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来了!身为一个在北航读书读了九年的同学来说,真的不是给自己的母校吹牛,而是确确实实北航培养出来很多行业内的大神。
像什么院士之类的,我们就不去说了,很多校友已经总结过了,我就说说我真正接触过的一个大神:高歌。如下图所示,就是北航的高歌教授。
提起来这个人可是大大的有名,他发明的沙丘驻涡稳定器曾经获得过国家发明一等奖,而且这项发明还被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称赞为“一项为中国人民争气的重大发明”。
听说这项发明是高歌老师在沙漠里实习的时候,观察到大风之下,沙丘的背风面居然空气流动非常均匀,因此形状得到了灵感【如下图所示,就是大风中的沙丘】。
通过把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中的燃烧稳定器做成沙丘的形状【如下图所示,那个弯曲着的像马蹄一样的东西就是发动机中的沙丘驻涡稳定器】,就可以让火焰在稳定器后面持续、稳定地燃烧,保证很高的燃烧效率。总之,这个现象非常神奇,虽然在实际飞机发动机使用中这种结构没有过多地使用,但是其在空气动力学上的意义却是很大的。
我大概是在大三暑假的时候跟高歌老师工作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帮他做了一些小实验,感觉高老师人非常好,而且思维非常活跃。明明已经是老年人了,但是不管是干活儿、做事儿,还是说话,活力都非常高,好像有想不完的点子一样。
那个时候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天上午我去了一趟实验室拿了个东西(上午其实没有做实验),然后下午再去的时候看到高老师也在,高老师说你是不是上午也来过了?我还在奇怪他怎么知道我来过实验室,高老师说他头一天晚上把帽放在桌子上,中午过来之后发现帽子虽然还在桌子上,但是位置动了一点儿,就猜到我来过了——从这个事例也能够看出来高老师的观察能力确实是很强。
总之,像高歌老师这样的大神在北航还有很多,也正是因为这么多大神的努力工作,才让北航做出来那么多的成绩。

北航本科四年 目前硕士在读的同学来回答一下
1952年建校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特色院校,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空天信综合发展的双一流高校,培养出了很多知名校友,给别的回答补充几位。
唐长红,中国工程院院士,歼轰7A“飞豹”总设计师,大型运输机“运-20”总设计师
人民网的2013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中,这样评价唐长红
2013年,运-20试飞成功,这是国内研制的最大的飞机,具备战略空运能力,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大飞机生产国行列。作为运-20总设计师,在中国实现航空强国梦的道路上,他着实功不可没。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唐长红。
孙聪,飞行器设计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担任了歼15舰载机等多种型号总设计师
中国工程院官网的介绍如下
长期从事飞机航空电子、隐身技术和飞机设计工作,先后担任歼-XXB/BS、歼-15和鹘鹰飞机总设计师。在建立我国第三代重型战斗机设计体系、实现战斗机从陆基到海基跨越和研发四代中型战斗机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战斗机研制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怀进鹏,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天津市委副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
中国科学院官网上的介绍如下
主要从事网络化软件技术与系统研究工作,提出了网络资源的可信聚合与调度方法,主持研制的系统实现了分布资源的可信共享和利用,为提高分布计算能力提供了实用系统;提出了安全协议分析的代数理论和算法,主持研制了协议自动分析与验证系统;提出了过程类软件自动开发方法和技术,主持研制的软件生产工具提高了面向领域的应用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北航培养出的杰出校友数不胜数,此处不再一一介绍。
希望上述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将要升学本校的北航四年本科来答~
一说起北航走出去的知名校友可能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那些在航空行业领域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可爱的人们,其实北航还有很多在不是自己专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绩的人才,郭川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我们国家帆船比赛的职业运动员中号称第一人。
郭川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2年仪器仪表专业2306班,1986年研究生就读于导航与控制专业,是个十足的学霸。
作为“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郭川不断向人类极限挑战,也缔造太多中国航海的纪录
他是第1位参加克利伯(Clipper)环球帆船赛的中国人。
他是第1位单人帆船跨越英吉利海峡的中国人。
他是第1位参加6.5米极限帆船赛事的中国人。
他是第1位完成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亚洲人。
他是参加环法帆船赛并首次夺冠的中国人之一。
他是第1位参加跨大西洋Mini Transat极限帆船赛事的中国人。
他是第1个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过合恩角的中国人。
直至,他创造了国际帆联认可的40英尺级帆船单人无补给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2013年4月5日7时59分06秒,伟大的郭川,用时137天20小时2分28秒,驾驶“青岛号”回到了原点,完成环球航行。创造了国际帆联认可的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世界纪录。在欧美的天下里,郭川横空出世,创造了属于中国航海家的世界奇迹。
然而在2016年的10月份,郭川在夏威夷附近的海域失去了联系,甚至一直到今天,大家都不知道他到底身在何处。
中国航海之有郭川,正如中国航空之有冯如。在极限运动的场地里,中国人向来谨小慎微。勇士郭川的意义在于,他以一己之力,让全世界在航海运动领域对中国和中国人肃然起敬。
北航本硕六年半的学姐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作为北航的学生,肯定都听说过“为民楼”,它为纪念北航“杨为民教授”得名。
杨为民(1935年1月15日-2002年1月3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教授。70年代初,杨为民担任了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的总设计师,填补了国内高空无人侦察机空白;80年代中期,他转入可靠性工程研究,是我国可靠性工程专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可靠性相关专业——工程系统工程系(14系,现为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杨为民教授是一位对待科学事业不屈不挠,甘于献身的“拼命三郎”;与此同时,杨为民为人淡泊名利,还曾两次让高工,两次让教授,七次谦让出国机会。
70年代,杨为民作为高空无人驾驶照相侦察飞机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带领千余名师生奋斗了近10个年头,该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装备了我国第一支无人机部队。该项成果已被镌刻在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上,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辉煌历史的写照。试飞期间,杨为民的脸部受伤缝了40多针,他硬是40多天坚守在现场,结果伤口化脓感染,低烧持续,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80年代,杨为民在广泛的调研中发现,那时我国军机由于缺少可靠性的保障,故障率高,半数左右“趴窝”,寿命也短,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他敏锐地意识到,不光是飞机,海、陆、空、天都迫切需要开垦可靠性工程应用的处女地。
通过20年的不断开拓与创新,杨为民教授将我国可靠性工程从萌芽状态推向了山花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