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由来与命名

 我来答
tangbo411
2020-03-24 · TA获得超过559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06
展开全部

1、惊蛰的由来

在古六历当中。“惊蛰”节气的名称皆为“启蛰”。当代姜涛《“历居阳而治阴”—略论二十四气人历及其在清代以来的变革》一文中,总结了二十四节气中前六气在历代历法中的变动。

从资料中可以看到。西汉太初元年,改启贯为惊蛰;东汉元和二年,更改了节气的次序。将雨水移到惊蛰之前,清明移到谷雨前面。隋开皇十七年,将惊蛰恢复为启蛰。唐武德二年,恢复启蛰在前、雨水在后的次序。唐开元十七年,又改雨水在立春后,并且将启蛰改为惊蛰。沿用到现在。

2、惊蛰的命名

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因此在惊蛰时节,蛰虫惊醒,万物复苏,天气转暖。根据科学文献《夏小正》记载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是世间万物从寒冷冬季中复苏的第一声号角,不仅代表着春耕的开始,也鞭策着人们走出节假日的懒散,开始新一年的征途。

惊蛰呈现出万物复苏的景象,也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春雷乍响,惊醒了蛰居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因此常有“春雷惊百虫”之说。

长歌舞雩
2019-02-27 · TA获得超过376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8
展开全部

由来与命名: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民间习俗: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

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3、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我去有意思好吧
高粉答主

2020-02-2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3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5万
展开全部

名称由来

惊蛰节气在历史上原本被称为“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当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当时发音不同但略近的“惊”字。但因为意思从“开始”变成了“惊醒”,时序略有不合,因此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立春 → 启蛰 →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清明

汉景帝代: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或久习旧例,大衍历仍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后来,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董点儿
2019-02-24 · TA获得超过21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05
展开全部

惊蛰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蛰伏在泥土中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期间天气变化较大,要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的主要习俗有祭白虎、蒙鼓皮、驱虫、打小人、吃梨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東方尚英
2015-03-15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1917万
展开全部
惊蛰 : 春雷响动,
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动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
东方尚英
(历法知识)
惊蛰 : 开始响雷,
冬眠动物复苏,农谚说 :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 “ 惊蛰一梨地,春分地气通
。“ “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 “ 雷打惊蛰前
,四十九个阴雨天 。“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有简体吗?
追答
简体字速写 :
惊蛰 : 春雷响动,
惊动万物 。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
东方尚英
(历法知识)
惊蛰 : 开始响雷,
冬眠动物复苏 。农谚说 : “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 “ 惊蛰一梨地,春分地气通 。“ “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 “ 雷打惊蛰前,四十九个阴雨天 。“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