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人物赏析?
2019-12-12 · 知道合伙人人力资源行家
1、王冕,历史上真实存的,作者对人物进行了改编。他具有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质。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至痴狂,可惜人到花甲却连个秀才都没中。后几个商人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
3、范进,时年五十余岁,穷困不堪,腊月还穿单衣,冻得直哆嗦,周进因他想起自己当年的惨状,便将他录取为秀才,后又录为举人,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4、严致和即严监生,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极为节俭,死前仍念叨着灯中的两茎灯草,严监生怕费油以致到死都难以合眼,直到赵氏挑去一根,他咽下最后一口气。
5、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他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6、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后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主要内容:
元朝末年农家子王冕自学成才后,在山东济南卖画为生。后吴王建国大明,得商人资助捐监应试,做了御史,提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入学。
不久,范进考取举人,但却喜极而疯,为丈人胡屠户一个嘴巴打醒。严贡生因横行乡里被告到县里。严贡生差人找到他弟监生严大育。严监生胆小怕事,找两位舅爷来了结官司。后严监生因婚丧两事花了大把银两十分肉痛,气恼交加以致一病不起。严贡生乘机谋夺乃弟家产。
此时,周进已升任国子监司业,他识拔的弟子范进也被钦点山东学道。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胡屠户,是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儒生范进的岳父,以杀猪贩肉为生,为养家糊口不辞辛苦。“他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直到范进喜疯以后“还不曾回来”;他“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虽然是配角,但是在一些地方风头却超过了主角范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胡屠户语言刻薄,庸俗势利。范进中举前潦倒穷困,胡屠户辱骂他为“现世宝”、“穷鬼”,说他长得“尖嘴猴腮”,想中相公是”癞虾蟆想食天鹅肉”;但是一提到拥有万贯家私”的张老爷,便说是“文曲星”下凡,“一个个方面大耳”。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嫌贫爱富的势力小人。
他的语言凶暴粗鄙。听见范进想借盘费去考乡试,便辱骂范进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语气凶暴;又叫范进“撤抛尿”照照自己的样子,骂他“想天鹅屁吃”;提到范进的母亲时,骂她为“老不死的娘”,用语粗鄙,不堪入耳。胡屠户自高自大,他认为范进得中秀才,是因为他积了德,“带挈了范进”;他摆出长辈的架子,要教导范进做人的道理,免他“惹人笑话”;范进中举后,他又称赞自己够眼光,“认得人”。
胡屠户迷信无知,认为中举的都是“文曲星”下凡,又说打了天上的星宿,会被发落十八层地狱;别人嘲讽他,说他医好了女婿,便可提上第十七层地狱,又说他的手打过举人,杀不得猪了,他还沾沾自喜,信以为真。
其次,胡屠户行为粗鲁无礼。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大摇大摆地进他家里“道贺”,却又唠唠叨叨地教训范进一顿,然后“吃的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举止粗鲁。
他蛮横泼辣。范进向他借盘费,被他“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淋头;范进中举后发了疯,他一个嘴巴打晕范进,虽说是出于救人心切,却显露出他平日蛮横的本色。
胡屠户趋炎附势。范进中了秀才,他只拿一副大肠和一瓶酒道贺,自己吃得醉熏熏的走了,而范进中举后,他却备了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来道贺;范进清醒后回家,他一路低头替范进把滚皱了的衣裳后襟扯了几十回,再度显出他的势利。
在
神态方面
,胡屠户知道范进中举后竟发了疯,显出诧异的神色,感到十分可惜,慨叹范进没有福气,可见他只关心名利;别人叫他打醒范进,他面有难色,说不敢打天上的星宿,反映出他的迷信;后来他摆出原本凶恶的模样。
【摘要】:赵新娘曾是受压迫的偏房,其争逐"扶正"的"反抗"并不因此而具有正义感。她明以弱者忠仆的假象泣血殉主,暗操软刀催命谋位,是王氏、严监生两条孱弱生命事实上的杀手,强烈的荣身诉求扭曲了她的人性,泯灭了残存的良知。她与匍匐在"荣身"路上的儒林群丑相互为表里,同属需要拯救灵魂的对象。
