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起带(区) 成矿单元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一)秦岭-大别(东段)金、银、铅锌、铜成矿带

该带是秦岭-大别金银多金属矿成矿带的东延部分,其内部的次级构造单元、构造型式、岩浆系列与成矿有明显的时空对应关系,区内矿床的空间分布在平面分别上具有带状分布和成群集中的规律。大别山隆起区主要矿床集中产于其北部的桐柏-霍山和南部的随洲-张八岭两个成矿带中,显示以造山带中央隆起带为中心,两侧对称分布的规律,主要矿带分布在两侧的相对拗陷区或隆-拗过渡带中。

桐柏-霍山金、银、铅锌成矿亚带与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北淮阳构造带对应,主要由中元古代—早古生代变质基底和中生界火山-沉积岩系等不同时代的地层构成,该带在前印支期的俯冲阶段应处于弧后盆地环境,在印支期碰撞过姿兆谈程中褶皱变形隆起。其北缘有燕山期后陆盆地叠加,并有大规模的火山-侵入活动,形成一套高钾钙碱性和橄榄安粗岩两个岩石系列,其总体特征可与下扬子地区对比。区内以金、银、多金属矿为主,其次为钼、稀有、稀土、放射性金属矿化,主要矿化类型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陆相火山岩型低温热液金、银、多金属矿、层控矽卡岩型铅锌矿等,与花岗岩类和碱性花岗岩类有关的钼、稀土、稀有金属及多金属矿(化)等。典型矿床有:破山银矿、银洞坡金矿、老湾金矿、皇城山银矿、白石坡银多金属矿、汞洞冲铅锌矿、银水寺铅锌矿、东溪金矿等。其中产于龟山组变质岩中的老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区内唯—的大型金矿,它也是大别地区已知成矿时代最年轻的矿床,其成矿年龄在90 Ma。

随洲-张八岭金成矿亚带,该区为大别造山带的前陆褶皱冲断带。区内出露的地层代表着扬子板块北缘晚元古代被动陆缘时期的基底和沉积盖层,并在大陆碰撞过程中被卷入前陆冲断带。带内矿化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和低温热液型金矿化。典型矿床有:黑龙潭金矿、花桥金矿、小庙山金矿、龙王尖金矿等。产于造山带前陆冲断带内的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为130~145 Ma,成矿时代跨过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反映两期岩浆活动的叠加成矿作用存在。

(二)江南隆起钨、锡、金、银、铅、锌、迹碰钼、锑成矿带

该带北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南与浙赣成矿带相毗邻,向西进入湖南境内。它是江南地块中重要成矿带,在研究区内被划分为3个次级成矿亚带。

1.石台-太平银、铅、锌多金属成矿亚带

该亚带与安徽省习称的江南过渡带相对应,其北以高坦-周王断裂为界,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相连;东抵浙西地块,西与江西九岭北部修水过渡带相连。带内自震旦—三叠纪地层出露较齐全,断裂、褶皱构造较发育,燕山期岩浆活动分为2期,燕山中期形成的中深成侵入体分为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岩类和钙碱性花岗岩类两个岩石系列。该亚带以江南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成矿区。位于西段的东至-石台成矿区,南华—三叠纪地层出露较齐全,寒武—奥陶纪为碳酸盐台地相,金银铅锌锑矿化较强,典型矿床有贵池黄山岭层控矽卡岩型铅锌矿、东至花山热液型金锑矿等。东段太平-宁国成矿区,为大面积志留纪地层分布区,自寒武—志留纪该区即为深海槽盆相,早古生代为一套泥沙质复理石建造,晚古生代地层仅残存于局限的向斜盆地中,东段总体矿化相对较弱,主要矿床(点)、类型包括:泾县铜山有产于石炭纪与小侵入体接触带附近的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围绕一些大型侵入体周围尚见有热液型锡、钼矿化,但其规模有限。近年,在泾县-宁国一带的志留纪地层分布区内,发现了多处与燕山期斑岩、岩脉有关的热液型(裂隙充填型)和斑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化(泾县乌溪、紫金山等),该类矿化具有一定的工业意义和找矿前景。

此外,该成矿亚带中与震旦—寒武纪黑色页岩有关的低温热液型(层控叠改型)银铅锌矿(含铂钯)化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2.都昌-祁门-绩溪钨、锡、多金属成矿亚带

