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制造业的特点,困难,及相应措施?
5个回答
2019-01-11
展开全部
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的基本趋势应是高加工度化和制造业与其它部门以及制造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发展问题。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此阶段以重装备业发展为主要特征。当前,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外资所占比例偏高,生产率与国外相比没有任何优势,为解决当前制造业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及中国制造”落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务必将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融于一体,为中国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以尽快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
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水之源、木之本,是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国家实力的支柱。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我国工业化的进程目前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中间阶段,要完全实现工业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至少还需要十几年的努力。制造业分为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宏观上看,我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以至于现在有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这种说法似乎有两个依据:一是制造业对我国出口的贡献;二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我国已完成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此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飞速发展为特点,产业结构轻型化,我国已将加工制造业在这一阶段发展到极致, “世界制造工厂”这顶帽子并非浪得虚名,但仅仅局限于消费品领域。随着产业升级,我们已不可避免发展到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阶段”,也有人称之为“后工业化时代”。装备制造,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为特征,包括能源、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冶金及建筑材料等工业。根据我国的一般经验,在轻工业为主的阶段, GDP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安置300 万人就业,而在“重化工业阶段”则降为70 万人。重化工业阶段,必然要遇到各种棘手的社会经济问题,本文以现阶段制造业发展状况出发,试图解决制造业中的一些问题,并为今后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1.中国制造业现状
1.1 真实的生产率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与德国相当,可以说是个制造大国。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国的劳动力便宜,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但两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比拼是看生产效率的,即单位产品(或相同产品、产值) 所消耗的人工成本。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 8 倍,但是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1. 3 倍,日本和中国比,这两个指标分别为29. 9 和1. 2 ,这已是十年前的数据,现在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升了很多,换句话讲,我们的生产率在不断降低,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供应市场掩盖了这一趋势。同时,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国主要工业产品有80 %以上的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大量的生产能力放空;高水平的生产能力又严重缺乏,重要设备基本依赖进口,这也限制了生产率的提高。
1.2 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技术对外依赖度达50 % ,60 %以上的装备需进口,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仅占30 % ,发明专利只占世界总量的1. 8 % ,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外来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支撑。支撑中国企业生存的条件:一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优势,靠低价格竞争,缺乏资金和技术的积累;二是依靠宏观经济高速发展支持下的本土市场优势,强宏观,弱企业。巨大的人力资本优势掩盖了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尴尬,如果这种不利局面还不改变,接下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会面临严重障碍,中国的制造业可能会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1.3 企业组织结构小而散,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
制造业是规模效益最为显着的产业,但由于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集中度合理的生产体制,企业组织结构散乱的状况十分突出,我国至今尚未形成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能形成一批有技术特色的专业化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格局。
1.4 低端产品生产扩张过度,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
企业长期盲目扩大产量,导致我国制造业在低附加值或低科技含量产品生产方面能力过剩,382 种主要工业品中87 %供过于求,而高科技工业品仍严重依赖进口。
1.5 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率较低。
尽管近些年国家强调技术革新,但技术对产出的贡献率仍很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418 % ,而美国制造业在2000 年人均产值为86559 美元,是我国的1817 倍。另外,我国的能源利用率是32 % ,而发达国家是42 % ,工业污染排放量却是发达国家的10 倍。还有,我国产品的增值率为30 % ,而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是48 % ,47 %和41 %。这说明,我国制造业投人与产出过程中存在过低的资源利用率。
1.6 缺乏管理技能和全球营销技巧,价格战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
我国许多公司仍然没有按照国际惯例改变其管理,导致企业竞争力大打折扣,而价格战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导致制造业出现无序的价格竞争。同时,我国的企业非常缺乏全球营销经验,主要依靠国外分销商或合作伙伴在国际市场上推销中国商品。
1.7 缺少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
2003 年中国500 强企业排名榜的前100 名中有57 家制造企业,33 家属于后50 位,24 家打进前50 名,仅3 家挤进了前10 名的行列,其中2 家属于能源行业,1家属于汽车行业。从前10 名的行业分布特点看,能源业、电信业以及金融业发展较快,而机电、化工等制造业则相对实力较弱。制造业跨国公司的规模庞大,中国企业的规模实力与之相差甚远,即使是排名第一的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在全球500 强的榜单上也仅在第81 位,营业收入换算后仅相当于同行埃克森美孚公司营业收入的2.1%;而中国一汽集团的年营业收入仅为通用汽车的7.147 %。
