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点钟是亥时。
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时辰制度: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后用五更来表示。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时又96分钟,即0时36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辰
时辰划分
子时:23:00--01:00之前;丑时:01:00--03:00之前;
寅时:03:00--05:00之前;卯时:05:00--07:00之前;
辰时:07:00--09:00之前;巳时:09:00--11:00之前;
午时:11:00--13:00之前;未时:13:00--15:00之前;
申时:15:00--17:00之前;酉时:17:00--19:00之前;
戌时:19:00--21:00之前;亥时:21:00--23:00之前。
时辰是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