该亚带是江南地块中重要的钨锡成矿亚带。该带在地质构造单元中相当于晋宁期修武-羊栈岭古弧后盆地,其形态为反“S”状,横亘江西北部和安徽南部,西端进入湘东浏阳,其中段呈近东西向进入安徽境内后转为北东向,逾宁国-绩溪断裂后呈北东向。区内主要出露一套经历了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中-新元古代泥沙质类复理石沉积岩系,其次是沿该带的南部有江南地层区的早古生代地层成残留盆地出现(蓝田盆地、绩溪盆地),至浙皖两省交界处的天目山北部则主要为南华一震旦纪浅变质岩和早古生代地层出露区。值得提出的是:该带为一靠近猜坦九岭-江南隆起核部的过渡带,其西段在江西境内被称为修武过渡带,东部被北东向断裂截接,分别与浙西坳陷和浙赣拗陷相结,由于该亚带位于构造-岩浆-成矿活动的复合部位,成矿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在该成矿亚带中发育一串与成矿有关的燕山期花岗岩,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壳幔混合源同熔型(Ⅰ型)中酸性斑岩,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形成的斑岩型钨钼矿(都昌阳储岭、宁国西坞口)以及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爆发角砾岩型铜多金属矿(祁门三宝)、矽卡岩型钨矿(绩溪逍遥、绩溪际下、宁国大坞尖)等一系列大-中型矿床。与燕山晚期壳源物质为主的(S型)花岗岩(浅色富钾碱长花岗岩)有关矿床主要有江西彭山锡、铅锌(银)矿田、茅棚店锡矿等大-中型矿床。在江西境内,近年以彭山穹窿为中心的曾家垄锡矿、张十八铅锌(银)矿为中心,找矿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安徽围绕绩溪伏岭岩体周围也发现一系列中-小型钨钼银铅锌矿,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又圈定一批新高浓度的W、Mo、Ag、Pb、Zn元素化探异常,显示区内具有较大的钨锡钼找矿潜力。

此外,带内残余早古生代沉积盆地中尚见有沉积作用有关的矿产,主要有产于震旦纪蓝田组黑色页岩中的沉积叠改型银多金属矿(黟县西坑)、寒武纪荷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中的沉积型钒、磷矿。

3.莲花山-障公山金、钨锡、多金属矿成矿亚带

该亚带位于江南隆起的核部(八字脑-障公山),从区内出现与北东向展布晚古生代一中三叠世地层与萍乡-乐平次级坳陷自然相连的特点,推测该带是在早期北东向构造基础上,叠加燕山期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的强烈隆起带,表现出近东西向褶皱隆起、构造-岩浆活动与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区,带内岩石经历了强变形作用和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其主体为一套“成层无序”构造岩石地层组合。

在该亚带内,沿近东西向复式叠加褶皱的核部出现的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株带与区内已发现的金、钨锡、多金属矿密切相关。围绕早白垩世江西鹅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壳源成因(S型)出现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金家坞、大背坞)以及藏湾砂金矿均达到中-大型规模。在安徽境内沿障公山北坡的祁门汪村-板桥一带仅发现小连口金矿(小型),但区内出现的大面积、高浓度的Au、W、Sn异常尚未得到验证。此外,区内尚见有与燕山期小斑岩体有关的锡矿(祁门右龙)、钼矿(祁门里东坑)和里广山热液型锑矿等。

该亚带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它是皖赣两省有望实现金矿、钨锡矿找矿突破的重要地区之一。

(三)武夷山金铜铅锌锡钽成矿带

该带主要受古华夏陆块基底构造控制(图4-2),在其周缘和内部可划分为5个成矿亚带,其主要特征如下:

图4-2 武夷-台湾走廊成矿区带划分图

1.武功山-北武夷银铀钨(金)成矿亚带

受华南加里东造山带前缘褶冲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构造-花岗岩隆起带控制,与东乡-铅山矿带无明显界线。西部武功山-玉华山区成矿与燕山期壳源S型花岗岩有关,有宜春钽铌矿田和浒坑、下桐岭、徐山等大型钨矿床。区内成矿主要与燕山期壳源S型火山、潜火山斑岩有关,有超大型的冷水坑银铅锌矿田,相山铀矿田,同时新发现有谭家山等一批中小型银矿床、矿点。除此,有与S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化。此次新发现的A型花岗岩是否有钽铌铅锌矿化有待进一步查证。