1.8 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如果说科技创新能力弱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那么,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科技、经济“两张皮”、科技、教育“两张皮”和教育、经济“两张皮”的体制弊端则是制约我国自主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
我国科技与教育、科技与经济以及教育与经济长期处在剥离状态,科技、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功能不强,科技、教育和经济运作各行其是,产、学、研难以互动,缺乏国家宏观协调机制,全社会有限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利用和科技力量的协调有序运作不到位。我国科技系统有自己独特的任务、目标、体制、组织机制和评价体系,因此与教育系统、产业界的联系不密切,与人才培养、知识转移、成果转化和整个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这个价值链是脱节的。一些科研单位封闭式的科技管理体制导致其游离在制造企业之外,不能紧紧围绕企业生产中的难题和需求开展科研,其成果也不容易进入市场。而与科技界、企业界缺乏亲和力的教育系统,由于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工程、科研训练和生产实践,更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其在国家战略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出现较大偏差。科技创新不仅未对中国制造业起推动作用,反而起着阻碍作用,违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原理。
2.解决当前制造业难题,实现制造业的长足发展
2.1 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东西部并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制造业转移出现新的战略动向。
研发环节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趋势在不断加强。当然,核心研发仍然留在跨国公司的总部,其地区总部或分部从事的主要是本地化的研发。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研发环节的转移加快了其技术的转移,同时也加强了对其投资企业的技术控制。相应地,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更多地采取了独资的形式,并购投资的增长也明显加快。尽管这一阶段外资对技术壁垒设限甚高,但溢出效应仍不可避免。内资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消化吸收外资的先进技术;东部地区在今后的外资引进工作中,应更加重视外资质量,鼓励外资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将最先进的技术引入中国。此外,采取各种措施,激励外资企业在研发方面与国内企业、高校以及各种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西部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还无法承接外资的溢出效应。在引进外资方面,应该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选择的引进,而不应该盲目地追求较高的技术水平。西部地区目前主要任务是加大在科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为当地企业获取外资的溢出效应积极创造条件。同时,西部应发扬自身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营造一个较好的投资环境,降低物流、贸易成本,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如果不这样做,东西部的差距还有不断加大的可能。
2.2 从国家战略高度明确制造业的重要地位首先,全社会要形成一种共识:尽管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但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没有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中的物质基础地位没有变。因此,我们不能脱离国情,不能以知识经济发展代替工业经济发展,以信息化代替工业化。而只能把发展工业经济与发展知识经济协调起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第二,要从历史与现实、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全新视角,充分认识制造业和制造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和作用,以及制造业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深度关联。还要清楚地看到,人类文明进程中工业化阶段不可绕过,即使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发达国家的经济载体仍是制造业,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也还是制造业。第三,要站在一个主权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制造业存亡兴衰决定国家存亡兴衰”的观点。要不间断地对国内外制造技术实力进行比较研究,以知己知彼。要汲取英、美等国历史上曾轻视制造业导致经济大滑坡的惨痛教训,借鉴美、日、德、韩等工业化国家因十分重视制造业发展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成功经验。要认准目标,牢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走向。
2.3 建立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运行机制首先,国家应建立健全科技、教育与经济三者之间的宏观协调机制,加强科技与教育、科技与经济、教育与经济的三大接口,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国家及地方应自上而下成立技术创新协调机构,加强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调控,使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要将科技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应在国家层面制定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计划,尽快出台我国的科学教育标准和技术教育标准,以更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其次,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与经济改革吻合、协调、连贯的科技和教育政策,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再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中介机构,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大胆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在教育与科技研发方面的结合,推动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合作方优势互补、互动发展。最后,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要率先架设高校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桥梁,直接面向工程实际、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并把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技术、管理问题紧密结
合起来。从而使工程教育能够尽快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需求。
2.4 积极培育大企业,提高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效益。
