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说的“三教九流、八大江湖”到底指的都是什么?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通过不断发展,衍生出了特定的社会形式,并产生了不少的固定词语,比如形容社会人物复杂多样的“三教九流八大江湖”便是其中之一。那么问题来了,“三教”指的是哪“三教”、“九流”是哪“九流”、“八大江湖”指的是哪“八大江湖”呢?
其实,“三教”指的是中国的三大宗教——儒教、道教、佛教(释教),前两者是中国自己产生并发扬光大的宗教,其创始人分别为孔子和老子,而后者则是外来宗教,并被中国所同化,最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
“九流”其实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源于《七略》。《七略》分别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而在这九个之外,还有小说家,因此被称为九流十家,在《汉书·艺文志》也有同样的说法。
之所以用“流”来形容,其实也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在中国古代,人们将社会形式比喻为水,因此无论是山河变换还是还是水脉分流,水都遵循着自然规律,也依旧展现自己的意志思想。不过,小说家却是个意外,需要迎合读者的想法,因此被排在了九流之外。
而在九流之中,还有“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的说法,“上九流”指的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而“中九流”则指的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 尼。“下九流”为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及拐骗)、盗、窃、娼。
中国评弹表演艺术家在评弹《大生堂》里提到末九流为:“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星四卜五堪舆,唯有相家称第六,七书八画九琴棋”,其实这也和上文的九流描述相符。
“八大江湖”的说法源自于江湖八大门,“八大门”指的是江湖社会中八大类别的谋生方式,分别是惊、疲、飘、册、风、火、爵、要。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上至庙堂之上,下至市井之间,皆称“江湖”。
同时中国的数字往往也不是确指,所以“江湖八大门”并不能仅仅代表这些,而是这人世间一切所为之道。只不过到了清末民初之时,江湖术成为了流浪艺人骗口饭吃的小手段,也就是狭义的江湖,所以有了我们所理解的江湖八大门。
而在“八大江湖”之中,惊门主要是负责研究吉凶祸福,为人指点迷津;疲门讲究的是行医济世之道;飘门讲究的是云游求学之道;册门讲究的是考证今古之学;风门研究的是天下地理山川;火门讲究的是各种养生之术;爵门讲究的是为官之道;要门讲究的是落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