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耳朵、老鼠牙、6根手指的灵长类动物是进化中的异类?
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的指狐猴(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长相有些一言难尽,一对像蝙蝠一样的大耳朵,一对像老鼠一样终生要磨的门牙,尖尖的鼻子和嘴稍微有点突。指狐猴除了面部奇特外,还是灵长类动物中唯一一个拥有回声定位系统的物种,昼伏夜出、行迹不定。
要说指狐猴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还要属它们的双手,不仅指头数量多,还是名副其实的“长手动物”,光是手就占了整个前肢的2/5。指狐猴的两手各有5根正常的手指和1根多出的拇指,这让研究者对它的演化过程产生了兴趣。
从功能上来说,指狐猴的5根手指完全够用,它们能够利用细长又灵活的手指,伸入蚂蚁洞里取食蚂蚁,一双大手也有利于它们牢牢地抓住树枝树干,自由穿梭。如果以此来判断,多出的拇指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甚至累赘的身体“零件”,但是动物学家对指狐猴的双手进行解剖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经过解剖,动物学家意识到指狐猴的第六指有着实用功能,始于前臂肌肉的肌腱向手部延伸,在手腕的位置分裂成两个方向,其中一个方向就是那根隐藏的拇指,另外还有三块不同的肌肉影响着隐藏拇指的运动,所以这根手指可以完成屈伸、内收、外展和对握等功能,在使用上与大拇指无异。
从进化(演化)的角度说,演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本身没有目标和方向性,任何生命的演化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演化也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据此,动物学家对指狐猴的手指演化进行了猜测。
仔细观察指狐猴的觅食过程,它们通常会用较长的手指敲击树干,当确定树干为中空后,才会将指头伸入洞中蘸取昆虫食用,在此过程中,细长手指的灵活性不断加强,但同时抓地能力下降,隐藏的拇指便承担起抓牢树干的重任,以便它们不会从树上跌落。也就是说,当一部分手指的功能变得精专时,隐藏拇指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事实上,放眼整个动物界,指狐猴并不是唯一具有隐藏拇指的,这种拇指有另一个为人所知的称呼——伪拇指,虽然都叫伪拇指,但它们出现的原因不尽相同。第一种,即指狐猴的情况,是手指功能单一化的结果,伪拇指需要担负其他手指丧失了的功能。
第二种,即熊科动物的情况,比如大熊猫是因为需要抓握竹子而产生伪拇指的,虽然它们的伪拇指缺乏屈伸、内收、外展和对握功能,不像指狐猴那么灵活,但却是其他手指绝佳的辅助,抓紧食物的同时,又不会影响行走、攀爬等活动。
第三种,即某些鼹鼠的情况,鼹鼠“生活在地下”,靠两只爪子在泥土里挖出弯曲深邃的洞穴,它们的伪拇指完全是为了挖洞而出现的。
所以,就像人为什么不多不少刚好有5根手指这个问题一样,演化的过程存在着许多偶然性,有些适应性的特征,如伪拇指的出现有利于生物体的存活,成为可以传递到下一代的适应性性状,进而在演化中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