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后,南明最初有三次转败为胜的机会,为何都失败了?
南明经历过弘光帝、鲁王监国、隆武帝、邵武帝、永历帝5个时期,四帝一监国。
很多史书不承认邵武,邵武帝是隆武弟弟,广州即位20多天就被灭,时间很短,未获认可。弘光朝灭亡后,鲁王短暂监国,隆武帝即位,鲁王立即取消监国身份。隆武帝形似是傀儡,无兵无权,无翻盘机会。
所以,南明有翻盘机会的,主要是弘光和永历两朝。
南明主要有三次翻盘的机会:
1.弘光朝
弘光朝初立,清军主要是追击李自成部;一年后,才从通过山东南下进攻两淮。
从地图上看,南明两淮、荆襄完整;大西南几乎完整(四川一半还在明军手上);情况远好于赵构即位后的南宋。
南明兵力65万+:江北四镇30万,左良玉12万,四川各地10万,加上浙江、福建,两广,湖南,江西等地明军。四镇将领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和黄得功都是当世猛将。
可惜史可法坐镇江北,调度四镇兵马无方,以士大夫清高看不起四镇将领。高杰死后,部众拥高杰幼子要拜史可法为义父,史可法居然拒绝,本是收复高杰部众的好时机。
史可法的无能,导致四镇内讧混战,高杰死于非命;清军南下,刘良佐、刘泽清和高杰部众纷纷投降,黄得功孤立难支,战死沙场。
2.李成栋、金声桓、姜瓖反正
清军入关后,迅速击溃李自成部,灭弘光、隆武和邵武三朝,急追永历到桂林;眼看天下大势已定,满清诛杀投降的明朝诸王和勋臣,激起汉族将领的反正。于顺治4年,李成栋在广东、金声桓在见习、姜瓖大同纷纷反正,起兵反清,夔东十三家也杀出夔门,进逼武汉,清廷万分危急。
满清善战亲王中:多铎病死,多尔衮病重,只剩下阿济格。姜瓖在大同和清军作战一年多,阿济格带兵围剿姜瓖,出战不利,加派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同阿济格继续作战。本来形势一片大好,但各自为战,被清军各个击破,非常可惜。
3.李定国两厥名王
大西军定策云南,连明抗清,迎永历入黔,移陛安龙。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率大西军主力移驻贵州,四面出兵收复失地。
晋王李定国军:出两广,攻桂林,杀大汉奸定南王孔有德;进军广州,由于缺少水师,约郑成功水军不至,数攻攻广州不克。李定国军北上衡州(衡阳),击杀八旗亲王尼堪,大败清军。
汉王刘文秀军:出兵四川,大败清军,追清军到川北阆中,轻敌败于吴山桂,在川北和清军对峙。
兴安王冯双礼军:出兵湖南,沿沅水东下,接连击败清军;清军被迫撤出长沙、湘潭,退守湘北,仅仅拒岳州、常德两地,湖南大部收复。
郑成功、张煌言军:出击沿海,攻入长江口,威胁南京;
夔东十三家军:顺江东下,威胁荆襄。
清廷震动,无兵可派,密旨清军放弃长江以南。本来形势一片大好,但孙可望有篡位称帝之心;褫夺刘文秀兵权,暗害李定国,导致内部纷争再起。篡位失败,孙可望单骑出贵州,投满清,被封义王,出卖明军内情。大西军素有民族气节,孙可望投清没有带走一个将领,只带走100多随从,即使亲信冯双礼也不愿跟随。
就这样,南明最后一次翻盘机会失去了;永历只能南逃入缅。。。
从南明反清都斗争来看,李自成余部和张献忠残部大西军最后都基于民族大义,连明抗清,大多血战最后,值得肯定。反而是世受大明恩宠的勋臣,贪生怕死,望风而逃,如左良玉之流,世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