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测器在文昌发射升空,“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意味着什么?
7月23日,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由长征五号遥四火箭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执行火星探测任务,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落和巡视探测,可谓难度巨大,而这次“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对于人类来说,意义非凡。
中国国家航天局在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开了此次行星探测任务“天问”这个名称以及标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而后续行星任务也将会依次编号。
那么不禁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呢,有什么深刻含义嘛?”其实,了解过我国太空探测任务的人都知道,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于2004年正式开展,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这是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的,而嫦娥奔月则是中国民间流传的古老神话故事,并且我国在月球探测工程中,还将中国首辆月球车起名为“玉兔”号,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对于月球的美好寓意。
而此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则取自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诗作,在诗作中,屈原提出一系列问天的问题,表达了其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取此名字,可见我国对于火星探测的重视程度。
其次,“天问一号”任务为我国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应用性发射,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了我国96%的发射任务,长征五号更是我国研发的起飞质量最大、芯级直径最粗,运载能力最强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有这位“胖五”在,此次火星探测任务必能圆满完成,不负众望!
最后,“天问一号”任务的顺利发射,意味着我国自主探测行星的进程更进一步。
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而且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有高山、峡谷、平原等地形,自转周期,昼夜时间以及四季变化等等。科考价值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火星成为各国行星探测“热门旅行地”的原因。
受天体运行规律的影响,大约每隔26个月才会有一次火星发射窗口,这个时期被称为“火星冲日”,也就是火星、地和太阳三者近似的处于一条直线上时。
而中国此次的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即在第一次尝试中一次性完成“绕着巡”任务,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
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堪称第一次,由此可想此任务实施起来难度多大,风险多高!在这长达七个月的进程中,每一步都有任务在身,这注定是一场承载着中国行星探测梦想的极不平凡的火星之旅,如果此次任务顺利完成,中国火星探测必将载入人类史册。
为什么说此次任务难度颇高?我们不妨看一下各个国家探测火星的历程便知道了。据统计,从1960年至今,世界上开展行星探测的五个国家均发射过火星探测器,总计进行了40余次。
自1992年以来,各国共发射了19个火星探测器,几乎每个探测窗口都有火星探测器发射,目前仍有8个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轨道或其表面运行,不过一路走来,近半数火星探测任务以失败告终,科学家们称之为“火星诅咒”。
失败的原因包括电池耗尽、太阳能板未能打开、着陆速度过猛等,但根本原因是受技术条件的制约。到目前为止,成功登陆火星的探测器有8个:海盗一号、海盗二号,“探路者”、机遇号、勇气号、凤凰号、好奇号、洞察号,均为美国研制。每次到火星发射窗口期,会有多个国家参与火星探测器发射,而这也造就了“火星热”现象。
“天问一号”任务的顺利发射,有望加深人类对火星的了解,利于寻找人类第二宜居星球。
“天问一号”的发射成功拉开了我国行星探测的帷幕,在以往的火星探测中,人类发现了火星存在水的证据,这也让人类思考火星未来是否会成为人类的第二宜居星球。
现代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曾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地球环境可能在200年内发生变化,如果当时人类不采取行动,它们可能会与地球一起毁灭。
所以他说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必须离开地球,而“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必会加深人类对于火星的了解,也有利于探究人类移民外太空构想的现实意义。
总之,“天问一号”的发射,不仅对于我国行星探测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标志意义,而且人类对于火星的了解也将更上一层楼。
2024-12-03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