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如何抓好教师的思想管理工作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全面了解教师的职业思想特点及其特殊需要,努力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
2、利用多种因素,激发教师正确的职业思想动机
3、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发挥目标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4、更新观念,实行科学管理,努力消除教师的不公平感五、正确对待教师的思想波动,有效地维持教师的良好状态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性非常强的工作,要使教师群体达到高的思想境界,把学生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领导既要以情感管理为杠杆,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思想管理、目标管理、层级管理和民主管理,努力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要结合政策教育、形势教育、师德教育、业务教育等手段,全面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配合公平、公开的评估机制和分配制度,才能使作为学校管理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的教师群体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
2、利用多种因素,激发教师正确的职业思想动机
3、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发挥目标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4、更新观念,实行科学管理,努力消除教师的不公平感五、正确对待教师的思想波动,有效地维持教师的良好状态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性非常强的工作,要使教师群体达到高的思想境界,把学生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领导既要以情感管理为杠杆,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思想管理、目标管理、层级管理和民主管理,努力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要结合政策教育、形势教育、师德教育、业务教育等手段,全面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配合公平、公开的评估机制和分配制度,才能使作为学校管理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的教师群体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
2018-07-23 · 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中公教育是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在全国拥有1859个直营网点,覆盖319个地级市。主营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3大板块,提供超过100个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1.教育的作用
《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即: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学记》以托古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把古代的“大学”分小成和大成两段,分别考核学生在学业知识学习和品德修养两个方面的表现。
3. 教学原则
(1)教学相长原则
《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虽然有美味的鱼肉,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这段话深刻地揭示出教学的辩证关系,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
(2)预时孙摩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意思是:在不合正道的事发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预先防备;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教导,叫做合乎时宜,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导,叫做顺应;使学生相互观摩而得到好处,叫做切磋。这四点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这段话分别对应四条教学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集体教育的原则。
(3)课内外结合原则
《学记》说:“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意思是: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课余及休假的时候,也有课外研究。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这段话论述的是,课外练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课内与课外结合有助于学生把学习和休息有机结合起来,一张一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4)长善救失原则
《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学习的人有四种不足之处,做老师的一定要知道。人们的学习态度,有时候贪多求全,有时候浅尝辄止,有时候急于求成,有时候遇难即止。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补救。传授知识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由此可见,这段话论述的是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优点,克服缺点,即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启发诱导原则
《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可谓善喻矣。”它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启发诱导。引导启发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督促鼓励学生,而不是压制他们;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而不是帮助他们得出现成答案。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即: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学记》以托古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把古代的“大学”分小成和大成两段,分别考核学生在学业知识学习和品德修养两个方面的表现。
3. 教学原则
(1)教学相长原则
《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虽然有美味的鱼肉,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这段话深刻地揭示出教学的辩证关系,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
(2)预时孙摩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意思是:在不合正道的事发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预先防备;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教导,叫做合乎时宜,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导,叫做顺应;使学生相互观摩而得到好处,叫做切磋。这四点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这段话分别对应四条教学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集体教育的原则。
(3)课内外结合原则
《学记》说:“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意思是: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课余及休假的时候,也有课外研究。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这段话论述的是,课外练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课内与课外结合有助于学生把学习和休息有机结合起来,一张一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4)长善救失原则
《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学习的人有四种不足之处,做老师的一定要知道。人们的学习态度,有时候贪多求全,有时候浅尝辄止,有时候急于求成,有时候遇难即止。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补救。传授知识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由此可见,这段话论述的是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优点,克服缺点,即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启发诱导原则
《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可谓善喻矣。”它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启发诱导。引导启发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督促鼓励学生,而不是压制他们;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而不是帮助他们得出现成答案。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