2.资溪-广昌铅锌银金成矿亚带

位于闽赣2省邻接的武夷山脉腹地。出露麻源群为区内最古老地层。因此本带应是武夷隆起最古老的陆核部位。变质岩地层内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同时发育各种剪切带构造。在加里东期及燕山期均有大面积的花岗岩类侵入,表明该区属于长期活动的热穹窿中心。沿鹰潭-安远断裂带有成串斑岩体密集分布。区内除在武夷山脉两侧有寒武纪地层分布外,无其他古生代地层,表明古生代时长期处于挤压隆起状态。

本带内主要的成矿作用有2种,即区域变质及深成地质构造的成矿作用和斑岩的成矿作用。

3.石城-会昌铜锡成矿亚带

在鹰潭-安远断裂南段之西侧,发育有多个燕山期的斑岩型矿床密集区,典型矿床有石城松岭锡钨矿、岩背锡矿。

4.邵武-泰宁金(银)成矿亚带

本带位于四堡期西部的古裂陷槽内,以交溪组为代表的火山沉积建造是裂陷槽内的典型产物,其原岩为角斑质中酸性火山岩类。寒武纪时沉积有林田组的海相地层,以后长期隆起。早侏罗世时受早期燕山运动影响,使崇安-石城断裂进一步发育,沿断裂带形成一系列长槽形断陷盆地,并在变质基底之上沉积了早侏罗世的梨山组陆相地层,其后断裂带又继承性地反复活动,在白垩纪后期形成赤石群的红盆堆积。本带在加里东期及燕山期均有花岗岩类侵入。

带内已发现的矿床只有金矿,均属何宝山式的变质岩构造蚀变岩型。值得探究的是,纵贯本带的崇安-石城断裂虽然与前述的鹰潭-安远断裂都同样属于区域性的大断裂,但并未像后者那样发现有众多的斑岩体及斑岩型矿床。带内在邵武-太宁地区为一金矿成矿区。此外,在带内已发现早侏罗世地层内有找银的线索。

邵武-太宁金矿成矿区的南端有何宝山金矿床及梅桥、长兴、五里亭等金矿点,北端有金坑金矿床。在成矿类型上均属于变质岩构造蚀变岩型,但南部各金矿产于中元古代交溪组变质岩而北部的金坑金矿则产于寒武系浅变质岩中。

5.政和-尤溪金铅锌铜成矿亚带

本带位于武夷隆起的东缘,北起政和附近,向南延到尤溪以南直到德化附近。以在裂谷内发育一套马面山群的类似裂谷式火山沉积建造为特征。其中的东岩组内出现有超镁铁质喷出岩,表明其处裂陷已深及地幔层。由于地壳减薄及地幔上隆,使较多成矿物质携至地壳,本带因而具备了较丰富的矿源条件。震旦纪时在裂谷东缘,又发生过一次继承性的裂陷并有小规模的中-基性火山岩喷溢。此后本带即长期处于隆升状态,仅在西南边缘邻近永梅拗陷处,受华力西期海侵影响形成一些石炭、二叠纪地层。早侏罗世时的燕山运动使带内的政和-大埔断裂进一步发展和形成,并在裂谷东侧的政和一带发生较大规模的张裂,形成了地堑式的长槽形断陷盆地,其内沉积有梨山组。晚侏罗世时发生了大规模的陆相火山活动,其最初的喷发部位很可能是在本带东侧以碎斑熔岩带为标志的裂隙喷发带,然后向两侧扩展并波及至本成矿带。加里东期及燕山期的花岗岩类在本带多处侵入并对成矿发挥积极作用。由于本带具备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因而成为研究区内一批重要矿床的集中产出区。其主要的区域成矿作用及由其形成的成矿类型与矿床式有:海相火山作用形成的水吉式变质基性火山岩层控型铅锌银矿、区域变质及深成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双旗山式变质岩剪切带型金矿。此外,还有东岩式的细碧角斑岩型铜矿和龙凤场式的层状矽卡岩型铅锌矿。但同样需要探究的是,政和-大埔断裂虽然同样是区域性的大型断裂,但为何未像鹰潭-安远断裂那样发现有众多斑岩体与斑岩型矿床需进一步研究。

