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2个回答
2017-11-27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和中学课外阅读量的字数都有了具体的规定,并对阅读的技能也有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成为今天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指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实施个性化的阅读,必须建立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形成自己的个性,达到个性阅读的目的。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强调要读出自己的感想,发挥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阵地,教师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出个性,促使学生张扬个性,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使阅读真正成为个性化阅读。
一、 小学生阅读现状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过程中统一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加之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因此很难将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以识记标准答案代替学生自主阅读分析,一些家长也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自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其次,学生缺乏阅读动力,阅读兴趣保持不长久。大多学生没有丰富的课外读物,不知道该读什么样的书,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也不多,部分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也不知道应怎样指导孩子去读书,学生阅读时间和效果都不能予以保证,阅读兴趣不浓厚,阅读随意性大,不能持久。最后,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也难以养成。大多数学生阅读书籍总是囫囵吞枣,光读书不思考的现象比较普遍,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根本不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也不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更不挖掘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没有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特色,也不能对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个性化阅读到底能给他带来什么呢?
通过个性化阅读,学生语文知识就会逐渐丰富,语文学习能力得以逐步提高:课外阅读中,要求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要概括主要内容,要积累优美词句,要写出阅读感悟。每月要向同学推介自己的好书。因此,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感悟能力、文化积淀都有了提高,厚积薄发,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另类作文、创新作文也多了,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深有感触地说过:“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融化”。阅读的收获不仅仅在于成绩的提高,更重要是在精神层面,读书使人有知,使人明理,使人懂史,使人有智。让学生在书香中成长,让读书活动内化学生行为,学生在校园到处乱跑、打架骂人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捧书籍,或书声朗朗,或津津有味,或潜心思索。
三、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
(一)保证阅读时间
采取集中阅读和分散阅读相结合,多方努力,共同保障学生阅读时间。学校做好课时调控,每周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到阅览室博览群书;教师减轻课业负担,减少那些无效劳动的作业,减少学生机械的操作,把课内时间省下来,保证学生阅读时间;家里提倡“亲子共读”,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做到“三个一”——每天陪学生读一会儿书,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为学生挑选一批可读性强的书。
(二)保证阅读书籍
建立“个人书橱”——“班级图书架”——“学校图书室”三级图书保障机制。1.充实学校图书室书目及校园网站阅读篇目。实验班级图书管理员每周到图书室借书,然后放在班级书架上自由阅读,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2.建立班级隐形流动图书库。图书来源:师生藏书。方式:书名编成号张贴在教室,书由本人保管。学生根据喜好借书,自行约定借书还书时间并做好记载;3.订阅报刊杂志,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订阅《少年先锋报》《学语文之友》《课堂内外》《作文大本营》《小干部杂志》等,然后相互传阅;4.开展国学经典诵读。
(三)激发阅读兴趣
1.推荐欣赏。要求学生从所阅读的作品中把自己认为最有借鉴价值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伴,并具体谈谈作品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色。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不仅多读,而且能有比较、有选择的读,培养鉴赏能力,还能在同学中产生一种竞争效应。
2.开展阅读活动。举办故事会、人物评论会、诗歌朗诵会、作品评讲会、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活动、手抄报比赛等。每期一至两次。
3.课文引伸,课内外结合。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拓宽。课外阅读正是符合了“教学与活动的统一”这一教学策略。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我们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自主的,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变教师的主观愿望为学生的主观要求。
4.阅读激励:班级设立“读写园”,制定评星标准,对达到班级制定的课外阅读标准的同学奖励星星,星星累计到一定数量期末可颁发“阅读明星”,“荐书明星”的奖状。通过这种过程性的激励措施,让学生持之以恒,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指导个性化阅读的方法
1.迁移法。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2.“三读法”。所谓三读:一是浏览性的泛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二是进行速读训练。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如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心得体会(即读后感)。圈点勾画、作批注(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标点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
四、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这样五种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欣赏课、阅读指导课、读书笔记指导课、阅读交流课、读物推荐课。在这里,我们重点探讨前三种课型。
(一)阅读欣赏课
框架为:选择读物——创设情境——自主选择——交流汇报——诵读体验
一是教师(或学生)选择推荐感兴趣的读物。在上课前一周,选择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的读物。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二是帮助学生进入作品情境,唤起阅读欲望。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段、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阅读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热情。此环节不能脱离阅读情境,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
三是自主阅读,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理解、欣赏作品能力。
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又大致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
四是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教师要精心安排交流环节,注意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互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结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知识信息世界的机会。要照顾到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的差异,针对学生阅读交流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谈具体、谈深刻,以真正实现阅读欣赏的目的。
五是学生朗读或者背诵值得自己欣赏的部分,也可再补充相关的作品进行诵读,感受作品的魅力。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内容进行诵读,借助诵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也可在此环节中,推荐与本次阅读内容有关的作品进行补充阅读,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体会、欣赏。
(二)阅读指导课
框架为:确定专题——阅读实践——畅谈体会。
教师选择一本书,首先自己认真阅读,写好读书笔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然后,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可以说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也可以谈自己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
(三)读书笔记指导课
框架为: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兴趣——指导做笔记的方法(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每次讲解一种方法)——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阅读材料,尝试做读书笔记。——总结方法,勉励鞭策。
五、养成个性化阅读习惯。
由于阅读课上放手让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主题,自主取舍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少了以往的那种教师繁琐的支离破碎的分析,多了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的机会,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真正确立了学生阅读的主人地位。坚持下去,学生便自然形成了个性化阅读的良好习惯。
但在探索中我们同时发现,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活动受教师的直接影响较大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明显,因此,指导教师的改革意识、阅读品位、兴趣爱好、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方案的实施效果。在个性化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中,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外阅读”水平,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去研究的问题。
其次,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融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总之,个性化阅读研究工作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为学生创设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过程与效果的并重,探索并构建行之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确定阅读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独立感受、体验、思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和更为全面地发展。
一、 小学生阅读现状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过程中统一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加之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因此很难将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以识记标准答案代替学生自主阅读分析,一些家长也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自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其次,学生缺乏阅读动力,阅读兴趣保持不长久。大多学生没有丰富的课外读物,不知道该读什么样的书,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也不多,部分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也不知道应怎样指导孩子去读书,学生阅读时间和效果都不能予以保证,阅读兴趣不浓厚,阅读随意性大,不能持久。最后,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也难以养成。大多数学生阅读书籍总是囫囵吞枣,光读书不思考的现象比较普遍,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根本不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也不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更不挖掘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没有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特色,也不能对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个性化阅读到底能给他带来什么呢?
