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3.1.1.1 地理区位
研究区地处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平鲁区地理坐标东经111′52′~112° 41′,北纬39° 21′~39°58′。东西宽67.9km,南北长69.5km。全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不规则三角形。平鲁区地处晋西北内外长城之间,位于山西省北部边陲,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和林格尔接壤;西南与忻州市偏关、神池两县毗连,南临朔城区,东靠山阴,东北连右玉。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突出研究主题,选取中煤平朔矿区生产区及平鲁区的局部作为研究区。从行政区划上来看,研究区包括了井坪镇、向阳堡乡、白堂乡、榆岭乡、陶村乡、下面高乡,整个研究区面积为517km2。从采矿界来看,包括了中煤平朔公司的3个露天矿和3个井工矿及周边多个地方井工矿(图3.1),采矿区面积(已采区+规划区)占整个研究区面积70%左右。
图3.1 研究区位置
Fig.3.1 Location of research area
3.1.1.2 气候状况
平鲁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季风大。年平均气温5.4℃,极端最高气温36.1℃,极端最低气温-30.5℃。年内气温极不均匀,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地域差异不很明显。年平均降水量428.2~449.0mm,最低195.6mm,最高757.4mm,7~9月3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年蒸发量为1786.7~2598.0mm。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15m/s。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全区平均气温稳定。干旱、风沙、霜冻构成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制约条件。
3.1.1.3 土壤植被
平鲁区地带性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和栗钙土,呈微碱性和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结构差、抗蚀能力弱,土壤侵蚀严重。在以栗钙土为主的土壤剖面中有较明显的钙积过程(陕永杰等,2005;张耿杰,2013)。
平鲁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干草原植被。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内受地表和地下水影响而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常见草本植物有猪毛菜、蒺藜、披碱草、刺藜、地锦、稗子、狗尾草、牡蒿、赖草、猪毛蒿、黍子、大针茅、虱子草、苦苣、达乌里胡枝子等。主要的乔木有小叶杨、油松、刺槐、榆树等。主要的灌木有柠条、沙棘、酸枣等(张耿杰,2013)。
3.1.1.4 地形地貌
平鲁区位于山西省北部。东南西侧为高山,中部只有井坪镇、向阳堡之间的大沙沟两岸是冲击而成的断陷小块盆地。平鲁区地形北小南大,呈三角状,平鲁区为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山脉与山谷相间,一般平行排列。一般标高为1200~1350m。区内最高点位于北部的石峰,海拔高度1537.90m;最低点位于本区南部薛高登村正西的马关河,海拔高度1213.80m,最大相对高差324.10m。虽然地域辽阔,但山多沟深,平地很少,形成梁、垣、峁等黄土高原地貌景观。沟谷发育,呈“V”字形,切割深度40~70 m(图3.2)。全区岩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占总面积的96%,山间小盆地只有4%,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地面割切严重。
图3.2 研究区地貌
Fig.3.2 Landform in research area
3.1.1.5 资源禀赋
平鲁区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镇。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高岭土、石墨、石灰石等40余种。其中煤、高岭土、石灰石等蕴藏量大,开采价值高。煤储量达130亿t,主要有4号、9号、11号煤层可采,地质构造简单,储藏浅,易开采,煤质优良,是良好的动力用煤,中煤平朔公司的主要矿区都位于平鲁区境内。高岭土总储量13亿t,其中高岭岩勘探储量273万t,可采储量140万t,厚度为2m,大范围可供单独开采的高岭岩矿体,具有经济开发价值。
平鲁区农产品丰富。主要有名特优小杂粮,平鲁区被确定为中国小宗杂粮商品基地区(县),是含硒量居中国首位的红山荞麦,千粒重38.8g,硒含量0.73mg/g。豌豆、马铃薯淀粉含量高,为良好的制粉原料,油料以胡麻为主,亚油酸含量极高,为中国食用油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