制造业是规模效益十分显着的产业,目前我国制造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这是导致我国制造业产品成本偏高、缺乏价格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公司大企业的形成途径或方式一般认为有两种:一是通过资本积累,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大企业,但这种形成方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国际竞争压力。二是通过收购、兼并、重组来实现。这是大企业形成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应该说这也是我国大企业今后形成的主要方式。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到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政策的制定及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上来,为建立市场兼并机制创造条件。
2.5 促使制造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其一,要从改革产权关系、产权结构着手推进国有企业的深层次改革,紧紧围绕产权这个经济体制的核心进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使产权边界更明晰、产权运作及管理更规范,真正取得国企运行机制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性进展,确保企业成为一个有足够自由度和自主权的完全市场化的经济实体,使其能在全球化市场立足,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锻炼自己的生存及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企业自身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其二,要建立市场经济中的优胜劣汰及退出机制,包括企业破产等死亡制度。市场经济的吐故纳新主要表现在企业竞争的退出机制上,只有清除竞争后的垃圾,创新才不会受阻,才有利于企业研发机制、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整个社会还必须有完善的风险转移机制,帮助那些勇于冒险创新的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其三,国家要引导企业从以传统的降低成本的竞争发展方式,向以市场、技术创新为主的竞争发展方式转变。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理论和经验,应用工业工程的管理技术与方法来实现系统效率和效益目标,实施企业再造与知识管理,把企业制度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以管理创新为强大杠杆,撬动企业技术创新。其四,实行国企厂长、经理、CEO (首席执行官)选拔市场化,以与国企经营机制市场化保持合拍。一是要解除政府对企业直接的人事控制纽带,作为现代企业灵魂和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不能再是政府行政命令型的。二是要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制,以竞争性、市场化的选聘机制替代行政性、官员化的任免机制。三是要培育充分竞争、自由而有序流动的企业经营人才市场,保证国有企业可从市场上吸纳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并且具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的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其五,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强化企业研发机制。一是国家应重点支持一批大企业集团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中心,同时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要引导企业调整以跟踪和模仿为主的技术发展思路,把自主开发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及改良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二是企业领导要提高对技术中心的认知程度,高度重视研发工作,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力量,采取多元筹资,加大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要提出中长期开发计划,拟定具体项目执行方案,使企业技术创新真正落到了实处。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主要靠国家投入的状况。三是寻求适合国情的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运行机制。要构建鼓励科技人员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的激励机制,如实行专利权人、职务发明人奖励制度;设立原始性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把知识产权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以此为科研人员实现自身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潜能创造条件。
综合来看,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并与技术创新融于一体是我国制造业得以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世界制造业市场是广阔的,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必须把握机会,找到自己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方面的差距,并根据自己的国情加以改进,为中国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以期尽快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相信,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未来真正的世界制造业强国。
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水之源、木之本,是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国家实力的支柱。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我国工业化的进程目前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中间阶段,要完全实现工业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至少还需要十几年的努力。制造业分为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宏观上看,我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以至于现在有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这种说法似乎有两个依据:一是制造业对我国出口的贡献;二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我国已完成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此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飞速发展为特点,产业结构轻型化,我国已将加工制造业在这一阶段发展到极致, “世界制造工厂”这顶帽子并非浪得虚名,但仅仅局限于消费品领域。随着产业升级,我们已不可避免发展到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阶段”,也有人称之为“后工业化时代”。装备制造,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为特征,包括能源、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冶金及建筑材料等工业。根据我国的一般经验,在轻工业为主的阶段, GDP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安置300 万人就业,而在“重化工业阶段”则降为70 万人。重化工业阶段,必然要遇到各种棘手的社会经济问题,本文以现阶段制造业发展状况出发,试图解决制造业中的一些问题,并为今后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1.中国制造业现状