通过个性化阅读,学生语文知识就会逐渐丰富,语文学习能力得以逐步提高:课外阅读中,要求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要概括主要内容,要积累优美词句,要写出阅读感悟。每月要向同学推介自己的好书。因此,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感悟能力、文化积淀都有了提高,厚积薄发,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另类作文、创新作文也多了,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深有感触地说过:“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融化”。阅读的收获不仅仅在于成绩的提高,更重要是在精神层面,读书使人有知,使人明理,使人懂史,使人有智。让学生在书香中成长,让读书活动内化学生行为,学生在校园到处乱跑、打架骂人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捧书籍,或书声朗朗,或津津有味,或潜心思索。
三、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
(一)保证阅读时间
采取集中阅读和分散阅读相结合,多方努力,共同保障学生阅读时间。学校做好课时调控,每周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到阅览室博览群书;教师减轻课业负担,减少那些无效劳动的作业,减少学生机械的操作,把课内时间省下来,保证学生阅读时间;家里提倡“亲子共读”,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做到“三个一”——每天陪学生读一会儿书,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为学生挑选一批可读性强的书。
(二)保证阅读书籍
建立“个人书橱”——“班级图书架”——“学校图书室”三级图书保障机制。1.充实学校图书室书目及校园网站阅读篇目。实验班级图书管理员每周到图书室借书,然后放在班级书架上自由阅读,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2.建立班级隐形流动图书库。图书来源:师生藏书。方式:书名编成号张贴在教室,书由本人保管。学生根据喜好借书,自行约定借书还书时间并做好记载;3.订阅报刊杂志,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订阅《少年先锋报》《学语文之友》《课堂内外》《作文大本营》《小干部杂志》等,然后相互传阅;4.开展国学经典诵读。
(三)激发阅读兴趣
1.推荐欣赏。要求学生从所阅读的作品中把自己认为最有借鉴价值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伴,并具体谈谈作品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色。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不仅多读,而且能有比较、有选择的读,培养鉴赏能力,还能在同学中产生一种竞争效应。
2.开展阅读活动。举办故事会、人物评论会、诗歌朗诵会、作品评讲会、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活动、手抄报比赛等。每期一至两次。
3.课文引伸,课内外结合。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拓宽。课外阅读正是符合了“教学与活动的统一”这一教学策略。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我们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自主的,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变教师的主观愿望为学生的主观要求。
4.阅读激励:班级设立“读写园”,制定评星标准,对达到班级制定的课外阅读标准的同学奖励星星,星星累计到一定数量期末可颁发“阅读明星”,“荐书明星”的奖状。通过这种过程性的激励措施,让学生持之以恒,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指导个性化阅读的方法
1.迁移法。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2.“三读法”。所谓三读:一是浏览性的泛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二是进行速读训练。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如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心得体会(即读后感)。圈点勾画、作批注(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标点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
四、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这样五种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欣赏课、阅读指导课、读书笔记指导课、阅读交流课、读物推荐课。在这里,我们重点探讨前三种课型。
(一)阅读欣赏课
框架为:选择读物——创设情境——自主选择——交流汇报——诵读体验
一是教师(或学生)选择推荐感兴趣的读物。在上课前一周,选择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的读物。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二是帮助学生进入作品情境,唤起阅读欲望。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段、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阅读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热情。此环节不能脱离阅读情境,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
三是自主阅读,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理解、欣赏作品能力。
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又大致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
四是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教师要精心安排交流环节,注意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互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结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知识信息世界的机会。要照顾到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的差异,针对学生阅读交流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谈具体、谈深刻,以真正实现阅读欣赏的目的。
五是学生朗读或者背诵值得自己欣赏的部分,也可再补充相关的作品进行诵读,感受作品的魅力。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内容进行诵读,借助诵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也可在此环节中,推荐与本次阅读内容有关的作品进行补充阅读,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体会、欣赏。
(二)阅读指导课
框架为:确定专题——阅读实践——畅谈体会。
教师选择一本书,首先自己认真阅读,写好读书笔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然后,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可以说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也可以谈自己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
(三)读书笔记指导课
框架为: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兴趣——指导做笔记的方法(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每次讲解一种方法)——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阅读材料,尝试做读书笔记。——总结方法,勉励鞭策。
五、养成个性化阅读习惯。
由于阅读课上放手让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主题,自主取舍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少了以往的那种教师繁琐的支离破碎的分析,多了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的机会,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真正确立了学生阅读的主人地位。坚持下去,学生便自然形成了个性化阅读的良好习惯。
但在探索中我们同时发现,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活动受教师的直接影响较大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明显,因此,指导教师的改革意识、阅读品位、兴趣爱好、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方案的实施效果。在个性化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中,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外阅读”水平,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去研究的问题。
其次,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融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总之,个性化阅读研究工作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为学生创设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过程与效果的并重,探索并构建行之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确定阅读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独立感受、体验、思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和更为全面地发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