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分为哪四类?
突发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依据: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3 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扩展资料:
北京34类突发事件将分级发预警
北京市气象局组织制定的北京市地方标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征求意见稿开始在市质监局官网公开,34类突发事件按照危害和紧急等程度分为四级进行预警,市民可于9月30日前登录该网站提交意见。
征求意见稿称,制定此标准是为规范北京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确保及时、准确、快速地向公众提供权威、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征求意见稿将突发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按照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信息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目前,全市在此基础上可细化为34小类。
34类预警包括矿山事故、烟花爆竹、地震、空气重污染、房屋拆迁群体性事件、道路突发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霾等,“危险化学品”被列为第一类,分为四级。
其中,当危险化学品有可能发生或引发特别重大事故时,或事故已发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事故范围或引发次生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将发出危险化学品事故一级预警。
另外,政府部门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社区、农村现有广播、通讯设备等向市民播出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后,预警中心应及时对预警信息发布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预警信息人员覆盖率、时效性评估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扩展资料:
突发事件的预防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在应急救治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既要针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规范的“标准预防”措施,又要根据疾病传播途径进行特殊预防。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口罩和防护面罩的使用
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传播、进行进行有创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防护面罩。按照规范要求,正确佩戴护目镜、防护面罩。
2、手套的使用
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重复使用,脱手套后及时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3、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防护服应符合GB19082的规定。以下情况应穿隔离衣: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以下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按照规范要求,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
4、防水围裙的使用
防水围裙可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在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5、帽子和鞋套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戴帽子。在规定的区域内穿鞋套,有污染是及时更换。
6、手卫生
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穿脱隔离衣摘手套后应及时进行手卫生。
7、正确进行医废分类和处置,做好环境的终末消毒处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