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江苏扬州高邮的元宵节习俗:正月十五元宵节,扬州一带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一说,此说是指正月十三这天晚上是上灯,上灯时要吃汤圆,正月十八晚上是落灯,落灯时要吃面条。吃汤圆象征“圆圆满满”,吃面条象征“顺顺畅畅”。
正月十五扬州人称为过小年,这就是说老扬州说的过年,直到正月十五年才真正结束。所谓的“小年”原本并不是什么“年”,而是具有其它特别意义的日子,各地过小年的日期也各不相同:老上海一些地方为腊月二十九,西北一些地方为腊月初八,全国大多数地方则为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当然,也有不少地方根本就没有“小年”这一说。
腊月二十四,扬州民间有送灶的习俗,这一天也开始掸尘,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一天是祭灶日,又是除尘日。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早在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扬州人所谓的小年,确切的时间是正月十五。
展开全部
江苏扬州高邮的元宵节习俗:
正月十五元宵节,扬州一带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一说,此说是指正月十三这天晚上是上灯,上灯时要吃汤圆,正月十八晚上是落灯,落灯时要吃面条。吃汤圆象征“圆圆满满”,吃面条象征“顺顺畅畅”。
这里的“汤圆”,也就是“元宵”。现今的扬州人把实心的糯米圆子叫“元宵”,把有馅心的糯米圆子叫“汤圆”。旧时并不是这样,有馅心的也叫“元宵”,《真州竹枝词引》中说:“元宵者,搓糯米粉,包桂花卤于中而为团,所以象月圆也。”看来,是因为“象月圆也”,扬州人便把“元宵”叫成“汤圆”。吃汤圆“圆圆满满”的含义也由此而来。
吃面条是在正月十八落灯的晚上,《真州竹枝词引》也云:“十八日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亦家自为宴,以志庆。十九日拜藏影像,洗除欢乐,欢乐俗名挂乐,谚曰:家家撕挂乐,人人寻下落。士人则攻书,工人则返肆,而年事以毕。” 这一段话并没有直接解释为什么正月十八落灯要吃面条,但答案已经隐含其中:正月十八“年事以毕”,从今以后要“人人寻下落”,“士人则攻书,工人则返肆”,吃上一碗面条,是预祝人们在即将开始的生涯中,诸事都能像吃面条一样 “顺顺畅畅”。
吃汤圆也好,吃面条也罢,都是扬州人对日常生活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安排。能从简单的食品形象上寻找出吉庆和祥瑞的含义,这也是扬州人的独到之处。
正月十五元宵节,扬州一带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一说,此说是指正月十三这天晚上是上灯,上灯时要吃汤圆,正月十八晚上是落灯,落灯时要吃面条。吃汤圆象征“圆圆满满”,吃面条象征“顺顺畅畅”。
这里的“汤圆”,也就是“元宵”。现今的扬州人把实心的糯米圆子叫“元宵”,把有馅心的糯米圆子叫“汤圆”。旧时并不是这样,有馅心的也叫“元宵”,《真州竹枝词引》中说:“元宵者,搓糯米粉,包桂花卤于中而为团,所以象月圆也。”看来,是因为“象月圆也”,扬州人便把“元宵”叫成“汤圆”。吃汤圆“圆圆满满”的含义也由此而来。
吃面条是在正月十八落灯的晚上,《真州竹枝词引》也云:“十八日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亦家自为宴,以志庆。十九日拜藏影像,洗除欢乐,欢乐俗名挂乐,谚曰:家家撕挂乐,人人寻下落。士人则攻书,工人则返肆,而年事以毕。” 这一段话并没有直接解释为什么正月十八落灯要吃面条,但答案已经隐含其中:正月十八“年事以毕”,从今以后要“人人寻下落”,“士人则攻书,工人则返肆”,吃上一碗面条,是预祝人们在即将开始的生涯中,诸事都能像吃面条一样 “顺顺畅畅”。
吃汤圆也好,吃面条也罢,都是扬州人对日常生活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安排。能从简单的食品形象上寻找出吉庆和祥瑞的含义,这也是扬州人的独到之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