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要只看表面,要看本质”的成语有哪些?
盲人摸象、一叶障目、以偏概全、蠡测管窥、管中窥豹。
一、盲人摸象
白话释义:用来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固执一点,乱加揣测。
朝代:宋
作者:·释道原
出处:《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
翻译:有一个僧人问:‘众瞎摸大象;分别对异端;忽然遇到明眼人又为甚么会?’
二、一叶障目
白话释义:一叶蔽目,比喻不要只看表面,要看本质。
朝代:现代
作者:毛泽东
出处:《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三、以偏概全
白话释义:以:用;偏:片面;概:概括;全:全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朝代:现代
作者:吴家国
出处:《普通逻辑》:“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四、蠡测管窥
白话释义:蠡:瓢;管:竹管;窥:人小孔缝隙里观看。用瓢来量大海,从竹管的小孔看天空。比喻见识片面狭窄,看不到事物的整体。
朝代:东汉
作者:史学家班固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翻译:以管窥天,以螺旋测海,以筳撞钟,难道能理解其中条款,考究原理,从他的口音呢。
五、管中窥豹
白话释义:也比喻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只能是片面的了解。
朝代:南北朝
作者:·刘义庆
出处:《世说新语》:“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翻译:这个小伙子也是管中窥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白往黑归: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思想家杨朱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杨朱的弟弟杨布说他的小白狗对他特别亲热,杨朱认为狗对他亲热是在骗吃的。一天杨布穿白衣外出,因雨而变成黑衣,小狗就对他狂吠。杨布对此不解,杨朱则讽刺他对换角色白往黑归的感觉。
一叶障目:意为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借以形容看不到事物的全貌,用以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成语原文: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大喜,遂于树下仰望,欲觅螳螂伺蝉自障叶。偶见之,即缘而摘之,然不慎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乃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楚人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而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瞎子摸象:比喻对事物一知半解,不对全局作判断。
出自李劼人《天魔舞》第26章"不弄清楚,而要判断这经济的总趋势,岂不等于瞎子摸象?"。
管中窥豹:意为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借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亦即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两豆塞耳:泛指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出处:《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以偏概全: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出自吴家国《普通逻辑》:"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一、盲人摸象
白话释义:用来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固执一点,乱加揣测。
朝代:宋
作者:·释道原
出处:《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
翻译:有一个僧人问:‘众瞎摸大象;分别对异端;忽然遇到明眼人又为甚么会?’
二、一叶障目
白话释义:一叶蔽目,比喻不要只看表面,要看本质。
朝代:现代
作者:毛泽东
出处:《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三、以偏概全
白话释义:以:用;偏:片面;概:概括;全:全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朝代:现代
作者:吴家国
出处:《普通逻辑》:“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四、蠡测管窥
白话释义:蠡:瓢;管:竹管;窥:人小孔缝隙里观看。用瓢来量大海,从竹管的小孔看天空。比喻见识片面狭窄,看不到事物的整体。
朝代:东汉
作者:史学家班固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翻译:以管窥天,以螺旋测海,以筳撞钟,难道能理解其中条款,考究原理,从他的口音呢。
五、管中窥豹
白话释义:也比喻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只能是片面的了解。
朝代:南北朝
作者:·刘义庆
出处:《世说新语》:“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翻译:这个小伙子也是管中窥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