1.1 真实的生产率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与德国相当,可以说是个制造大国。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国的劳动力便宜,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但两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比拼是看生产效率的,即单位产品(或相同产品、产值) 所消耗的人工成本。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 8 倍,但是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1. 3 倍,日本和中国比,这两个指标分别为29. 9 和1. 2 ,这已是十年前的数据,现在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升了很多,换句话讲,我们的生产率在不断降低,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供应市场掩盖了这一趋势。同时,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国主要工业产品有80 %以上的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大量的生产能力放空;高水平的生产能力又严重缺乏,重要设备基本依赖进口,这也限制了生产率的提高。
1.2 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技术对外依赖度达50 % ,60 %以上的装备需进口,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仅占30 % ,发明专利只占世界总量的1. 8 % ,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外来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支撑。支撑中国企业生存的条件:一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优势,靠低价格竞争,缺乏资金和技术的积累;二是依靠宏观经济高速发展支持下的本土市场优势,强宏观,弱企业。巨大的人力资本优势掩盖了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尴尬,如果这种不利局面还不改变,接下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会面临严重障碍,中国的制造业可能会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1.3 企业组织结构小而散,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
制造业是规模效益最为显着的产业,但由于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集中度合理的生产体制,企业组织结构散乱的状况十分突出,我国至今尚未形成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能形成一批有技术特色的专业化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格局。
1.4 低端产品生产扩张过度,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
企业长期盲目扩大产量,导致我国制造业在低附加值或低科技含量产品生产方面能力过剩,382 种主要工业品中87 %供过于求,而高科技工业品仍严重依赖进口。
1.5 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率较低。
尽管近些年国家强调技术革新,但技术对产出的贡献率仍很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418 % ,而美国制造业在2000 年人均产值为86559 美元,是我国的1817 倍。另外,我国的能源利用率是32 % ,而发达国家是42 % ,工业污染排放量却是发达国家的10 倍。还有,我国产品的增值率为30 % ,而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是48 % ,47 %和41 %。这说明,我国制造业投人与产出过程中存在过低的资源利用率。
1.6 缺乏管理技能和全球营销技巧,价格战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
我国许多公司仍然没有按照国际惯例改变其管理,导致企业竞争力大打折扣,而价格战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导致制造业出现无序的价格竞争。同时,我国的企业非常缺乏全球营销经验,主要依靠国外分销商或合作伙伴在国际市场上推销中国商品。
1.7 缺少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
2003 年中国500 强企业排名榜的前100 名中有57 家制造企业,33 家属于后50 位,24 家打进前50 名,仅3 家挤进了前10 名的行列,其中2 家属于能源行业,1家属于汽车行业。从前10 名的行业分布特点看,能源业、电信业以及金融业发展较快,而机电、化工等制造业则相对实力较弱。制造业跨国公司的规模庞大,中国企业的规模实力与之相差甚远,即使是排名第一的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在全球500 强的榜单上也仅在第81 位,营业收入换算后仅相当于同行埃克森美孚公司营业收入的2.1%;而中国一汽集团的年营业收入仅为通用汽车的7.147 %。
1.8 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如果说科技创新能力弱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那么,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科技、经济“两张皮”、科技、教育“两张皮”和教育、经济“两张皮”的体制弊端则是制约我国自主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
我国科技与教育、科技与经济以及教育与经济长期处在剥离状态,科技、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功能不强,科技、教育和经济运作各行其是,产、学、研难以互动,缺乏国家宏观协调机制,全社会有限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利用和科技力量的协调有序运作不到位。我国科技系统有自己独特的任务、目标、体制、组织机制和评价体系,因此与教育系统、产业界的联系不密切,与人才培养、知识转移、成果转化和整个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这个价值链是脱节的。一些科研单位封闭式的科技管理体制导致其游离在制造企业之外,不能紧紧围绕企业生产中的难题和需求开展科研,其成果也不容易进入市场。而与科技界、企业界缺乏亲和力的教育系统,由于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工程、科研训练和生产实践,更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其在国家战略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出现较大偏差。科技创新不仅未对中国制造业起推动作用,反而起着阻碍作用,违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原理。
2.解决当前制造业难题,实现制造业的长足发展
2.1 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东西部并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制造业转移出现新的战略动向。
研发环节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趋势在不断加强。当然,核心研发仍然留在跨国公司的总部,其地区总部或分部从事的主要是本地化的研发。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研发环节的转移加快了其技术的转移,同时也加强了对其投资企业的技术控制。相应地,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更多地采取了独资的形式,并购投资的增长也明显加快。尽管这一阶段外资对技术壁垒设限甚高,但溢出效应仍不可避免。内资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消化吸收外资的先进技术;东部地区在今后的外资引进工作中,应更加重视外资质量,鼓励外资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将最先进的技术引入中国。此外,采取各种措施,激励外资企业在研发方面与国内企业、高校以及各种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西部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还无法承接外资的溢出效应。在引进外资方面,应该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选择的引进,而不应该盲目地追求较高的技术水平。西部地区目前主要任务是加大在科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为当地企业获取外资的溢出效应积极创造条件。同时,西部应发扬自身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营造一个较好的投资环境,降低物流、贸易成本,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如果不这样做,东西部的差距还有不断加大的可能。
