及《姓氏考略》所说的:“望出西河,后汉卓茂,南阳苑人。”等文献,即为明证。
司马相如卓文君 传千古佳话
临邛,这个老早以前卓氏的发迹之地,就是现在的四川省邛崃县。这个地方,长久以来大家都对之印象深刻。因为,汉朝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那段千古佳话,便是发生于此地。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还有一个更积极的意义,就是有力地证明了卓氏家族在四川的源远流长。当然,过去有许多学者相信,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便是名登《史记货殖列传》的那位大富豪的后代子孙。
秦、汉以来便称盛于四川临邛和河南南阳的卓氏,大致是于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时期,开始向南方各地播迁的。《崇正同人族谱》的卓氏条有一段文字说:“晋五胡之乱,中原望族,相率南奔。粤有卓炜者,为建安刺史,后因家焉”,正是最好的说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