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我省矿业可持续发展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并没有完全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出现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走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作为矿产资源的大省,要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是必然的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以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努力建设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生态省。”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应进一步强化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并以此作为中国重大的历史任务和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央为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创建作了有力的推动,也为我国矿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它关系到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关系到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
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他们虽然没有系统撰写关于物质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著作,但对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和能量转换、废物再循环等方面的论述都相当丰富。早在19世纪,当时资源循环问题并不像现在这样突出,人们对环境问题普遍缺乏认识的情况下,马克思恩格斯依然发现了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
马克思在解释人与自然关系时提到:“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不仅如此,他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可见,人们在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人们与自然之间必须和谐相处。“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质上就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资源,然后加工成所需要的产品。这生产过程,也是将生产中产生的废物及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排放到大自然的过程。马克思的这种变换理论,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等问题,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没有得到合理的控制和调整,从而造成的后果。
马克思恩格斯还尖锐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问题、住宅问题以及工人劳动环境恶化给健康造成的危害等问题。马克思指出,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们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来进行物质变换。这就是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人类对自然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马克思还告诫人们,经济活动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违背和超出自然规律就会受到惩罚。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这方面的经典论述,高瞻远瞩,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一、循环经济与矿业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及其特征
循环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长期演变的一个产物。从历史上看,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是传统经济模式,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是以“资源———生产———流通———消费———丢弃”和“资源———产品———废物”为社会运行模式,不加处理地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经济增长以大量消耗自然界的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规模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在生产链终点或者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对自然界的危害。“末端治理”模式的理论依据前期主要是庇古的“外部效应内部化”,认为可通过征收“庇古税”来达到减少污染排放的目的;接着“科斯定理”也成为末端治理的又一理论依据,提出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后来,又兴起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认为环境污染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关系,随着人均GDP达到某个程度,环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等;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循环经济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提出了一系列诸如“零排放”、“物资减量化”、“生命周期评价”、“延伸生产者责任”、“生态效益”、“生态工业园”等循环经济思想是一种由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在传统经济中资源的利用则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和能量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所有的物质和能量在这个不断进行交换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循环经济考虑的是如何在既定资源存量的前提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经济增长的数量。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这是国际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再利用”原则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或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原则是指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可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二)矿业循环经济及其内涵
矿业循环是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矿业系统,是它在矿业系统中的推广和应用。具体来讲,矿业循环经济是指地球上的矿产及矿产品,遵循矿产物质的自身特征和自然生态规律,按其勘查、采选冶生产、深加工、消费等过程构成闭环物质流动,与之依存的能量流、信息流内在叠加,达到与全球环境、社会进步等和谐发展的一个经济系统。其核心是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它是人类经济系统的基础,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有重大的影响力,而其本身发展又受到科学技术水平、人类认识水平的制约。
矿业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矿业经济有着本质区别。传统的矿业经济基本上是一种由“矿产勘查——矿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一高一低)为特征,系统内物质流交流叠加很少,造成出入系统的物质流远远大于内部相互交流的物质流;产品生产链较短,表现为粗加工多、精产品少,矿产资源利用率低,粗加工产品长距离运输等;局部地区矿产品的过量开采造成不少环境问题,有些难以治理,现在矿山通常只注意到矿坑水、选矿废液的中和,少量矿山的复垦等末端治理。矿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矿产勘查——矿产资源——产品——再生矿产资源——最终排放”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矿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减少对矿产资源的消耗,把矿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形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实现系统内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矿物质交换,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内的矿物质和能量,从而产品产业链得以延长,产品质量提高,使用寿命增加,矿物质的综合回收率大大提高,从根本上消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我省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综合我省矿业发展现状特征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省矿业发展必须选择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资源大省、矿业大省。长期以来,由于粗放型增长方式使矿产资源破坏和浪费,资源形势严峻。一是,各种矿产的开发力度不均衡,有的矿产已属强力开发,如:煤、石油和天然气、铝土矿、金、铁等。但有的矿产开发力度不够,如:钼、珍珠岩、红柱石、岩盐等,都是我省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尚未达到适度开发的程度。二是,矿产综合利用程度不高,造成资源浪费。一些共生伴生矿产在开发中未综合回收利用,随着矿产的采出,伴生矿未悉尽回收,造成极大浪费。三是,矿产品加工程度低,矿山企业效益不高。矿产品深加工程度低,高、精、细高附加值产品少,廉价矿产品为主,矿山企业效益不高。四是,乱采滥挖、采易弃难、采富弃贫现象较为普遍。五是,科技水平低,工艺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量大。