2.2 从国家战略高度明确制造业的重要地位首先,全社会要形成一种共识:尽管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但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没有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中的物质基础地位没有变。因此,我们不能脱离国情,不能以知识经济发展代替工业经济发展,以信息化代替工业化。而只能把发展工业经济与发展知识经济协调起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第二,要从历史与现实、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全新视角,充分认识制造业和制造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和作用,以及制造业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深度关联。还要清楚地看到,人类文明进程中工业化阶段不可绕过,即使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发达国家的经济载体仍是制造业,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也还是制造业。第三,要站在一个主权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制造业存亡兴衰决定国家存亡兴衰”的观点。要不间断地对国内外制造技术实力进行比较研究,以知己知彼。要汲取英、美等国历史上曾轻视制造业导致经济大滑坡的惨痛教训,借鉴美、日、德、韩等工业化国家因十分重视制造业发展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成功经验。要认准目标,牢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走向。
2.3 建立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运行机制首先,国家应建立健全科技、教育与经济三者之间的宏观协调机制,加强科技与教育、科技与经济、教育与经济的三大接口,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国家及地方应自上而下成立技术创新协调机构,加强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调控,使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要将科技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应在国家层面制定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计划,尽快出台我国的科学教育标准和技术教育标准,以更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其次,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与经济改革吻合、协调、连贯的科技和教育政策,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再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中介机构,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大胆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在教育与科技研发方面的结合,推动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合作方优势互补、互动发展。最后,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要率先架设高校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桥梁,直接面向工程实际、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并把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技术、管理问题紧密结
合起来。从而使工程教育能够尽快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需求。
2.4 积极培育大企业,提高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效益。
制造业是规模效益十分显着的产业,目前我国制造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这是导致我国制造业产品成本偏高、缺乏价格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公司大企业的形成途径或方式一般认为有两种:一是通过资本积累,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大企业,但这种形成方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国际竞争压力。二是通过收购、兼并、重组来实现。这是大企业形成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应该说这也是我国大企业今后形成的主要方式。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到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政策的制定及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上来,为建立市场兼并机制创造条件。
2.5 促使制造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其一,要从改革产权关系、产权结构着手推进国有企业的深层次改革,紧紧围绕产权这个经济体制的核心进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使产权边界更明晰、产权运作及管理更规范,真正取得国企运行机制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性进展,确保企业成为一个有足够自由度和自主权的完全市场化的经济实体,使其能在全球化市场立足,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锻炼自己的生存及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企业自身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其二,要建立市场经济中的优胜劣汰及退出机制,包括企业破产等死亡制度。市场经济的吐故纳新主要表现在企业竞争的退出机制上,只有清除竞争后的垃圾,创新才不会受阻,才有利于企业研发机制、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整个社会还必须有完善的风险转移机制,帮助那些勇于冒险创新的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其三,国家要引导企业从以传统的降低成本的竞争发展方式,向以市场、技术创新为主的竞争发展方式转变。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理论和经验,应用工业工程的管理技术与方法来实现系统效率和效益目标,实施企业再造与知识管理,把企业制度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以管理创新为强大杠杆,撬动企业技术创新。其四,实行国企厂长、经理、CEO (首席执行官)选拔市场化,以与国企经营机制市场化保持合拍。一是要解除政府对企业直接的人事控制纽带,作为现代企业灵魂和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不能再是政府行政命令型的。二是要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制,以竞争性、市场化的选聘机制替代行政性、官员化的任免机制。三是要培育充分竞争、自由而有序流动的企业经营人才市场,保证国有企业可从市场上吸纳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并且具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的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其五,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强化企业研发机制。一是国家应重点支持一批大企业集团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中心,同时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要引导企业调整以跟踪和模仿为主的技术发展思路,把自主开发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及改良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二是企业领导要提高对技术中心的认知程度,高度重视研发工作,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力量,采取多元筹资,加大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要提出中长期开发计划,拟定具体项目执行方案,使企业技术创新真正落到了实处。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主要靠国家投入的状况。三是寻求适合国情的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运行机制。要构建鼓励科技人员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的激励机制,如实行专利权人、职务发明人奖励制度;设立原始性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把知识产权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以此为科研人员实现自身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潜能创造条件。
