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忙与闲?
2019-01-13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生活是由忙与闲共同构成的。忙与闲是生活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统一的。但忙与闲又时常是一对矛盾。忙,就无闲;闲,就不忙;忙时想闲,闲时想忙。忙的人总是很忙,闲的人总是很闲。
不过,忙有忙的好处,闲有闲的滋味。人生在世,忙,可以使人过得很充实,很实惠,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因为只有忙,才有所进取,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这是闲所不能得到的;闲,可以使人过得很轻松,很自由,很有情趣,很有韵味,这是忙所不能得到的。
如果说,忙是创造生活,那么,闲就是享受生活。
人不可不忙,不可太忙;人不可不闲,不可太闲。
人太忙,神经就紧张,就容易心烦意乱,身心疲劳,就没时间冷静思考问题,更没有时间享受生命和生活。日本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忙碌的民族,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日本人平均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一年的休息时间不到十天。由于工作太忙太紧张,许多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等疾病,国民健康状况已亮起红灯。男性死亡有百分之十是“过劳死”。
人太闲,神经就松弛,就感到无所事事,空虚无聊,要么会变得懒散,要么会贪图享乐。纨祷子弟,浪荡公子,无一不是有闲阶级,他们有的是金钱,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无须为生存而奔忙,无须为幸福而创造,他们在花鸟虫鱼、声色犬马中消受自己的生命,堕落自己的灵魂。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在处理忙与闲的关系时,往往容易顾此失彼,其主要表现是忙而无闲。
忙而无闲的人,被西方国家称为“雅痞族”。他们疯狂地将工作奉为时代的风尚,以为努力工作就可以达到成功的巅峰,丰富的物质享受就是幸福的人生。但是,由于他们工作成瘾,工作拼命,许多雅痞族患有各种心理生理疾病。为此,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不得不出面宣导,教育国民如何休闲。日本劳工局发布一系列海报,劝导全国员工多休假,其中一句口号是:“大家一起来实现一周工作五天的社会。”有的国家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休息日不准工作,否则以违法论处。这说明休闲是必要的,神圣的。
有人说,闲,是生命的自由空间。只有忙,没有闲,人就会丧失灵性,忘掉人生之根本。
当然,工作同样是神圣的,游手好闲的懒汉和忙忙碌碌的工作狂,都是生活的极端主义者。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紧张与弹力,这就是生活发动的两种相辅相成的力量。”忙中有闲和闲中有忙,是生活节奏张与弛的最佳结合,是时间安排紧与松的合理利用,是精力体力聚与散的优化状态。
毛泽东就是善于处理忙与闲的高手。他常在很忙的一段时间内找一些人谈哲学、文学等问题,平时也喜欢抽空读一些闲书,以使大脑得到休息,神经有所松弛,紧张的生活节奏得到有效的调剂。
可见,闲,是为了更好地忙。
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约翰·柯曼博士,利用放假期间到费城当收集垃圾的清洁工;后来,他又在另一次假期中,加入街头流浪汉的行列;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假期,是到旅馆去当餐厅厨师的助手。他在闲时找事忙,是为了不因闲而闷得发慌,不因闲而精神不振,而是利用闲时的轻松、安宁、从容的心情,利用空闲做一些忙时做不到或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可见,忙,是为了更好地闲。忙,有利于创造生活;闲,有利于调剂生活。创造生活需要调剂生活;调剂生活有利于创造生活。美国著名企业家李·雅科卡,被美国人推崇为“企业界的民族英雄”,照常理,他应该是个大忙人,但他善于处理忙与闲的经验之谈,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说:
“只要能够专心致志,善于利用时间,做生意就一定能够成功——其实做任何事都一定能够成功。自上大学以来,我每周一直在平日努力搞功课,设法空出周末,陪伴家人,或者娱乐一下。除非是紧张关头,我永远不会在星期五晚上、星期六或星期天工作。每星期天晚上我都集中精力计划下一周要做些什么。这基本上是我在利海大学养成的习惯。”
忙的时候,就应该专心忙,认真工作,讲究效率。如果忙的时候,老是想着闲的乐趣,是忙不出什么效果来的。闲的时候,就应该专心闲,如逛街、郊游、听音乐等等。如果闲的时候,老是惦着没忙完的事,是闲不出什么乐趣来的。
忙与闲应该有机结合。在人生之路上踏着和谐的生活节奏前进,才有利于工作和身心健康。如果顾此失彼,本末倒置,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也会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