废弃物乱堆乱排,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道堵塞、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从以上情况来看,要促进我省跨越式发展,就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是提高我省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实施我省资源战略的重要因素。加快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低的污染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二,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要求矿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实行永续利用方针。尽量减少浪费和废弃物的产生,从而减少污染,达到环保要求。同时对最终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使资源利用后,废弃物零排放,实施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第三,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也是提高科技水平、提升工艺技术、改善技术和生产管理、加大自主创新、提升矿山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矿山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发展矿业循环经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矿山企业竞争力得到尽快提升。总之,从我省矿业发展现状来看,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积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构筑矿业发展新模式,实行资源环境利用和清洁生产,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这也是我省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发展我省矿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矿产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是一种耗竭性资源,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我省大部分的能源、工业原料和农业生产资料是以矿产品为原料的。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础和先导。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对矿产品的旺盛需求和较强的依赖性,是无法彻底改变的。因此,有必要要抓紧认真研究、探讨发展我省矿业循环经济,促进我省矿业健康、顺利地可持续发展。
(1)认真实施3个原则,做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生产过程属于循环经济中从资源投入到产品形成的过程。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符合科学规范,从源头把关,预防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具体有以下3个原则:①减量化: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在生产中,矿业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原料使用量、重新设计生产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②标准化;在生产中,尽量采用标准设备和零件。例如采掘、运输机械等设备局部零件便于更换,而不必更换整个设备。即使在设备使用生命周期结束之后,也易于拆卸和综合利用,而不必整机报废。③清洁化:在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减小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减少矿石的采掘量,生产过程中无用的矿石或矸石尽可能用于回填。上述3个原则的实现,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2)综合利用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二个环节将废弃物转化为新的资源,使物质得到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和标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使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减量化依靠重复利用,无害化则依靠填埋焚烧。废弃物的资源化可以将矿石或矸石作为原料来生产水泥,煤层中的瓦斯可以集中抽放用于民用。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保证在发展过程中有先进技术的支撑。主要是清洁生产技术、废弃物利用技术、污染防治技术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等四大技术体系的发展。与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三原则相匹配,生产、消费、分解三功能相协调。清洁生产技术保证进入生产过程的资源量最少,产生的废弃物最少,能源消耗最少;废弃物利用技术保证在生产流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处理成为下一个生产过程、下一个生产部门或行业的原材料;污染防治技术则保证对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和暂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对环境危害的最小化;地质灾害预防技术则保证对采矿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精确预测和预先防治,力争采矿活动不会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环境质量造成大的影响。
(4)加快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研究制定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型矿业经济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技术等促进循环型矿业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和制度。矿业企业要用好用足国家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作用。
(5)加强宣传教育,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矿业循环经济的科学理念。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矿业循环经济科学理念,发展循环型矿业经济不是少数人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矿业部门一家的事情,它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长期发展。各职能机构、矿业企业、地勘企业都要参与进来。同时要加大对循环型矿业经济及其在环境保护和减少资源消耗方面重大作用的宣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矿业循环经济建设。使全社会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认识到发展循环型矿业经济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出路之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6)积极促进绿色消费。绿色矿产品不仅指被消费的矿产品是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无害的,而且也指这种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产生的废弃物对人类和环境也没有危害,并且其废弃物易于分解而再资源化。鼓励人们消费及使用绿色矿产品和以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和使用,达到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7)充分发挥经济手段作用。通过市场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调节社会供求关系,促进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方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由于环境的恢复和资源的供给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这种“资源环境的稀缺性”,一方面,引发资源价格和环境价值的提高,加大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迫使人们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为基础,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在降低资源使用总量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情况下,利用科技不断拓展循环链,增加物质产品的种类,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经济需求和生态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征收环境税。对有害于环境的活动、产品、服务征收一定的费用,来影响特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形式,以遏制经济活动中的污染排放超标,这也是十分必要的。而产品税和污染税则是促使人们按照“3R”原则进行经济活动的有效激励机制。
(8)建立矿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发展矿业循环经济非常有必要建立完整、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通过一系列的指标评价,才能衡量循环经济的发展程度,考核资源利用的效率。才能进一步指导矿业循环经济的实施与改革。循环经济的理论大多是借用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基础,评价方法也离不开这些领域科学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如:系统分析、物质流分析与管理、绿色核算、生命周期分析、全成本核算、环境管理等等。只有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所需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状况,得出正确的综合评价,从而使矿业循环经济健康顺利地发展。
总之,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原则,指导矿业实施循环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当前资源约束压力,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矿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实施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2023-10-1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