综合来看,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并与技术创新融于一体是我国制造业得以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世界制造业市场是广阔的,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必须把握机会,找到自己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方面的差距,并根据自己的国情加以改进,为中国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以期尽快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相信,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未来真正的世界制造业强国。
优质机构答主
2021-01-15 · 百度认证:平安银行官方账号
平安银行我知道
中国平安诞生于1988年,是集金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于一身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作为全球百强企业与全球百强银行,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将为您提供一站式金融产品与服务,让您的生活因平安不一样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我国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工费用的增长,传统制造业依靠人力发展的道路已经越走越窄。与此同时,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正为传统的装备制造以及物流等相关行业的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产业变革。
分析师指出:智能化是集信息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软件技术和专家系统等为一体,实现扩展或替代脑力劳动为目的的高层次的控制技术,是实现数字化工厂的重要技术基础。我国制造业在新时期新形式下的发展必伴随智能化、自动化。
智能装备典型代表是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们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其次,在重复动作中可以保持较高精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第三,机器人可以连续工作,投资回收期较短。最后,机器人的使用成本较低,且便于控制,可以削减昂贵的人工费用,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
智能装备正支撑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市场对机器人的强劲需求始终保持较高增速,相关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需求总量将达36000台,占全球比重18%。今后三年我国机器人销量将累计增长11.8万台套。以每台30万元计算,我国机器人单体市场平均每年100-150亿元。
在《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商机研究报告(2013-2017)》中提到:传统制造企业利润不断被压缩,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加强设备自动化改造,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减小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已经成为制造业的普遍共识。智能装备正在快速有效的拉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应答时间:2021-01-1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分析师指出:智能化是集信息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软件技术和专家系统等为一体,实现扩展或替代脑力劳动为目的的高层次的控制技术,是实现数字化工厂的重要技术基础。我国制造业在新时期新形式下的发展必伴随智能化、自动化。
智能装备典型代表是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们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其次,在重复动作中可以保持较高精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第三,机器人可以连续工作,投资回收期较短。最后,机器人的使用成本较低,且便于控制,可以削减昂贵的人工费用,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
智能装备正支撑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市场对机器人的强劲需求始终保持较高增速,相关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需求总量将达36000台,占全球比重18%。今后三年我国机器人销量将累计增长11.8万台套。以每台30万元计算,我国机器人单体市场平均每年100-150亿元。
在《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商机研究报告(2013-2017)》中提到:传统制造企业利润不断被压缩,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加强设备自动化改造,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减小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已经成为制造业的普遍共识。智能装备正在快速有效的拉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应答时间:2021-01-1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详情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 智能问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互联网+制造业是倒逼出来的
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环节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是“生产-销售-消费”协同升级中的一环,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流通端和消费端。下游互联网化程度(在线化、数据化)程度越高,对上游制造环节的倒逼作用越显著。目前,图书行业的零售端互联网化程度最高,保守估计超过50%。所以,我们看到图书的生产制造环节—“印刷出版”环节已经高度互联网化,数字出版、数字发行十分普及。纺织服装是另外一个零售端高度互联网化的产业,行业估计在30%以上,这意味着全国每100件服装就有30件是在互联网上销售出去的。
可以想象,其对上游生产制造产生了多大的倒逼力量。所以,我们看到在服装工厂里面,柔性化生产加速,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方式和装备都有了变化。对于大量的工业制造业企业,下游是B类客户,这类企业互联网+的需求更多来自企业间的协同需求,但动力依旧来自下游客户。譬如,目前热火朝天的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将传感器嵌入产品上,卖给客户后可以不断采集数据上传到云端。但是你可以看到,只有当客户有这样的需求并愿意分享数据的时候,制造端才有这样的动力。
二、“微笑曲线”误导中国制造业
1992年,台湾企业家施振荣提出了“微笑曲线”(Smile Curve)理论。微笑曲线认为,曲线左右两侧附加价值高,利润空间大;而处在曲线中间弧底位置的加工、组装、制造等,技术含量不高,附加价值低,利润微薄。中国产业界对“微笑曲线”奉为经典并因此陷入迷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必须向所谓的价值链高端延伸,特别是走品牌化的道路。而面向零售市场和品牌之路是“败九成一”的策略,风险极大,并非适用所有制造业企业。
