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秦始皇长子的扶苏,因为直言进谏,触怒秦始皇,受命至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临终之前曾下诏,名扶苏继承帝位。诏书未发出之时,秦始皇病逝,赵高李斯合谋篡改秦始皇遗诏,扶植皇十八子胡亥登基,并伪造了一封命扶苏与蒙恬自杀的假遗诏。
胡亥派使者将遗诏送至上郡,扶苏悲伤中没有辩出真假,哭着就真的准备自杀。蒙恬阻止道:“现在皇上在外,尚未立下太子,而我率军三十万镇守边关,怎么能因为一个使者到来,仅凭一封书信,就可以自杀呢?我请您再去请示一下”扶苏却没有再想,对蒙恬说:“既然父亲让儿子自杀,还有什么要请示的呢?”说完扶苏就拔尖自刎了。
司马迁《史记》评价:"扶苏为人仁。" "刚毅而武勇, 信人而奋士"。
扶苏死后,胡亥登基,成为秦二世。
扶苏贤名流传,百姓都听说扶苏贤名,在陈胜、吴广起义时,曾想冒用扶苏与项燕的名声来起势。
据说作为秦始皇长子的扶苏公子,有野心,玉树临风,文武双全,还有天才伴读甘上卿。人生比他爸还做过人质的嬴政顺风顺水多了。
据仅有史料推测,扶苏无法继承皇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手足相残。秦始皇给扶苏添了不少弟弟妹妹,也有不少等闲之辈,不过最后出名的还是胡亥。胡亥的好吃懒做,苛刻暴怒已经人尽皆知,在秦始皇晚年,胡亥趁秦始皇驾崩后,把对自己有威胁的兄弟姐妹全部清除,这其中就肯定包含扶苏公子了
2.政治斗争。赵高作为无人不知的奸臣,指鹿为马一事就可以看出他的野心和权力。在秦朝后期,赵高在朝廷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赵高为了谋权篡位,掌控朝廷,在挑选皇位继承人作为傀儡时,肯定会挑软柿子捏,而嫡长子绝对不是一个软柿子,所以他选了胡亥,为了排除异己,在秦始皇驾崩前,
肯定要除了他
秦始皇的嫡长子是扶苏,扶苏从小也学习了帝王之术,秦始皇遗诏上的继承人也是扶苏。
秦王让扶苏到上郡去监军并非是真的对他失望,秦王是想让扶苏多一些历练同时也能结交在上郡把守的蒙氏家族,为以后登基打基础,秦始皇没有想到的事情有两个,一是自己竟然会在平原病逝,二是李斯竟会答应赵高谋反。胡亥当时随秦始皇出巡,小儿子近在眼前,而嫡长子远在上郡,奸臣赵高狼子野心,想着胡亥小,自己又是胡亥的老师,以后方便把握朝政,便勾结李斯篡改诏书,恨只恨李斯只看眼前利益,不管秦国危亡,与赵高篡改诏书,遂有扶苏自杀,胡亥登基,秦国危矣。个人认为,李斯居相位,大可杀赵高,立扶苏,也不失成龙之功,但他只想着赵高承诺的祖祖辈辈的荣耀,弃帝国危亡于不顾。秦国,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总的来说,秦始皇虽然暴戾成性,但是他还是能分得清小人和人才的,扶苏为人正直且仁义,敢于进谏,秦始皇对扶苏寄予厚望,扶苏虽辜负了他却是没有辜负天下人的期望。
公元前210年10月,秦始皇在微服出巡的过程中,病情变得越发严重,最终救治无效,驾崩于沙丘宫,下旨传位于长子扶苏,要求扶苏回咸阳主持葬礼。但是这个消息还未被扶苏得知,赵高便说服李斯篡改圣旨,假传消息。于是扶苏看到的圣旨便是,秦始皇令他自缢。“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虽蒙恬大将军怀疑旨意有假,极力劝阻扶苏,却低估了秦始皇对扶苏的影响,虽在生前极力反对劝阻始皇,现在却一反常态选择听从他的旨意,最终一杯毒酒而亡。天之骄子至此陨落,世上再无公子扶苏,秦朝的灭亡之路也由此开始。
扶苏这位公子,在性格上面比较柔顺,而且做事考虑周到,顾全大局。虽然经常和秦始皇对抗,但是秦始皇从心里觉得扶苏能委以重任。其实,秦始皇心里明白他自己做的那些事,比较残暴,秦始皇是希望下一任在这些事情上能做些弥补,扶苏正好符合这些标准。
为什么扶苏最后没有当上皇帝呢?原因,则在于扶苏和秦始皇政见不和,被秦始皇派到远在千里之外,和蒙恬修建秦国工事。其实,这件事,是秦始皇用心良苦,当时的蒙恬手握大秦三分之一的兵马。秦始皇是想让扶苏跟蒙恬多磨合磨合历练下。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秦始皇离世之前到底传位给了谁,应该是扶苏。至于圣旨到了扶苏手里为什么却成了催命符?圣旨被公子胡亥给改了嘛,秦始皇最信任的人蒙恬,扶苏核心力量都不在身边,所以就被胡亥篡权了。突然想起一段话。秦始皇生前比较迷信,有次也不知道在哪听到了一句话,叫做:亡秦者胡也。当然秦始皇误以为是边疆外换,命蒙恬在边关拓敌千里,最后,怎么也不会想到是胡亥,更会相信胡亥这个生前自己最宠爱的儿子会篡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