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的社会发展
①城镇建设
到2004年底,上海郊区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7.8 %,城镇建成区面积60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到13.5平方米。
②基础设施
上海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至2004年,郊区公路长度已超过 6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0公里。郊区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86%的人口用上了液化气或管道煤气,燃气普及率97 %以上;有线电视普及率67%;电话普及率47.6号线/百人。宽带网络进入了农民新村。
③郊区教育
A.普通高等教育
松江大学园区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一期工程竣工面积2475亩,建筑面积20.91万平方米,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2万多名学生入校;南汇科教园区总规划面积10000亩,其中教育园区与研究产业园区各占地5000亩, 共有上海水产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和上海托普信息技术学院等学校2万多学员;闵行和宝山的大学园区分别有 (本科生)、上海大学全部学生。
B.成人教育
郊区开放式教育大专班从2000年至今,已有17023名学员参加学习,在读学员10695名。2004年,有4034名学员取得大专文凭。上海郊区农民远程教育网络2004年正式运行,建有一个市远程教育中心,10个区县分中心,88个乡镇级教学点,全年2.7万人次接受各类培训。
C.义务制教育
上海郊区有中学459所,职业学校32所,小学374所,幼儿园570所,特殊教育学校20所。2004年,本市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投入资金1.58亿元,完成郊区355所小学、初中教学设施改善的市府实事项目。完成423所小学、初中的课桌椅等教学设施更新。适龄学童入学率得到99 %以上。
D.绿色证书培训
2004年郊区坚持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全年完成非农就业培训0.9万人,绿色证书培训新增1.6万人次,科技与实用技术培训2.4万人次。
④医疗卫生
A.网络机构
郊区建有区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网络。至2004年底,郊区有区县级医院64所,乡镇卫生院114所,1860个行政村都有一个卫生室,其中达到甲级村卫生室的占95%。
B.农村合作医疗
上海农村合作医疗在乡镇和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100%.275万农业人口中,郊区农民参与率达到85%,加上参加其他社会医疗保障,全郊区农业人口享受医疗保障率为99%.
C.卫技人员
郊区的区县、乡镇卫生医疗机构有卫技人员有2.74万名,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4714名,平均每个村卫生室2.3名。其中97%己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D.卫生村镇创建
上海郊区已累计有20余个镇建成国家卫生镇。郊区创建的一、二级卫生镇(场〉占乡镇(场)总数66.4%:市级卫生村占行政村总数二分之一。
⑤文化建设
郊区拥有影剧院、电影放映站116家,博物馆、纪念馆14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4个,区县级公共图书馆16个,每个乡镇都有1—2个图书馆。2004年,围绕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全市新闻、文化、影视等系统送书、送戏下乡,举办有关文艺汇演,以形式多样的文艺形式歌颂郊区道德建设的好人好事。
⑥郊区体育
2004年,上海组团参加全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取得13金、13银、10铜,名列全国第六的好成绩。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嘉定区马陆镇等10个镇被评为全国先进乡镇。闵行区虹桥镇井亭村等10个村被评为市十佳“人人运动”示范村。
⑦农业信息
到2004年底,上海农业网累计点击数达到2.5亿次,平均日点击数13.8万次;注册会员1.5万个,外省市会员数达80%以上。2004年1月,华东六省一市联合创办了“华东农业网”,将农业信息集成在一起,起到了工作交流、经验共享、市场互通、信息汇总的作用。上海农科热线 “上海农科热线”每天早8点至晚8点有专家值班,电话咨询服务,晚8点至次日早8点使用电话留言服务。同时采取电话咨询、专家坐堂、网上直播、现场指导等多种服务形式并举。平均每天接听电话30.5个,电话答复率为100%。
⑧人民生活
A.生活消费
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329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191元,比上年增长9.3%;衣着消费280元,增长12%;居住消费1446元,增长0.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44元,增长15.8%;医疗保健425元,增长27.6%;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806元,增长19.2%;交通和通信支出720元,增长22.7%。人均住房面积59.8平方米,增长1.4%。
B.耐用消费品
2004年底,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37台,洗衣机80台,影碟机30台,轻骑、摩托车91辆,电冰箱85台,空调机55台,电话机104部,移动电话112部、热水器66台,家用电脑23台。
C.城乡居民储蓄
2004年末,郊区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16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D.社会保障
2004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全年有58.7万人进入镇保。实行由市和区县两级财政托底,保证65岁以上老年农民养老金每月不低于75元。落实郊区农民“低保”政策,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⑨政治文明
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郊区各级组织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为群众排忧解难。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展开,郊区全面推行了党支部“两推一选”、村委会“公推直选”;加强村务公开、镇务公开、厂务公开,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发展;深入开展“打黑除恶”等各项专项整治斗争,郊区农村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刑事犯罪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外来人口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⑩精神文明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涌现了一批“文明小区”、 “文明村镇”、“文明窗口”。通过制订和完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农民群众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了民风的好转。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蓬勃开展,郊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涌现了青浦区“为农综合服务站”、奉贤区“农家乐”等一批新型阵地,形成了对农民开展思想教育、法制宣传和技能培训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