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的毒性剂量大小和什么有关?
一般认知上,毒蛇分眼镜蛇科和蝰蛇科两大类, 眼镜蛇科成员普遍体细长(但是相当长,超过一米很普遍, 相对人的视觉效果来说,个子大),椭圆小脑袋,毒牙小,毒量小,神经毒为主;蝰蛇科有典型的三角头,正是肥大的毒腺撑起的脑袋两侧,说明其毒液量大, 但是从LD50数据中可知,普遍单位毒性低于眼镜蛇科,血液毒和细胞毒为主. 蝰蛇科成员普遍短粗, 个体从可达两米的加蓬蝰蛇到几十厘米的短尾蝮都有.多数常见成员给人的视觉效果是小。毒液的首要功能是捕食,其次是防御.这些特征对应它们的捕猎方式, 也就是说,它们毒牙毒液类型主要是针对捕猎而进化的,不是天敌.捕猎最重要的就是不让猎物跑丢,其次是避免猎物伤害. 眼镜蛇科普遍新陈代谢快,需要高频率捕食较易获得的猎物:两栖类,爬行类,毒牙较小刺入其体内不深,变温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没恒温动物那么活跃旺盛, 所以进化出强烈的神经毒性可令猎物较快倒下, 保证了捕猎效率. 蝰蛇科新陈代谢较慢,除了捕食两栖爬行猎物,它能够伏击高质量大个头的猎物:鸟,啮齿类等恒温动物,进食一次可以长时间隐匿起来消化, 此时它就需要较长的毒牙,可以刺穿猎物皮毛让毒液直达肌肉,血管, 让猎物的高效内循环系统将足量的毒液送遍全身, 也保证了捕猎效率. 另外这些恒温动物比蛙和蜥蜴防御能力也强很多, 所以蝰蛇们捕猎策略是很明确的:咬一口注毒后立刻松口并等候,待中毒猎物死亡后再根据血/尿的气味跟踪(很多种类的毒液中有刺激猎物排尿的成分),找到尸体后进食.蝰蛇科中的蝮蛇亚科成员更是进化出热感颊窝,针对恒温动物特化了.但是无论哪种毒蛇,毒液对人体都是有伤害的,题主说的体形小的毒蛇,大概是指蝰蛇科成员中的小个子,如我国的短尾蝮,白唇竹叶青等(多数知名度高的眼镜蛇科成员都是成体超过1米的大个子),这些蛇毒牙可刺穿人体表层,排毒量较大,造成的伤害也很明显,特别是蛇毒会刻意给天敌造成剧痛感, 以便让对方"记住教训", 给人"蛇小毒大"的感觉。
无毒蛇的头部呈椭圆形,尾部细长,体表花纹多不明显,如火赤练蛇、乌风蛇等。毒蛇的头部呈三角形,一般头大颈细,尾短而突然变细,表皮花纹比较鲜艳,如五步蛇、蝮蛇、竹叶青、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但眼镜蛇、银环蛇的头部不呈三角形)。从伤口看,由于毒蛇都有毒牙,伤口上会留有两颗毒牙的大牙印,而无毒蛇留下的伤口是一排整齐的牙印。
从时间看,如果咬伤后15分钟内出现红肿并疼痛,则有可能是被毒蛇咬了。印度拥有很多的蛇,其中有很多都是毒蛇,但是四大毒蛇是分布比较广泛并且毒性相当强。眼镜蛇:当你想到舞蛇和在篮子里的蛇,那么你想的就是眼镜蛇了。它们的长度从1米到3米不等,并且有宽阔的头部。它们的颈部皮褶可以膨起,这就是让它们出名的、很吓人的外观的来源。
它们身体的颜色与其所处地理位置有关。一般来说,印度南部的眼镜蛇颜色从黄色到棕色都有。印度北部的眼镜蛇多为深棕色或是黑色。眼镜蛇很害羞——当它们受到挑衅的时候会变得有攻击性,但它们一般会选择退避三舍。如果它们选择进行攻击,那么它们就会迅速,甚至反复进行袭击。较大的眼镜蛇可能重复咬以使毒液释放量达到最大!当被眼镜蛇咬伤时,要及时就医——眼镜蛇咬伤是导致印度各地大量人口死亡的原因。青环蛇。青环蛇的长度从1.5米到3米不等。它们的头是比较扁的,比颈部略宽,有一个圆形的鼻子。他们的眼睛很小,是纯黑色的。青环蛇的身体是黑色的,有一条或两条奶白色环带。它的鳞是六边形的,而尾部下面的部分则是没有分开的鳞片的。青环蛇是夜行动物,在白天可以在黑暗、干燥的地方发现它们。白天它们的性格温顺、害羞,而到了晚上则一旦被激怒就会攻击。
头部区别: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眼睛后一半会有隆起,其中为毒腺和毒牙;无毒蛇的头多呈椭圆形,眼睛后的隆起不明显,无毒腺和毒牙,部分种类为锯齿状小牙。能否卷曲:毒蛇经常卷曲,行动比较缓慢,攻击性强;无毒蛇一般不卷曲,易受到惊吓,爬行速度快。体表颜色不同:多数毒蛇(蝮蛇除外)具有鲜艳的体色和斑纹;多数无毒蛇体色不太鲜艳。尾巴不同:多数毒蛇尾巴短而粗,部分还呈侧扁;多数无毒蛇尾巴细长。性情不同:毒蛇性情凶猛,无毒蛇性情温和。分辨蛇的毒性大不,要靠平时积累。眼镜蛇 生活于非洲东部,受惊下时,通过其抬起观望的头部可以辨认出。 树眼睛蛇 头部小,多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栖息在树上,不过黑色的树眼睛蛇,为陆生,袭击时快速敏捷,被攻击几乎不可能存活。非洲树蛇 常居于树上或难以达到的地方。有剧毒,受惊吓时鼓起喉咙。 金环蛇 生活在印度至印度尼西亚的开阔地带或丛林中,多在夜间活动,不具攻击性,但被其咬伤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