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卡奴生活?
曾经的我,是个卡奴。别误会,这里的“卡”不是信用卡,而是会员卡。去年年末收拾家里,发现自己积攒最多的,除了衣服,就是五花八门的会员卡,品类涵盖了电影院、饰品店、美容院、酒店、超市?名目繁多,数不胜数。这还只是实体卡,现在很多商家更新换代,搞出了电子会员卡,我数了一下,自己七七八八的卡片加起来也得有四十来张了!
然而这些当时头脑一热办理的会员卡,真的有用吗?我仔细查看了一下,发现里面一大半在初次办理过后,就再也没有用过。所谓的“会员优惠”,成了一道摆设。
不仅如此,办理会员卡之后,我的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变化。
为了享受会员价,进店先扫特价商品。
沃尔玛超市、屈臣氏或者优衣库等店铺,每个月都有自己的会员日,为了会员日的优惠,每个月我都会抽出时间去这些店逛一圈,看看哪些东西在打折,看到特价商品,就忍不住剁手买了一堆回去??事后想想,并不是什么必须要买的东西。
会集中时间刷剧,浪费时间。
现在的视频网站也学得“聪明”了,为了赚钱,他们开始在会员制上下功夫。想要抢先看一些热播剧,或者想跳过广告,就得办理会员。我觉得一年的会员费太贵了,因此通常只在某个自己想看的热播剧连载期间买。
于是,悲剧来了!买了视频会员,总觉得不能浪费了会员的价值,于是会在这个月内把自己想刷的剧都刷掉,甚至牺牲周末时间整天窝在家里看看看。想想真是可怕,为了刷剧自己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凑单,买根本不用的东西。
购物网站的会员制通常会打出这样的标语:“会员买299元即送XX”,为了那点蝇头小利,我通常会凑单,凑单的又都是一些数额不高但很鸡肋的东西,买回来也用不到。
为了攒会员积分,陷入消费“无底洞”。
有些商家的会员不能打折,但可以赠送积分,积分又可以兑换商品,我在便利店就干过这事。为了兑换喜欢自己的一款杯子,在便利店的消费直线上涨,其实呀,我消费的那些钱,早就够我在网上买好几个同款杯了!
??
相信跟我有过同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办理会员之后,我们看似是省钱享受了优惠,其实是被会员卡“套路”了,花钱更多了。那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办卡呢?
贪便宜当然是最大的原因。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越是接近某一个目标,我们就越是不惜一切花费接近去完成它,这是心理学家Clark Hull提出的理论“目标趋近效应”(Goal-Gradient Effect)。放在会员卡上也是如此,当我们办理了一张会员卡后,我们就越是想要利用它,以求达到利益最大化。商家就是利用我们的这种心理,不断诱惑我们买买买。
某年在上海一个学校考试,我在网上就近订了一家酒店。其实这家酒店我之前从来没有住过,甚至都没有听过,只是因为距离最近而已。到店后,我发现酒店的会员价比自己在网上订的还便宜,遂咨询柜台小姐怎么享受会员价。
柜台小姐很热心地跟我推销他们家的会员卡,并告诉我20元一张,全国都能用。我想想钱也不多,头脑一热,就买了一张。后来每次出差,我都会预订他们家的酒店。哪怕这家酒店住宿体验没那么好,哪怕并不是每次都离我出差的地方最近。
这有点类似于养成游戏,商家提供了点数、积分、等级等作为目标,刺激我们的购物欲,我们则为了这个目标不断打怪升级,支出更多的钱。摩根士丹利的调研报告就发现,Prime会员购物次数是非会员的4.6倍。
我们乐于为会员花钱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追求身份感。
早期的会员制洋溢着浓厚的贵族气息。1872年在旧金山建立的“波希米亚俱乐部”(Bohemian Club),会员包括了美国总统里根、老布什、小布什等,它每年向每位会员收取1万美元的会员费,加入这样的会员,意味着找到了阶层归属感和更高质量的社交。
这样的情形同样适用于当代社会。前年12月份,星巴克在天猫售卖星想卡,看到1999元的限量版金属黑享卡时,我还笑着跟周围人打趣:这么贵,哪个傻子会买呀?结果第二天看到新闻,第一天就售罄了。我问身边一个买黑享卡的朋友,这种明显忽悠客户的会员卡,你咋还买了?结果他满脸得意地告诉我:那可是全球限量2000张!
