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的经济

 我来答
流年eDV1
2016-05-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8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5万
展开全部

200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9亿元,比1988年增加44.28亿元,增长4.71倍(可比价计算)。1988-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几何平均法计算)。
1988-1990年为区内经济起步时期,198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2亿元,比1987年增长39.2%,199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2亿元,比1989年增长8.9%,“七五”(第七个五年计划,下同)期间后三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0.2%。“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受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影响,年均递增22.5%,但增幅起伏较大,其中1993年增幅达到历史最高点,比上年增长46.1%。199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21亿元,比1994年增长24.4%。
1996-2003年为区内经济稳步增长时期,全区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以电线电缆、建材陶瓷、制衣、电子、铝材、铜材、塑料制品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商业、饮食业、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生产总值中,各个产业之间的比重发生变化,打破了以农业、商业、饮食业为经济主体的历史格局,工业、建筑业所占比重扩大。200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82亿元,比1999年增长9.2%,“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8%,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9亿元,比2002年增长21.4%,“十五”期间前三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3%。
2011年上半年,清城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58.5亿元,增长18.5%,经济保持快速发展,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工业发展提质增量。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达到140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82.5亿元,增长9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5亿元,增长40.1%。企业利润高速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67亿元,增长3.78倍。财税收入大幅增加。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2亿元,增长58.6%。在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排名中,清城区取得了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六项指标总量第一和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项指标增速第一的好成绩。 清城区所辖乡镇曾是广东省和原清远县的主要粮产区之一。1988年,撤县建市设区之后,农业仍然为区内的基础产业。至2003年,在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农田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调整全区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改革农业生产方式,兴修农田水利,推广农业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城郊型农业,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农业生产逐步由传统自给农业向现代商品农业转变,全区农业总产值13.13亿元,为1988年的4.58倍。
一、传统农业
水稻种植业是本区的传统农业,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种植经验,种植出来的大米质优价廉,市场需求量大。传统水稻种植业有以下几个特点:种植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等特点。
大部分年青的富余劳力纷纷“洗脚上田”,到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务工,在家乡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土地丢荒现象较为严重。
二、特色农业
清城区现有耕地25.7万亩,山地面积3.7万公顷。农产品以水稻为主,是广东省重点产粮区之一,也盛产花生、甘蔗、蔬菜、水果、笋、药材、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区内畜牧水产资源丰富,清远麻黄鸡、乌鬃鹅驰名中外,其中驰名省港澳的清远鸡年产量达500万只以上。生猪和水产品产量较大,是珠三角鲜活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乳鸽、花雀、瘦肉型猪和桂花鱼、加州鲈鱼等产量可观。清城区农业的亮点:品牌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信息农业、效益农业。
三、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
2008年,该区农业农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9.9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7.4%。其中种植业8.08亿元,增长13.62%;牧业9.4亿元,增长11.46%;渔业1.95亿元,增长15.1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198元,增长14.9%,创下近年来最高增幅。全区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38万亩,同比增2.2万亩,增长4.9%;其中粮食面积27.5万亩,总产8.4万吨,分别增2.2%和18.3%;蔬菜面积12万亩,产量17.3万吨,增长7.4%;生猪出栏量23.7头,增加0.81万头,增长3.5%;三鸟出栏量1447.36万只,增加146.18万只,增长11.23%;淡水养殖面积5.6万亩,水产品产量2.65万吨,增长6%,产值2.76亿元,增长6%。禽畜水产养殖业继续成为我区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 清城区所辖行政区划曾是广东省和原清远县的主要粮产区及“三鸟”(鸡、鹅、鸭的简称)产区之一,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工业生产底子薄弱。
建区后,区、镇(街、场)二级党委、政府(办事处、场部)确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指导思想,建立和健全工业管理、服务机构,深入开展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扶持和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全区工业生产结构和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以电线电缆、建材陶瓷、制衣、电子、铝材、铜材、塑料制品等为支柱产业、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2003年,全区工业企业有2206家,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2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7.35亿元,是1988年2.08亿元的13倍多。工业成为区内国民生产的主要产业。
清城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强大的资源优势。倾力打造洲心工业园、荷兴工业园、泰洋湖工业园、建材陶瓷工业城、金沙滩工业小区、泰基工业小区、雄兴工业小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清远市毅力工业城、清远市科技工业城等多个杰出的工业园区,积极地带动了城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清城区经济运行良好。工业逐渐变成清城区经济的主体,尤以轻工业为发达,初步形成电线电缆、陶瓷、医药、电子、建材、塑料、制衣等支柱产业。规模工业生产总量和增长速度跃居全市首位;支柱产业成为该区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三资”企业工业增势强劲,成为该区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撑点。 1988年,区内有学宫、渠坑口、下廓、北门、洲心、源潭、高桥、龙塘、石角、兴仁、界牌和城中路工业品等12个市场,建筑面积共3.24万平方米。
1991年,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集贸市场发展的若干规定》精神,区、镇二级政府从市场用地、贷款、报建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加快农贸、集贸市场建设的步伐。农贸、集贸市场实行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由工商行政部门投资建设和管理。从1995年开始,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紧做好市场办管脱钩工作的通知》,农贸、集贸市场建设实行办、管脱钩,由社会投资建设,呈现多形式投资、多元化建设的局面。
1989-2003年,相继建成的农贸市场和集贸市场分别为:南埗市场、桥北综合批发市场、松岗市场、新城中心市场、平安市场、白马塱市场、下濠基市场、和顺市场、银洲市场、下廓市场、附城市场、先锋市场、花厅市场、莲塘市场、西门市场、昌记市场、城南市场、附城综合市场、三角肉菜市场、名都肉菜市场、百嘉市场、银盏市场、桥北水果批发市场,市场建筑面积共8万平方米。截至2003年底,区内有农贸、集贸市场36个,建筑面积共11.24万平方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