(四)浙闽粤银、铅、锌、钼、锡、铜(金)成矿带

该带与浙闽粤中生代火山断陷区对应,在构造地貌上实为一隆起区,故将其置于隆起区成矿单元予以叙述。该带位于政和-大浦断裂以东地区,西与武夷隆起及永梅拗陷区毗邻,大致为火山喷发物所及范围,其中划分为闽西-粤东铜金银成矿亚带和沿海火山基底银铅锌成矿亚带。

1.闽西-粤东成矿亚带

闽粤沿海中生代火山喷发带铅锌银铜成矿带内划分出3个次级成矿单元:莆田-福清铅锌银成矿区、平和-南靖铜铅锌成矿区及潮安-惠来铅锌银铜成矿区。

莆田-福清铅锌银成矿区:位于连江-永定断裂带及云山早白垩世火山盆地南侧,分布上侏罗统火山岩地层,有规模不大的早白垩世花岗岩类侵入。小区内包括莆田银坑及福清下溪底2个中小型矿床,均与陆相火山成矿作用有关。

平和-南靖铜铅锌成矿区:位于上杭-云霄断裂两侧,主要分布晚侏罗世陆相火山岩,北部梅林附近有碎斑熔岩出露,南部平和-云霄一带有小块早白垩世火山盆地。另在南靖西北有二叠纪的基底地层出露,南靖-平和一线有较大面积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基底地层出露,表明本区受剥蚀较深,火山岩盖层不会保存太厚。区内有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的花岗岩类相继侵入,并形成火山-侵入组合体。小区内有平和钟腾及平和大望山2个小型矿床,前者属斑岩-潜火山热液型铜钼矿,后者属岩浆热液及构造充填型银铅锌矿。

潮安-惠来铅锌银铜成矿区:位于兴宁-潮安断裂带上,区内较大面积出露的上三叠—下侏罗统的火山基底层,成为主要的矿床围岩。小区内有大型-特大型的厚婆拗锡多金属矿床及其外围的一系列矿化异常,共同构成厚婆拗矿田。

2.浙闽火山基底成矿亚带

沿海火山基底成矿带包括寿宁-长泰金铅锌银铜成矿区、福鼎铅锌银成矿区。

1)长泰金铅锌银铜成矿区:本带位于福安-南靖断裂带与屏南-尤溪中生代碎斑熔岩带之间。出露于闽江以北的火山基底层为前震旦系变质岩,闽江以南则逐渐出现上古生界-中生界的沉积岩,表明南北基底性质不同。据重力、航磁等地球物理资料推测,基底层的顶面埋深呈现二凸二凹的起伏变化。北部寿宁-屏南一带埋深较浅,一般为200~400 m,屏南-古田则骤然变深达1700~1800 m而呈现为基底凹陷,古田-德化之间基底又抬升为埋深不到400 m的凸起,德化往南则又呈埋深为2000 m的深凹陷。这种变化很可能与北西走向的松溪-宁德及永安-泉州的断裂带有关。使得基底地层在上述断裂带南侧均呈阶梯式的断陷下落。从已知基底层出露的天窗来看也大多分布在基底相对凸起地段。本带内矿床的成矿类型主要为层状矽卡岩型及陆相火山构造蚀变岩型。但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斑岩型亦不容忽视。

2)福鼎铅锌银成矿区:位于研究区的北东角,在福鼎南溪一带的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中,有一个三角形的构造天窗,其内出露小块石炭—二叠纪的地层,虽然面积仅有7km2,但对其所反映的构造意义,一度众说纷纭。有的据此认为存在一条闽东沿海的华力西期地槽,有认为是有古海峡与永梅拗陷相通,最近又有提出是属于另外的福鼎-宁波裂陷槽的一部分。以上各种观点都有一个共同处,即均认为是原地的盆地沉积而不是外来的构造地体。本区内有一个银硐中型铅锌银矿床。

福鼎银硐铅锌银矿床产于中石炭统矽卡岩化的钙硅质岩层内。矽卡岩呈似层状,也有呈团块状及脉状,其矿物成分为透辉石和石榴子石。矿体受矽卡岩内的层间构造控制,一般均呈顺层整合产出,亦有的沿破碎裂隙带充填成脉状(图4-3)。矿体的形成还与闪长玢岩脉(曾被认为是海相的中性火山岩)及角砾状的花岗斑岩体有关,这些岩脉本身也都有矿化,在角砾状花岗斑岩内外侧,矽化还趋于富集。金属矿物成分简单,以闪锌矿为主,方铅矿和黄铁矿次之。