我瞬间就了悟了。会员卡除了“优惠打折”,还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毕竟在中国,消费得起星巴克,也算是过上了某种“小资”生活。似乎有了这张星想卡,你就跟别人不一样了,你更高级、更懂生活品味。试问哪一个自诩“中产阶级”的人能拒绝得了这种诱惑?
说了会员卡这么多“坑”,那我们就不要办理会员卡了吗?
也不一定。
某些时候,会员卡能让我们充分享受“特权”。沃尔玛旗下的高端会员制商店山姆超市,会员费一年高达150(有些地方甚至有260),为什么还是很多人办理?原因之一就是山姆超市可以免费停车,而且东西比一般超市便宜得多,唯一的不足是需要批量购买。但对于需求量很大的家庭来说,山姆超市是非常划算的,因为每年光省下来的停车费都抵得过会员费了。
再拿屈臣氏来说,一张会员卡好处多多,不仅可以享受4—5折的会员价,积分还可以直接抵现。屈臣氏还和其他品牌、商铺合作,会员卡优惠涵盖了“吃喝玩乐”各领域。尤其在生日月,经常觉得自己开了挂,能拿到双倍积分,非常适合一些消费水平不高的学生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完全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理性人”,怎么做到充分享受会员卡的优惠又不被会员卡“套牢”呢?一年的实践下来,我也有了自己的心得。
第一,谨防会员卡名义的推销。
如果说大型超市和商家向你推销会员卡是为了诱导你消费的话,那街边小店就有点“坑蒙拐骗”的性质了。我朋友跟我讲过一件事,她某次逛街被路边的促销小姐以“免费美容”的名义拉进了店铺,在美容过程中工作人员会试探性地问她需不需要更好的化妆品。等她做完美容,工作人员突然称,刚才的化妆品用的都是最好的,不免费,然后报出了一个极高的价格,又趁机说办理会员卡可以打折,我朋友只好花200元办了一张,还多交了几百元的美容钱。
还有更恶劣的,有些美容院在诱导你办理了几千甚至上万的会员卡后,老板直接跑路了,这样的新闻在媒体上屡见不鲜。所以奉劝大家在街头遇见会员卡推销时,一定要多长个心眼,最好直接拒绝;就算办理会员卡,也要选择正规大型的店铺。
第二,明确自己的消费需求,量力而行。
上面已经说过了,会员卡并非越多越好。有时候,盲目地办卡只会消耗我们的时间和金钱。在办会员卡之前,不妨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办理这张会员卡的成本有多大?这张会员卡能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自己一年用到这张会员卡的机会有多大?三思而后行,就不至于那么冲动。
以全家尊享卡为例,某天我去全家买包子,收银员向我推销全家尊享卡,好处听起来颇多:开卡免费送咖啡1杯、免费商品券1张、5杯买一送一咖啡券、每周三消费25返5元?我仔细一琢磨,开卡就要100元,还不能用来消费;关键是我一日三餐都在公司食堂解决,去全家的机会屈指可数,尊享卡虽好,却并不适合我。这么一想,我就拒绝了办卡。
第三,做好记账,及时清理不需要用的会员卡。
某家调研机构曾做过一个统计,1个会员手里至少还有另外7张会员卡,而只有7%的人最后会正式注销一张会员卡。如果是一些不需要交年费的会员卡也就罢了,不用了就丢在一边,也没有什么损失;但有些人办理了会员卡后,会绑定自动扣年费服务,万一会员卡成了鸡肋,会员费倒是一笔没少交。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记账的重要性。记账最大的好处就是有“钱”的概念,每一笔消费自己心里都清清楚楚。下载个网易有钱App,每周或者每月分析自己的账单,如果发现了“无用又花钱”的会员卡,及早停掉。
以上就是我摆脱会员卡卡奴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年关将近,我建议大家整理一下自己这一年来办理的会员卡,看看哪些根本用不着了,早早“断舍离”;哪些是不怎么用还要交年费的,赶紧停掉;最重要的是,下次再办理会员卡,谨慎考虑,不要盲目消费。
原创声明:本文由网易有钱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多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