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杂志的文化立刊
建立全新的内部机制
“做文化而不仅仅是做杂志,做文化产业而不局限于做文化产品”,是贯穿《格言》发展战略的重要理念。杂志的本质永远离不开文化的内涵,每一次的市场检验,都是在考验杂志背后的创造力,考验杂志所呈现的文化穿透力。
(一)采用先进的管理体制。《格言》作为黑龙江省的杂志,较早在北京设立了编辑部,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渠道资源,带动自身的发展,实现了由省内走向全国的构想。该社发挥在北京办刊的优势,组建高水平的编辑队伍,聘任有策划能力、原创能力的优秀人才,实行全员聘任制,有力地推动了《格言》编辑制作、策划整合、战略运营和持续发展。
(二)建立全新的运营机制。《格言》编辑部人员的平均年龄是28.5岁,他们思想活跃,朝气蓬勃,贴近青少年读者,也贴近日新月异的时代。无论是什么岗位,进入《格言》都必须经过实习编辑的考验。在实习过程中,杂志社通过任务下达、绩效考核、能力评定等方式找寻到员工的最优点,据此分配合适的岗位,让每个员工都可以最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才能。《格言》北京编辑部共有16人,在用人、分配机制上打破了身份、学历、资历等多种限制,对优秀的编辑人员实行高薪聘用,社内关键岗位人员的月薪标准与事业体制人员的差距最多达到7倍。为确保编辑结构的不断优化,《格言》始终对编辑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实行首位重奖、末位淘汰,根据业绩考核结果和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对人才的吐故纳新,在编辑力量的相对稳定与动态优化中寻找最佳平衡点。
(三)注重公共文化建设。《格言》一直坚持把社会效益作为办刊的最高宗旨,先后策划了“送格言,谢师恩”向语文教师赠刊、“我与《格言》的三年情缘”、“驻城编辑,全国招聘”、“第一时间,第一稿酬”、“我是格言掌门人,慧眼评刊得大奖”等活动。通过这些生动丰富、鲜活有趣的长期良性互动,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性,加深了与读者的情感沟通。同时,《格言》积极参与公益性活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资助贫困大学生,在2005年冠名赞助了“格言杯·北京大学生诗歌节”和“格言杯·北京校园戏剧节”,“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格言》拿出当期全部发行收入捐给灾区,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读者的感恩之心。
2024-12-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