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到了三国时期,五位主公哪一位你最愿意辅佐?
假如你穿越到三国时期,下面主公5选1,你选择辅佐哪位主公?
1、袁绍
占据四州,兵强马壮之后,袁绍光宗耀祖,成为了位列三公之上的大将军。刷新了五世三公的传奇。而每当强大的袁绍系统出现的每一个病毒,“杀毒软件”沮授和田丰都会向他提出杀毒警告。沮授、田丰劝袁绍迎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觉得刘协这个皇帝是董卓立的,接他过来还不如我自己立一个皇帝得了,于是刘协被远道而来的曹操抢去当了法宝;袁绍让三个儿子各据一州,沮授进谏,袁绍不听。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的地盘不交给儿子们难道交给你?埋下袁绍死后兄弟阋于墙的祸根;田丰劝袁绍趁曹操东征刘备的时候去袭取许都,袁绍一摊手说你看,人家的小儿子发烧了嘛,人家哪有心情去打仗嘛,呜呜呜呜。
袁绍欲攻打曹操。沮授、田丰谏阻,不仅不听,还对他们产生了怀疑。沮授不再坚持,被剥夺三分之二的权力。田丰继续劝,被打入大牢,后来因为袁绍官渡战败无颜面对田丰,竟将其赐死。袁绍令颜良为先锋,沮授说颜良虽然骁勇但不适合独当大任,“绍不听”。妹的,老子手下头号大将让你说成啥了?于是颜良真的被关羽偷袭得手;沮授向袁绍提出曹操粮少,应该打持久战,袁绍大手一挥,,老子兵强马壮不去虐他还和他玩持久战?你是说老子钱多人傻吗?
再结实的系统,也架不住天天养病毒,还卸载杀毒软件。于是便有了大伙都耳熟能详的火烧乌巢、官渡惨败、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兄弟睨墙、袁家灭亡。
2、袁术
汉末军阀。他的家族四代中有五人位居三公,是当世的大豪族。大将军何进被十常侍所杀,袁术与他堂兄袁绍等诛杀宦官立下大功。因董卓祸国,十八路诸侯聚讨董卓,袁术以第一镇诸侯的身份参与。同盟解散,袁术为了除掉刘备,派遣使者想和吕布结亲,吕布将使者送给曹操斩首。当时袁术得到孙策手中的传国玉玺,又以自己的名字应谶言''代汉者当涂高'',就称帝于寿春。得知吕布送斩他的使者,就发兵攻打他,却反被吕布所破。曹操又会合吕布、刘备、孙策等讨伐袁术。袁术大败,逃到淮南,因他奢侈过度,不懂体恤军民,导致众叛亲离,就将帝号归于袁绍,想从徐州北上。曹操就派刘备拦截袁术,大破袁术军。各地盗贼也屡屡劫掠袁术,粮食没了,家人很多都被饿死,就屯在江亭。想取蜜水止渴,听了庖人只有血水而没有蜜水的话后,大叫一声倒地吐血而死。
3、公孙瓒
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
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他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困于高楼,引火自焚。
4、孙策
孙策的父亲孙坚去世的时候,他自己十八岁,他的弟弟孙权十一岁,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孙策把他的老母幼、弟托付给朋友,带上二弟十一岁的孙权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叫做擦干了血迹,掩埋了尸体,又上战场。而且一直把孙权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使孙权在政治上、军事上成长得非常快,又给孙权留下了一片好基业,这个应该算是个好哥哥。 但是陈先生说,他那么年轻,孙策二十六岁去世,让他的老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个不能算是好儿子,让乔大姑娘年纪轻轻就守寡,这个不能算做是好老公,算来算去只好算他个好哥哥。 其实我说呢,他还应算是个好领导,他应该说是江东集团的好领导。
因为江东集团的基业是他奠定的,江东六郡是他平定的,所以陈寿在为他作传的时候说了这样的话:“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是他打下的江山,他在七、八年之间做了别人一辈子才能完成的事情,确确实实是一个英雄。他作为江东集团的好领导的第二点,是他寻找了一个好的接班人。当时孙策知道自己也命在旦夕,他要给自己找个接班人把他这个基业传下去,当时张昭这些人都认为他会选老三,老三叫孙翊,为什么呢?老三像他,老三简直就是一个小孙策,史书上的说法是“骁悍果烈,有兄策风”,就是有孙策的遗风。
5、吕布
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后与司徒王允合力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与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后,吕布袭取徐州,割据一方。建安三年十二月(199年2月)吕布于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吕布的信义 我无意像某些人一样替吕布粉饰,只是实事求是说话。吕布是三姓家奴,没错。他没有高顺那种从一而终的忠心,也没有刘表不弃黄祖那种妇人之仁,也不会像刘备几个兄弟之间那样仗义。他是非常贪图名利地位的,也非常贪财物(还和臧霸为了钱粮内讧过),对人也没有多大义气可言。他的野心也不大,并没有纵横天下的志向,只是割据一方以求富贵。从杀掉董卓后掌权的时间和最后对曹操所说的话可以看出来。 吕布也有一些有信义的行为。基本上可以划归两种:一种是顺水人情、或者装出点仁义来,或者自己良心有点过不去。一种是在并州军里多少会感染些士兵的江湖义气。这些都不能改变其人缺乏信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