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1个回答
2018-05-2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符合现代教学论的思想,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我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探索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中,有了以下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一、引导问难机智,明确质疑主旨
其实,每个儿童生来就有探究反射的机能,这种反射表现为好奇心和求知欲,遇事总喜欢问“为什么”。但是就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学校采取班级授课制,班级人数多,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质疑没有适当的引导,就会出现学生问题提得肤浅,缺乏思维深度;提的问题过于繁杂,不能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等现象,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而且,提问是学生个体获取知识的心理能动状态的外部表现,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的初步呈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多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启发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排除疑难,解决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勇于质疑,善于质疑,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提问,养成提问的习惯,提高质疑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揭示问难做法,养成质疑氛围
(一) 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敢疑敢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疑敢问,积极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创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如果课堂的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就容易对老师产生恐惧而不敢提出问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会担心提的问题不合适,会招人笑话而不敢提问题,这些习惯表现无疑将阻滞着学生的创造心向和创造思维品质的激发和培养。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回答有误。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宽松、活跃、和谐、民主的氛围,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勇气。
(二)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疑会问。
1. 质疑问难的方法
方法的教学往往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因为我们的“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还应教给他们质疑问难的方法。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在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从最基本的问题质疑,
(2)从课题入手。
(3)从方法上质疑。
(4)从原因上质疑。
另外,还可以从结论(概念)质疑,例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这一结论中,为什么要用“只”字,少了这个“只”字行吗?又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为什么单位“1”的“1”要加引号?
2. 质疑要从低年级抓起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些年级中采用质疑的手段进行教学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但是低年级学生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认知和组织思维、扩展思维的能力较低,分析思考能力较差,但是胆子相对较大,你让他们提问题,他们会乐此不疲,但是问题也往往提不到点子上,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采用质疑的教学手段,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呢?
作为教师,首先要表扬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对于所提的问题的闪光点要及时作出具体的肯定。对于提出了好问题的学生,不仅要对其进行大家都羡慕的表扬或奖励,还要带着学生分析问题具体好在哪里,怎么好法。使这些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在其他孩子心中成为一种榜样的作用,而且在孩子的心中也形成了这样一种概念:原来提问题就要提这样的问题。
而且对于低年级学生,往往是有了教师的“质”,才能引出学生的“质”。如在第四册教材的第43页开始的例3、例4、例5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先复习了数的组成和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然后设疑:“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常常可以利用旧的知识去学习新的知识,那这些旧知识对我们这节课学习新知识有什么作用?该怎么用呢?”这么一问,孩子的兴趣上来,对学习的热情一激即发,所以当例3的400+300等例题一出示,虽然老师没教,孩子们已立刻能把新旧知识之间联系沟通起来,都能清楚地看到和以往整十的加减法一样,实际上也是转化为2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后面的单位是“百”或是“千”。例3的成功激励着学生很轻易就完成了例4例5的学习。可能是这几个例题学得顺畅,学生认识很深刻,到了例6“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的教学,就有孩子浑然不顾教师安排复习部分的暗示,提出计算320+40的另一种想法,他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320+40其实就是32个十和4个十在相加,等于36个十,也就是360,所以320+40=360。”这显然是个很有质量的问题,虽然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难度,计算起来不一定简便,但是它暗示了这个学生能把“整十数看成以‘十’为单位的数“这一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几百几十的加减法中,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是学习能力的飞跃。
此外教师要吃透教材,紧紧把握教材内容的迁移作用,引导和示范如何质疑。最重要的还是把培养学生质疑意识贯穿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去。
(三)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善疑善问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这样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善疑善问。
另外,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自身智力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难以走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程序中。而且即使不懂,他们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一不留神,可能会导致他们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的差距拉得更大,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所以教师尤其要鼓励低差生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兼顾“两头”,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需要教师长期不厌其烦的指导、鼓励,使学生养成提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三、培养问难习惯,提高质疑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从素质教育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使学生真正在民主、和谐、友善的气氛中学习、成长,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引导问难机智,明确质疑主旨
