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一位好老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老师是一位好老师”这句话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辞表和辞里的极端偏离,使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为深刻。
扩展资料:
反语出现在口误中有必然性。它是一种自然的发音现象,与我们说话时的神经机制有关。当人想说而未从说话之前,神经上会出现一种语前意识。
在这个意识中,他想说的一切字音作为发音趋向已经聚集在意识中形成一种潜在的序。话语行为,只是通过嘴巴将已经等待在口内的潜在的序释放出来而已。这潜在的序作为一个抑扬顿挫的声音框架相当坚固,故即使说话时发声器官调配失误,也只会是个别字音的对换,摆脱不了那大体框架的制约。
不是修辞句,是一般判断句,肯定了老师的人品好。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
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字。现代汉语的判断句用“是”作谓语,连接前后的名词、代词以及相应的短语进行判断,形式简捷单一。
扩展资料: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
1、助词判断句,这类判断句就是所谓的“也’判断句”,实际上它是用词序来表判断的,助词“者”“也”只是用来表停顿和语气的,我们也可以把“者”“也”看作是这类判断句的标志。
2、副词判断句,主要有副词“乃”“即”“则“诚”“本”“非”等等。实际上这类判断句仍旧用词序来表示判断的,这些副词只是起了强调作用或否定作用。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副词看作是这些判断句的一个标志。
3、动词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分为上古汉语判断句、中古汉语判断句和近代汉语判断句。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