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展开全部
摘 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是学生认识数学、喜欢数学、掌握数学的一条有效途径,更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深挖教材,创新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抽象思维;学具;语言;发展;个体差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当中明确规定:“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这段话中,我们够清楚地知道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培养,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现就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培养的方法方面,说说自己的一点儿看法。
一、有效利用学具
在小学阶段,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抽象思维;学具;语言;发展;个体差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当中明确规定:“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这段话中,我们够清楚地知道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培养,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现就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培养的方法方面,说说自己的一点儿看法。
一、有效利用学具
在小学阶段,学生
展开全部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
2 数学思维能力概述
2.1 数学思维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针对数学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以获得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过程。
2.2 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能力是人们在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②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③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④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3 数学思维能力的界定
新颁布的数学教学大纲对常规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界定:①数形感觉与判断能力;②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③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④数学的表示与数学建模能力;⑤数学运算和数学变换能力;⑥归纳猜想与合情推理能力。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1 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在教学时,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如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3.2 联系新旧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减去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3.3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 小玲做了7个五角星,小云做了8个五角星,她们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10个五角星,还剩几个?
解:具体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
“这道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
“知道小玲做7个,小云做了8个,可以求出什么?”
“又知道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0个,可以求出什么?”
“那么这道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
2 数学思维能力概述
2.1 数学思维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针对数学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以获得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过程。
2.2 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能力是人们在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②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③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④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3 数学思维能力的界定
新颁布的数学教学大纲对常规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界定:①数形感觉与判断能力;②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③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④数学的表示与数学建模能力;⑤数学运算和数学变换能力;⑥归纳猜想与合情推理能力。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1 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在教学时,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如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3.2 联系新旧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减去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3.3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 小玲做了7个五角星,小云做了8个五角星,她们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10个五角星,还剩几个?
解:具体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
“这道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
“知道小玲做7个,小云做了8个,可以求出什么?”
“又知道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0个,可以求出什么?”
“那么这道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