事实上,制造业并没有那么悲观,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与微笑曲线相反的现象。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所长中村末广提出了“武藏曲线”,即和微笑曲线相反的拱形曲线——真正最丰厚的利润源正是在“制造”上。而2005年6月,日本《2004年度制造业白皮书》通过对近400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也验证了,认同 “制造&组装”利润率最高的企业非常多。而中国制造业之所以被微笑曲线所迷惑,根本原因是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水平糟糕。
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环节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是“生产-销售-消费”协同升级中的一环,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流通端和消费端。下游互联网化程度(在线化、数据化)程度越高,对上游制造环节的倒逼作用越显著。目前,图书行业的零售端互联网化程度最高,保守估计超过50%。所以,我们看到图书的生产制造环节—“印刷出版”环节已经高度互联网化,数字出版、数字发行十分普及。纺织服装是另外一个零售端高度互联网化的产业,行业估计在30%以上,这意味着全国每100件服装就有30件是在互联网上销售出去的。
可以想象,其对上游生产制造产生了多大的倒逼力量。所以,我们看到在服装工厂里面,柔性化生产加速,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方式和装备都有了变化。对于大量的工业制造业企业,下游是B类客户,这类企业互联网+的需求更多来自企业间的协同需求,但动力依旧来自下游客户。譬如,目前热火朝天的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将传感器嵌入产品上,卖给客户后可以不断采集数据上传到云端。但是你可以看到,只有当客户有这样的需求并愿意分享数据的时候,制造端才有这样的动力。
二、“微笑曲线”误导中国制造业
1992年,台湾企业家施振荣提出了“微笑曲线”(Smile Curve)理论。微笑曲线认为,曲线左右两侧附加价值高,利润空间大;而处在曲线中间弧底位置的加工、组装、制造等,技术含量不高,附加价值低,利润微薄。中国产业界对“微笑曲线”奉为经典并因此陷入迷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必须向所谓的价值链高端延伸,特别是走品牌化的道路。而面向零售市场和品牌之路是“败九成一”的策略,风险极大,并非适用所有制造业企业。
事实上,制造业并没有那么悲观,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与微笑曲线相反的现象。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所长中村末广提出了“武藏曲线”,即和微笑曲线相反的拱形曲线——真正最丰厚的利润源正是在“制造”上。而2005年6月,日本《2004年度制造业白皮书》通过对近400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也验证了,认同 “制造&组装”利润率最高的企业非常多。而中国制造业之所以被微笑曲线所迷惑,根本原因是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水平糟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特点、困难和相应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特点:
规模庞大:中国制造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
劳动力密集型:中国制造业仍然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具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产业结构多元化: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较为多元化,涵盖了广泛的细分领域,包括电子制造、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
技术水平提升:中国制造业在技术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逐渐增加。
困难:
技术创新不足:中国制造业还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
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制造业领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资金压力和融资难题:一些制造业企业面临资金压力和融资难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传统制造业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特点导致环境问题突出,同时面临资源供应紧张的挑战。
相应措施:
加大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力度,提升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能力。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提升。
促进产能优化和结构调整,避免产能过剩问题。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发展。
加强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解决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融资难题。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加强环境监管力度,鼓励企业实施绿色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产学研结合,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胜团队有12年企业智能化辅导经验,有任何企业管理难题欢迎私信。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中国制造业可以应对当前的困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特点:
规模庞大:中国制造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
劳动力密集型:中国制造业仍然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具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产业结构多元化: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较为多元化,涵盖了广泛的细分领域,包括电子制造、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
技术水平提升:中国制造业在技术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逐渐增加。
困难:
技术创新不足:中国制造业还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
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制造业领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资金压力和融资难题:一些制造业企业面临资金压力和融资难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传统制造业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特点导致环境问题突出,同时面临资源供应紧张的挑战。
相应措施:
加大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力度,提升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能力。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提升。
促进产能优化和结构调整,避免产能过剩问题。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发展。
加强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解决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融资难题。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加强环境监管力度,鼓励企业实施绿色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产学研结合,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胜团队有12年企业智能化辅导经验,有任何企业管理难题欢迎私信。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中国制造业可以应对当前的困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答复:以简单的论述这个问题?
