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历史上,孙权的手下都一共有哪几大都督呢?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争不断。最后三国鼎立,曹操占领了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十州全竟以及荆州的南阳、南乡、江夏、襄阳、等四郡65县。扬州的九江、庐江等二郡十四县。
孙权占领了荆州的南郡、武陵、长沙、零陵、贵阳等五郡102县。扬州的丹阳、会稽、建安、吴郡、豫章、庐陵、庐陵南部等七郡146县。交州的全境。
刘备占领了益州,本来还有一半的荆州,不过被孙权吕蒙白衣渡江夺了
周瑜是帅才,鲁肃是谋才,吕蒙是将才,陆逊是相才。四人合称东吴四英杰。他们是东吴政权的股肱之臣,先后为孙吴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功勋大业。《三国演义》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先后被拜为吴国大都督,因此也产生了将四人称呼为“四大都督”的说法。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在这之后,刘备和孙权先后称帝,也即蜀汉和东吴也相继建立,意味着三国格局的正式形成。其中,就刘备来说,拥有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这五虎上将,曹操则有张郃、张辽、乐进、于禁、徐晃这五子良将。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和曹操、刘备匹敌的诸侯,孙权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孙权第一任都督 周瑜
周瑜,字公瑾,他是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后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后世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所以周瑜未任大都督一职,最高职务应该就是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孙权第一任都督 鲁肃
鲁肃,字子敬,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虽然也是一位将领,不过,其和诸葛亮一样,更擅长谋划。众所周知,诸葛亮为刘备推出了《隆中对》,而鲁肃也为孙权制定了《榻上策》,在时间上,《榻上策》甚至要早于诸葛亮的隆中对。并且,在赤壁之战中,鲁肃和周瑜一样,也是坚决主战。在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等到刘备夺取益州之地后,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并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而关羽不敢逼迫鲁肃。在巩固孙刘联盟,以此共同对抗曹操上,鲁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守陆口。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
所以鲁肃也未任大都督一职,最高职务应该就是横江将军
孙权第一任都督 吕蒙
吕蒙来说,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早在东汉末年,吕蒙这位武将就开始受到孙权的重用了。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被授为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当然,设计袭取荆州,就吕蒙一生的巅峰之战,无疑是偷袭关羽了。在襄樊之战期间,因为关羽大军在进攻曹魏的樊城,所以,吕蒙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疆域面积明显增加。因为袭取荆州上的功劳,吕蒙被孙权拜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但是,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孙权第一任都督 陆逊
陆逊,字伯言,陆逊先是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东吴四大都督中,陆逊的成就无疑是最高的。即便放眼整个三国时期,也只有司马懿、诸葛亮可以和陆逊相提并论。公元219年,在吕蒙袭取荆州上,陆逊谋划参与袭取荆州。公元222年,陆逊亲自率领大军在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从而确保东吴可以继续占据荆州之地。在和曹魏的石亭之战中,陆逊再次取得了胜利,为孙权称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44年),陆逊被孙权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陈寿著的《三国志》,四人的传记中,只有在陆逊传中被提及过“大都督”。《三国志·吴志·陆逊传》:“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四人中任大都督的唯有陆逊,而周瑜,鲁肃,吕蒙三人在正史中都未担任过大都督。其实大都督一职,实际上是指某场战争的主要指挥官,并不是正式的官位,属于临时军职。周瑜、鲁肃、吕蒙三人虽未任大都督这一职务,但三人的影响力却不在大都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