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被列入“四大吝啬鬼”形象可以说是十分恰当的,但严监生何以被有些人列入“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中呢?我想这主要在于他临终前的一个经典表现,由于作者的精彩描写,让读者印象很深,以至于让很多人认为他是个大吝啬鬼。我们可以看原文: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一细节刻画出了严监生小气的一面,但这并不是严监生为人的全部,如果仅就这一点就把他说成是大吝啬鬼,我认为这一论断未免有些以偏概全。因为仔细看原著,我们会发现,严监生和前面三个大吝啬鬼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对别人慷慨大方,对自己小气,有点自虐倾向,仅此而已,怎么能算得上是大吝啬鬼呢?我们可以通过小说原文情节来证明这一点。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严监生在对待兄长、舅兄、妻子、儿子等方面的态度和做法,我认为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做法不但无可指责,反而值得称道。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对待兄长的态度。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严贡生无理霸道、惹是生非,惹出官司,当官差到他家里抓人时,严贡生已经开溜了,官差找到严监生,小说中这样写道“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有十多万银子。严致和见差人来说了此事,他是个胆小有钱的人,见哥子又不在家,不敢轻慢,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要知道这事跟他不相干,他完全可以不理这件事,但他为了避免官差的纠缠,为了替哥哥消灾灭祸,为了息事宁人,又是请官差吃饭又是给他们钱,他并没有丝毫吝啬。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还请来自己的两位舅兄王德、王仁一起商议对策。原文写道:
王仁道:“各家门户,这事究竟也不与你相干。”王德道:“你有所不知。衙门里的差人,因妹丈有碗饭吃,他们做事只拣有头发的抓。若说不管,他就更要的人紧了。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谅这也没有多大的事。”王仁道:“不必又去央人,就是我们愚兄弟两个,去寻了王小二、黄梦统,到家替他分说开。把猪也还与王家,再折些须银子给他,养那打坏了的腿;黄家那借约,查了还他。一天的事都没有了。”严致和道:“老舅怕不说的是。只是我家嫂,也是个糊涂人,几个舍侄,就像生狼一般,一总也不听教训。他怎肯把这猪和借约拿出来?”王德道:“妹丈,这话也说不得了。假如你令嫂,令侄拗着,你认晦气,再拿出几两银子折个猪价,给了王姓的;黄家的借约,我们中间人立个纸笔与他,说寻出作废纸无用,这事才得落台,才得个耳根清静。”当下商议已定,一切办的停妥。严二老官连在衙门使费,共用去了十几两银子。官司已了。
哥哥惹祸,弟弟消灾,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不留后患。主意虽是二位舅兄出的,钱却是严监生出的,在这件事情上我看不出严监生有丝毫吝啬之处,相反看到的是他主动拿出钱把一切安排妥当。
虽然严监生终日受大房里的气,但对自己的亲哥哥还是有兄弟情谊的,在他去世时还不忘给自己的哥哥留点东西,严贡生在省里科举回来后,“正和浑家坐着,打点拿水来洗脸,早见二房里一个奶妈领着一个小厮,手里捧着端盒和一个毡包走进来,道:‘二奶奶顶上大老爹。知道大老爹来家了,热孝在身,不好过来拜见。这两套衣服和这银子,是二爷临终时说下的,送与大老爹做个遗念。就请大老爹过去。’严贡生打开看了,簇新的两套缎子衣服,齐臻臻的二百两银子,满心欢喜。”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严监生为人还是很舍得的,包括对经常给自己气受的大哥。
再来看看严监生对待两个舅兄的态度。在为哥哥消灾灭祸时,两个舅兄帮了自己的忙,严监生也没有忘记他们的好处,“过了几日,整治一席酒,请二位舅爷来致谢”,很有人情味,不像前面提到的三个完全泯灭人性的大吝啬鬼,只知道对别人吝啬。在赵氏扶正这一事上,为了取得两个舅兄的支持,更是对他们不薄。原文这样写道:
严致和说起王氏病重,吊下泪来,道:“你令妹自到舍下二十年,真是弟的内助!如今丢了我,怎生是好?前日还向我说,岳父、岳母的坟也要修理。他自己积的一点东西,留与二位老舅,做个遗念。”因把小厮都叫出去,开了一张橱,拿出两封银子来,每位一百两,递与二位:“老舅休嫌轻意!”二位双手来接。严致和又道:“却是不可多心。将来要备祭桌,破费钱财,都是我这里备齐,请老舅来行礼。明日还拿轿子接两位舅奶奶来,令妹还有些首饰,留为遗念。”交毕,仍旧出来坐着。
严监生考虑问题很周到,为了能让赵氏扶正,他不惜大把的花钱来收买两个舅兄,没有为钱皱过眉头。当两个舅兄答应让赵氏扶止,严监生“恐怕寒族多话”时,我们来看原文:
两位(舅兄)道:“有我两人做主。但这事须要大做。妹丈,你再出几两银子,明日只做我两人出的,备十几席,将三党亲都请到了,趁舍妹眼见,你两口子同拜天地祖宗,立为正室,谁人再敢放屁!”严致和又拿出五十两银子来交与,二位义形于色去了。
严监生花钱一直到两位舅兄满意,在事成之前舍得花钱,事成之后也不忘他们的好处。“赵氏感激两位舅爷入于骨髓,田上收了新米,每家两石;腌冬菜每家也是两石;火腿每家四只;鸡、鸭、小菜不算。”这表面上是写赵氏出于感激对两位舅兄表示心意,可也要当家人严监生同意才行。所以说这段话实际上也写出了严监生的大方。
还有在除夕典铺内送来三百两利钱时,赵氏提议“依我的意思,这银子也不费用掉了,到开年,替奶奶大大的做几回好事。剩下来的银子料想也不多,明年是科举年,就是送与两位舅爷做盘程,也是该的。”后来当两个舅兄要到省城里乡试去,临行前来看望病重的严监生时,原文写道:
严监生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就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他的意思,说姐姐留下来的一点穿西,送与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我这病势沉重,将来二位回府,不知可会的着了。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已受大房里的气!”二位接了银子,每位怀里带着两封,谢了又谢,又说了许多的安慰的话,作别去了。
严监生在两个舅兄头上太舍得花钱了,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重金收买人心,甚至于在有些时候故意装糊涂。当王氏断气时,“管家都在厅上,堂客都在堂屋候碱,只有两个舅奶奶在房里,乘着人乱,将些衣服、金珠首饰一掳精空,连赵氏方才戴的赤金冠子滚在地下,也拾起来藏在怀里”,要知道两个舅奶奶趁火打劫,本身就太没有人味,掳走的财物价值不菲,严监生当然知道那些东西的去向,可事后他并没有去索要这些。试想一下,一个大吝啬鬼会这样去做吗?
2019-10-2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