(1)、生产力注重效益生产环节,以生产的定量来制定生产计划或采购原材料,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标准体系,以及生产部的具体流程和规范操作流程,最重要的是,质量是第一生产力,以质量提升产品的高品质与规格。
(2)、商务力注重办公流程自动化,以各部门紧密衔接工作事务的展开,以各部门做好协调与沟通,以优化综合管理的合理配置,以要求优先发展与合理规划的统筹布局,以体现企业文化的硬实力与软实力进行双重优化的界面,以涵盖行政、商务、公关、市场的多个层面,以铸就产品市场品牌的公信力与知名度。
(3)、销售力注重专心与专业的品质,以体现销售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以用心服务于大众顾客,说得好“顾客就是上帝”,以倾力打造顾客首选可信赖的合作品牌,以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以全心全力为顾客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优质服务与增值服务,以竭尽全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4)、制造力注重高端一体化,以智能制造向智能创造的转变,以改变传统制造的观念,以聚合市场互联网共享资源,以有效提升制造行业的高效率运转模式,以实现高品质的市场效益而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个人总结提论:
综合上述这些几点内容,解释为:以创造市场价值为前提条件,以谋划市场机遇为有利契机,以创造未来理想的期望价值为目标,以“互联网+物联网”的时代来临,以标志着科技的含金量,以引领市场行业的新标杆,以有效拉动消费者群体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供求的相互关系,以市场――渠道――客户,这体现的是市场供需之间的利益。
谢谢!
(1)、生产力注重效益生产环节,以生产的定量来制定生产计划或采购原材料,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标准体系,以及生产部的具体流程和规范操作流程,最重要的是,质量是第一生产力,以质量提升产品的高品质与规格。
(2)、商务力注重办公流程自动化,以各部门紧密衔接工作事务的展开,以各部门做好协调与沟通,以优化综合管理的合理配置,以要求优先发展与合理规划的统筹布局,以体现企业文化的硬实力与软实力进行双重优化的界面,以涵盖行政、商务、公关、市场的多个层面,以铸就产品市场品牌的公信力与知名度。
(3)、销售力注重专心与专业的品质,以体现销售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以用心服务于大众顾客,说得好“顾客就是上帝”,以倾力打造顾客首选可信赖的合作品牌,以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以全心全力为顾客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优质服务与增值服务,以竭尽全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4)、制造力注重高端一体化,以智能制造向智能创造的转变,以改变传统制造的观念,以聚合市场互联网共享资源,以有效提升制造行业的高效率运转模式,以实现高品质的市场效益而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个人总结提论:
综合上述这些几点内容,解释为:以创造市场价值为前提条件,以谋划市场机遇为有利契机,以创造未来理想的期望价值为目标,以“互联网+物联网”的时代来临,以标志着科技的含金量,以引领市场行业的新标杆,以有效拉动消费者群体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供求的相互关系,以市场――渠道――客户,这体现的是市场供需之间的利益。
谢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