图4-3 福建福鼎银硐铅锌矿区纵剖面(据何跃基等修改)

方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既有正常铅和深源铅,也有高铀高钍的异常铅。硫同位素δ34S0.8‰~7.28‰,水的δ18OH2O为-5.14‰~8.73‰,均显示出多源的特点。该矿床属于比较典型的层状矽卡岩型。根据花岗斑岩本身也受到矿化来分析,矿化阶段一直延续到燕山期。

此矿床的规模达中型。在矿床周围的火山岩盖层下有可能还有隐伏的基底地层及此类矿床。

3)浙闽粤中生代火山断陷区:形成的矿床主要与燕山期陆相火山-侵入作用有关。燕山期强烈的断裂、岩浆活动,在北西向、北东东-近东西向断裂及其与北东向主干断裂交汇部位,形成火山喷发活动中心,伴随岩浆作用形成一系列银铅锌钼锡铜等金属矿化,如莆田银坑铅锌矿床,矿化富集出现于火山岩盖层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沿海火山断隆区的火山岩基底变质岩中矿化也较为发育,在火山岩基底出露区(“天窗”)形成的银铅锌成矿带也是与燕山期酸性火山-侵入作用有关的银铅锌成矿系列的一部分,如福鼎银硐铅锌银矿床,产于火山岩基底的中石炭世矽卡岩化的钙硅质岩层内(图4-4)。因此,该区成矿具有“双层”结构特征,今后找矿工作应引起注意。

图4-4 福建莆田银坑铅锌矿区剖面示意图

(五)台湾东部金、铜成矿带

中、上新世以来,菲律宾板块向北沿硫球海沟俯冲,形成了台湾纵谷洋陆碰撞造山带,这种洋-陆碰撞带具有规模巨大的岩石圈尺度不连续性质,其中发生的成矿作用均显示出板块构造作用的特色,带内可划分为基隆金铜成矿区、中央山脉金铜成矿带、海岸山脉铜成矿带等三个成矿单元,主要为喜马拉雅期洋-陆碰撞带内与火山-潜火山成矿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型矿床。该带主要的原生金属矿床分布在沿岸山脉成矿带,而著名金瓜石超大型金矿位于洋-陆碰撞带靠大陆一侧的基隆成矿区,其成矿作用可谓“大器晚成”。

台湾东部地区的区域成矿作用主要与潜火山-斑岩作用及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由此形成一套成矿系列和成矿类型,以成矿时代较新为其显著特点,见表4-3。

表4-3 台湾东部构造岩浆带内成矿作用、成矿系列及成矿类型简表

按照区内金、铜矿产的分布及所处的地质构造单元,共划分为四个成矿区带,在区带内不再分出成矿单元。其中能达到矿床的仅有金矿,其余尚属矿点(图4-5)。

图4-5 台湾花莲奇美铜矿点矿化露头分布图(据高振敏,李朝阳资料)

1.大南澳隆起成矿亚带(Ⅳ1)

隆起位于中央山脉东坡,主体由太鲁阁带的(石炭)-二叠系变质基底层组成,并夹有蛇绿混杂岩。其西与脊梁山-雪山第三纪凹陷带以断层相隔,东以海岸山脉断裂及台东纵谷与海岸山脉地体相接。在邻近台东纵谷处发育一条由片岩及洋壳蛇绿岩套构成的蛇绿混杂体,被认为是白垩纪时板块作用在缝合线上的产物。

本带绿片岩中有多处铜矿点,如花莲铜门及宜兰大白山等,其中花莲铜门可作为代表。

花莲铜门铜矿点,矿体呈透镜状整合产于绿片岩及绢云片岩中,与绿片岩及辉绿岩关系密切,成矿类型属变质基性火山岩层控型。矿石成分为含铜硫铁矿,含铜品位0.5%~2.8%,呈浸染状,有方铅矿共生。

另在宜兰县的铜山亦有同类型矿点,铜的品位可达3%~4%。

2.脊梁山凹陷成矿亚带(Ⅳ2)

位于中央山脉西部,由轻度变质的第三纪地层组成。东部脊梁山地区变质较深,以板岩、千枚岩为主,西部雪山地区变质较浅,以泥质板岩为主。本带西以屈尺-潮州断裂为界与台湾西部的晚第三纪一第四纪的沉降带相隔,东与太鲁阁断隆带以断层接触。

