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的基本概念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矿床与矿体
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矿床的概念包括地质和经济技术条件两个方面的涵义。就前者而言,矿床是由特殊地质作用——成矿作用形成于地壳中的地质体,它的形成取决于地质作用规律;对后者而言,矿床的范畴要随着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而改变,现在还无法利用的矿物和岩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将来有可能作为矿产加以利用,即现今不是矿床的地质体未来可能成为矿床。
矿体是指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并具有一定形状、产状和大小的矿石堆积体,是开采的对象。矿体是矿床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个矿床由一个或多个矿体组成,矿体内部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称为夹石。
(二)矿石与品位
矿石是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从中可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矿石一般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部分组成。矿石矿物是指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如铜矿石中的黄铜矿、斑铜矿和孔雀石;脉石矿物是指现阶段不能利用的矿物,如铜矿石中的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
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称为品位,是衡量矿石质量的主要指标。大多数金属矿石以其中所含金属元素或氧化物的质量百分数表示,大多数非金属矿石以其中有用矿物或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数表示,而贵金属以“g/t”表示,砂矿以“g/m3”表示。
(三)母岩与围岩
母岩是指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例如,在形成纯橄榄岩和辉长岩的过程中,可分别结晶分异出铬铁矿和钒钛磁铁矿,这时的纯橄榄岩和辉长岩就分别是该铬铁矿和钒钛磁铁矿矿体的母岩。
围岩是指矿体周围的岩石。矿体与围岩的界线通常是清楚的;但有时是逐渐过渡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取样和化学分析的数据,按工业指标的要求来圈定矿体的边界。
(四)成矿作用
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称为成矿作用。它是地质作用的一部分。和地质作用一样,成矿作用按作用的性质和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用三大类,相应形成的矿床分别称为内生、外生和变质矿床。
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的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形成矿床的作用,称为内生成矿作用。由地球内部热能所形成的高温、高压环境而引起岩浆活动。岩浆在活动过程中,携带了本身及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向地壳浅部运移侵入。随着温度、压力逐渐降低,在地壳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不同压力和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由岩浆分异作用产生的或由岩浆分泌出来的气液物质逐渐冷凝沉淀,使有用元素富集而形成各类内生的矿床,包括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矽卡岩矿床、热液矿床和火山矿床等(图12-1)。
主要由太阳能的影响,在岩石圈上部、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导致在地壳表层形成矿床的作用,称为外生成矿作用。外生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表的矿物、岩石和矿床,其次是生物有机体和火山喷出物。在各种外营力作用下,地表的岩石或矿床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其结果是有用物质或者在原地聚集成矿,或者被介质搬运,然后在适当的环境中富集成矿。外生矿床包括风化矿床和沉积矿床。
在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矿床的作用,称为变质成矿作用。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温度和压力的增高,原来的内生矿床、外生矿床以及某些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结构构造以及矿体的形状和产状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后使有用物质富集或进一步富集而形成的各种矿床,即变质矿床。变质矿床包括接触变质矿床、区域变质矿床、动力变质矿床和混合岩化矿床。从本质上看,变质成矿作用应是内生成矿作用的一部分,之所以将其单独作为一类,是为了强调原岩或原矿床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重新变质而形成的矿床。因此,有大量的岩浆挥发分或热液参与的、以交代作用为主形成的矿床(如矽卡岩矿床、热液矿床)一般不划归变质矿床,而归于内生矿床。
图12-1 内生矿床理想综合示意图
①岩浆矿床;②伟晶岩矿床;③矽卡岩矿床;④热液矿床;⑤次火山岩矿床
2024-05-27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