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成功落地,着陆前“最后一米”发生了什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最后一米,高度控制装置必须根据降落速度合理匹配点火高度,精准发出点火指令,可谓载人飞船的“倒车雷达”,承载起保护宇航员生命安全的神圣职责。
飞船返回过程历时约为45分钟。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中午13时17分左右进入返回轨道,14时03分着陆。而这个45分钟的过程又分为离轨、过渡、再入和回收着陆四个阶段,回收着陆是任务成败的最终标志。
任务意义
神舟十一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我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讲就是,面向空间站建造运营任务,验证了航天员中期驻留的生命保障技术、人机协同在轨维修技术,考核了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载人飞船返回等相关关键技术,以及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等技术,积累了长期飞行任务管理和组织实施较大规模空间应用试验的相关经验。
2016-12-08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北京时间今天14时03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遨游太空30天的航天员终于回家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此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点距离朱日和机场直线距离约为14.19公里。据悉,这次的空中搜救力量,较以往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新增了两架无人机,使得空中搜寻的视场更大、效率更高。所以,地面工作人员很快就定位了返回舱的位置。
那么返回舱着陆前,都会经历些什么呢?一般来说,飞船返回过程历时约为45分钟。我们看到,今天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中午13时17分左右进入返回轨道,14时03分着陆。而这个45分钟的过程又分为离轨、过渡、再入和回收着陆四个阶段,回收着陆是任务成败的最终标志。
在距离地面15公里左右,返回舱以每秒200米左右的速度下降,如果不采取减速措施,返回舱就相当于一辆速度为720公里每小时的汽车直接撞墙。因此,返回舱都安装有着陆系统,先后拉出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使返回舱的速度缓缓下降。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的航天员杨利伟,曾向媒体描述了他搭乘飞船返回地球过程中,几个伞打开时的感受。他表示,因为伞不是一次性开的,每一个伞出来之后对航天员来讲,都是一个冲击过载,突然间的减速,往下蹬一下,这个冲击过载还是蛮大的,大概有10个G。大家感受一下~
除了降落伞装置,在返回舱着陆的新闻画面中,可以看到,着陆的一瞬间都会冒起大量的烟。很多人会误会是返回舱撞击地面产生的沙尘,而事实上这是反推发动机的杰作。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返回舱启动反推发动机,在反推力缓冲下,使返回舱实现软着陆,这最后1米的缓冲对于宇航员生命安全、航天试验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反推发动机点火太晚,则反推力不能减缓返回舱的速度,返回舱有可能重击地面随后弹起,从而给宇航员带来伤害;如果点火太早,则返回舱距离地面太远,从而导致反推力不够,同样不能有效减缓返回舱降落速度。在一米之间,高度控制装置必须根据降落速度合理匹配点火高度,精准发出点火指令,可谓载人飞船的“倒车雷达”,承载起保护宇航员生命安全的神圣职责。
深圳卫视记者曾特别专访载人航天专家、某高度控制装置主任设计师王征,他领导的科研团队打通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米”。事实上,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返回舱的高度控制装置一直引进国外产品,成为飞船上唯一没有实现国产化的单机设备。“别人能做的,我们也能,中国航天不能受制于人!”国家荣誉驱使着王征向前,终于十年磨一剑,取得了成功。为了保证着陆过程万无一失,他参与设计的神州飞船着陆系统,还安装了多项“保险”。
王征表示,如果某一个电路出现故障了,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影响点火功能,我们同样能够保证有冗余,如果这一台设备去单点了,单点,就出现故障了,另一个设备一样能够满足,就功能不会丧失,这才是设计的核心。
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此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点距离朱日和机场直线距离约为14.19公里。据悉,这次的空中搜救力量,较以往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新增了两架无人机,使得空中搜寻的视场更大、效率更高。所以,地面工作人员很快就定位了返回舱的位置。
那么返回舱着陆前,都会经历些什么呢?一般来说,飞船返回过程历时约为45分钟。我们看到,今天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中午13时17分左右进入返回轨道,14时03分着陆。而这个45分钟的过程又分为离轨、过渡、再入和回收着陆四个阶段,回收着陆是任务成败的最终标志。
在距离地面15公里左右,返回舱以每秒200米左右的速度下降,如果不采取减速措施,返回舱就相当于一辆速度为720公里每小时的汽车直接撞墙。因此,返回舱都安装有着陆系统,先后拉出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使返回舱的速度缓缓下降。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的航天员杨利伟,曾向媒体描述了他搭乘飞船返回地球过程中,几个伞打开时的感受。他表示,因为伞不是一次性开的,每一个伞出来之后对航天员来讲,都是一个冲击过载,突然间的减速,往下蹬一下,这个冲击过载还是蛮大的,大概有10个G。大家感受一下~
除了降落伞装置,在返回舱着陆的新闻画面中,可以看到,着陆的一瞬间都会冒起大量的烟。很多人会误会是返回舱撞击地面产生的沙尘,而事实上这是反推发动机的杰作。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返回舱启动反推发动机,在反推力缓冲下,使返回舱实现软着陆,这最后1米的缓冲对于宇航员生命安全、航天试验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反推发动机点火太晚,则反推力不能减缓返回舱的速度,返回舱有可能重击地面随后弹起,从而给宇航员带来伤害;如果点火太早,则返回舱距离地面太远,从而导致反推力不够,同样不能有效减缓返回舱降落速度。在一米之间,高度控制装置必须根据降落速度合理匹配点火高度,精准发出点火指令,可谓载人飞船的“倒车雷达”,承载起保护宇航员生命安全的神圣职责。
深圳卫视记者曾特别专访载人航天专家、某高度控制装置主任设计师王征,他领导的科研团队打通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米”。事实上,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返回舱的高度控制装置一直引进国外产品,成为飞船上唯一没有实现国产化的单机设备。“别人能做的,我们也能,中国航天不能受制于人!”国家荣誉驱使着王征向前,终于十年磨一剑,取得了成功。为了保证着陆过程万无一失,他参与设计的神州飞船着陆系统,还安装了多项“保险”。
王征表示,如果某一个电路出现故障了,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影响点火功能,我们同样能够保证有冗余,如果这一台设备去单点了,单点,就出现故障了,另一个设备一样能够满足,就功能不会丧失,这才是设计的核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