在带内的浅变质岩内有多处金矿点,如宜兰太白山、南投合欢山等。含金石英脉产于泥质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中。其产状有的与围岩一致,呈同步褶曲,有的穿切层理。脉厚者可达1 m,薄者仅数厘米。金属矿物有自然金及方铅矿和闪锌矿,品位10×10-6~1000×10-6不等。自然金产于石英脉之膨大、分叉或形态变化处。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方解石化等。成矿类型属于变质岩构造-蚀变岩型。

3.海岸山脉地体成矿亚带(Ⅳ3)

位于台湾岛东缘滨海地带,西以海岸山脉断裂与台东纵谷相接。该地体属构造拼接地体,被认为是新生代初期由菲律宾海板块前缘的吕宋岛弧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的产物。带内的中新世奇美安山质火成杂岩(出露面积22km2)及中新世都峦山组的安山质海相火山碎屑岩,原属吕宋火山弧,其上的上新世—中新世大港口组沉积碎屑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则属弧前盆地的复理石沉积。

在本带的奇美火成杂岩体中产有奇美铜矿点,在都峦山组的火山-侵入岩中产有都兰山铜矿点。

(1)奇美铜矿点

奇美火成杂岩体是由玄武质安山岩、斑状安山岩、玄武岩、闪长岩和多种岩脉组成的中、基性喷发-侵入杂岩。成矿与闪长斑岩有关。其中辉石闪长岩为早期侵入岩,K-Ar年龄22.5 Ma±3.5 Ma,斑状辉石闪长岩17.0 Ma±2.5 Ma,蚀变年龄18.0 Ma±1.8 Ma。安山质岩石较晚,测得锆石年龄15.4~16.4 Ma。何春荪在1969年测定矿化蚀变闪长岩年龄是9.0 Ma±0.7 Ma,被认为是成矿年龄。发现有5个矿化露头,均为氧化后的斑铜矿、辉铜矿、铜蓝、水胆矾、块铜矾(Antlerite)及含铜褐铁矿、铜绿。蚀变种类有粘土矿化(蒙脱石、伊利石)、青磐岩化(绿帘石、绿泥石、黄铁矿、方解石)及硬石膏化。其中三号及四号露头构成的第三矿化区,南北长650 m,东西宽400 m,经过钻探后,若以Cu>0.3%计算,有矿石储量733万吨;>0.5%计有186万吨,(含Au0.4~0.5g/t),成矿类型属斑岩型。见图4-5。

(2)都兰山铜矿点

中新世都峦山组为安山质的集块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等火山碎屑岩,其中夹有灰岩透镜体。安山玢岩为潜火山岩体,呈岩株、岩床、岩舌等侵入。矿体形成于安山玢岩之内外接触带,共见6个露头,均受构造裂隙控制。矿石由黄铁矿及黄铜矿组成,还有少量辉铜矿、铜蓝,因有玉髓共生,当地人称峦山宝石。矿化呈浸染状或块体状,围岩有青磐岩化及粘土化蚀变,6个露头中,最大的四号露头面积30 m×50 m,为角砾岩筒,角砾直径10~15cm,次圆状,由粘土化安山岩构成,常有安山玢岩脉贯穿,推测是火山喷发中心。矿石含铜0.1%~6.3%不等,平均0.4%,金4.6×10-6左右,银15×10-6。成矿类型暂定为潜火山热液型,推测角砾岩筒之下可能有斑岩型铜矿。

4.基隆火山弧成矿区(Ⅳ4)

在台湾北部分布有大屯山及基隆2个火山群区,均由更新世的基-中性火山、潜火山岩组成。前者面积290km 2,同位素年龄0.37 Ma±0.04 Ma ~2.56 Ma±0.5 Ma,后者面积12.3km2,同位素年龄1.1~1.7 Ma。以往一般都认为这些火山群是琉球火山弧的西延部分,但最近根据Sr、Nd同位素的对比,二者存在差别,因此有人提出基隆火山群并非属琉球火山弧而是距今2 Ma时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边缘碰撞后的拉张环境产物。其中本山岩体在1.7~1.4 Ma时沿沉积岩背斜轴脊附近侵入。其余岩体形成于1.0~0.9 Ma。著名的金瓜石金铜矿田即位于基隆火山弧成矿区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