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胎型号标记大多形如:215/70R15。
这些数字的含义分别是:215表示轮胎断面宽度,单位是mm,一般轮胎的宽度在145—285mm之间,间隔为10mm;70是扁平比,即轮胎胎壁高度和轮胎断面宽度的比例;R是英文Radial的缩写,表示轮胎为辐射层结构,15是轮辋的外径,单位是英寸。
摩托车的前轮为导向轮,后轮为驱动轮,均为辐条式车轮。车轮由轮胎(内、外胎)、轮辋、辐条、轮毂、刹车制动钢圈、轴承、前后轴组合而成。
轮辋(钢圈)由钢板滚轧焊接而成,轮毂由铝合金压铸,并将制动钢圈镶嵌压铸成一体,两端部有凸缘用以安装辐条。辐条外形与自行车车条相似,用以连接轮辋和轮毂。轮毂内装有制动器,前轮还装有速度表的蜗轮、蜗杆,后轮装有驱动机构。
扩展资料:
轮胎都标有速度等级,速度等级表明轮胎在规定条件下承载规定负荷的最高速度。
常用的速度等级有:
Q 160公里/小时
R 170公里/小时
S 180公里/小时
T 190公里/小时
H 210公里/小时
V 240公里/小时
W 270公里/小时
Y 300公里/小时
Z ZR速度高于240公里/小时——如果出现ZR,如P275/40ZR17 93W, 那么最高速度等级("93W"中的 "W")为270公里/小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轮胎型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托车

2025-08-29 广告
摩托车轮胎规格的标记属性基本上和汽车轮胎一样,不过也有部分特殊的标记属性,首先先来介绍这些数字究竟是标示轮胎哪些部位的规格。
基本的规格标记有:
①轮胎的外径
②轮胎的总宽度(包含胎面[tread]宽度在内,轮胎的最宽处)
③轮胎高度(从胎圈[bead]处到轮胎中央处的长度)
④轮圈直径等四项尺寸。
根据这四项基本数据,轮胎上会出现如下的规格标记:(轮胎的总宽度)/(轮胎的扁平比:轮胎高度与总宽度间的比率)-轮圈直径(表记范例:请参考下图),这些数据并未标记到精细的1mm单位,只概略地标示而已。
一般轮胎尺寸规格的标记范例

这是一般轮胎尺寸规格的标记范例,数字的宽度、记号主要依据用途或车款,有各式各样的数值,这样的标记方法是统一的,并不会因为制造厂商的不同而有变化。
标记处一般通常都会在轮胎的侧面部同时标记出制造厂名、品牌名等。
※以灰色标记的部分也是标示轮胎特性的重要资讯。
摩托车轮胎的标记,一般轮胎的总宽度通常以10mm为单位,扁平比则是以5%为一单位标记。
如标记属性为190/55ZR17,这表示轮胎的总宽度约为190mm,扁平比为55%,所以轮胎的高度就是190×0.55=105mm。
215表示胎面宽度,单位是mm,一般轮胎的宽度在145—285mm之间,间隔为10mm;
70是扁平比,即轮胎胎壁高度和胎面宽度的比例,70代表70%,一般轮胎的扁平比在30%—80%之间,正常情况下,普通轿车不应使用扁平比>75%的轮胎,豪华轿车和高性能跑车推荐采用扁平比<60%的轮胎;
R是英文Radial的缩写,表示轮胎为辐射层结构;
15是轮辋的外径,单位是英寸。
如果有的轮胎标记形如:6.00—12,这表明它不是子午线轮胎,而是斜交轮胎,这种轮胎在轿车上已很少见,由于它的安全性、负载能力和高速稳定性差,因而只在部分低档越野车和重型货车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