其实,每个儿童生来就有探究反射的机能,这种反射表现为好奇心和求知欲,遇事总喜欢问“为什么”。但是就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学校采取班级授课制,班级人数多,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质疑没有适当的引导,就会出现学生问题提得肤浅,缺乏思维深度;提的问题过于繁杂,不能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等现象,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而且,提问是学生个体获取知识的心理能动状态的外部表现,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的初步呈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多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启发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排除疑难,解决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勇于质疑,善于质疑,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提问,养成提问的习惯,提高质疑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揭示问难做法,养成质疑氛围
(一) 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敢疑敢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疑敢问,积极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创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如果课堂的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就容易对老师产生恐惧而不敢提出问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会担心提的问题不合适,会招人笑话而不敢提问题,这些习惯表现无疑将阻滞着学生的创造心向和创造思维品质的激发和培养。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回答有误。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宽松、活跃、和谐、民主的氛围,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勇气。
(二)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疑会问。
1. 质疑问难的方法
方法的教学往往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因为我们的“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还应教给他们质疑问难的方法。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在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从最基本的问题质疑,
(2)从课题入手。
(3)从方法上质疑。
(4)从原因上质疑。
另外,还可以从结论(概念)质疑,例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这一结论中,为什么要用“只”字,少了这个“只”字行吗?又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为什么单位“1”的“1”要加引号?
2. 质疑要从低年级抓起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些年级中采用质疑的手段进行教学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但是低年级学生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认知和组织思维、扩展思维的能力较低,分析思考能力较差,但是胆子相对较大,你让他们提问题,他们会乐此不疲,但是问题也往往提不到点子上,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采用质疑的教学手段,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呢?
作为教师,首先要表扬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对于所提的问题的闪光点要及时作出具体的肯定。对于提出了好问题的学生,不仅要对其进行大家都羡慕的表扬或奖励,还要带着学生分析问题具体好在哪里,怎么好法。使这些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在其他孩子心中成为一种榜样的作用,而且在孩子的心中也形成了这样一种概念:原来提问题就要提这样的问题。
而且对于低年级学生,往往是有了教师的“质”,才能引出学生的“质”。如在第四册教材的第43页开始的例3、例4、例5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先复习了数的组成和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然后设疑:“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常常可以利用旧的知识去学习新的知识,那这些旧知识对我们这节课学习新知识有什么作用?该怎么用呢?”这么一问,孩子的兴趣上来,对学习的热情一激即发,所以当例3的400+300等例题一出示,虽然老师没教,孩子们已立刻能把新旧知识之间联系沟通起来,都能清楚地看到和以往整十的加减法一样,实际上也是转化为2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后面的单位是“百”或是“千”。例3的成功激励着学生很轻易就完成了例4例5的学习。可能是这几个例题学得顺畅,学生认识很深刻,到了例6“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的教学,就有孩子浑然不顾教师安排复习部分的暗示,提出计算320+40的另一种想法,他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320+40其实就是32个十和4个十在相加,等于36个十,也就是360,所以320+40=360。”这显然是个很有质量的问题,虽然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难度,计算起来不一定简便,但是它暗示了这个学生能把“整十数看成以‘十’为单位的数“这一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几百几十的加减法中,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是学习能力的飞跃。
此外教师要吃透教材,紧紧把握教材内容的迁移作用,引导和示范如何质疑。最重要的还是把培养学生质疑意识贯穿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去。
(三)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善疑善问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这样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善疑善问。
另外,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自身智力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难以走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程序中。而且即使不懂,他们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一不留神,可能会导致他们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的差距拉得更大,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所以教师尤其要鼓励低差生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兼顾“两头”,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需要教师长期不厌其烦的指导、鼓励,使学生养成提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三、培养问难习惯,提高质疑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从素质教育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使学生真正在民主、和谐、友善的气氛中学习、成长,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