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朱光潜说:“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赅括的了解,作进一步作高深研究的准备。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重要的书仍须全看,其余的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节,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丢手。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对于初学不相宜。不过初学者以科目为中心时,仍可约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微意。”
鲁迅说:“做到嗜好的读书,要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
朱光潜说:“大凡零星片断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知识不能太碎片化,读书学习要集中,所读之书如果相近,且能够串联在一起,自然就容易记住。并且最好是能够经常用到,时间长不用,自然会慢慢淡忘。
重视“重读”孔子老人家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博尔赫斯总强调要重读,他说:“还有比阅读更好的事,那就是重读,深入到作品中去,丰富它,因为你已经读过它。我要劝大家少读些新书但要更多地重读”。
读小说,只读一遍,其实只能了解个大概情况,并且初读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节上,除了故事情节,其余能够说上来的很少。
读书,要有选择,选择去读经典书籍,并且要反复读。
郑玄说:“学不心解,则忘之易。”力求去理解消化,不能贪多嚼不烂。
带着问题去读书“阅读,是为了活着。”法国作家福楼拜曾作如是言。
仅仅为了读书而读书,是与人生相隔的,不能学以致用的话,记不住也很正常。
如果读书与生活能够结合起来,所学内化于自己的思想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那么,就不需要单纯去记忆了。
美国著名出版人威尔·施瓦尔贝在《为生命而阅读》一书中说:“我为了生活而阅读,为了生命而阅读。”“读书是我知道的最好的学习如何审视自己生活方式的方法。比比看自己做过的事和别人做过的事,自己的想法、理论、感受和别人的想法、理论和感受,你会愈发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不仅如此,威尔·施瓦尔贝还坚持通过读书解决人生的困惑,“在人生某些时刻,当我有一些非常具体的需求时,我会寻找一本书来解决它。”“回顾我的一生,我一直因各种原因向书寻求帮助:希望它安慰我,逗我笑,能让我分心,带给我知识。”
假如阅读是为了解决生活难题,即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希望通过阅读来破解的话,那么就基本不存在记不住的问题了。
学以致用了,入脑入心了,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记忆了。
用读书指导生活,用生活检视读书,我想,这才是读书与生活的良性循环与互动。
朱熹说:“入道之门,是将自个己身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与己为一。”
我们应该带着问题去读书,不仅仅是满足于消遣。比如教育孩子时出现了困境,这时通过不断阅读学习来掌握教育理论和儿童心理等有关方面的知识,理论知识加上自己的亲身实践,没准自己就成为了专家里手了。这样的读书,怎么还可能记不住呢?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们总是强调读书的学习作用和高雅追求,往往忽视了书之生活功用,似乎没有多少人在人生遇到困惑时选择通过读书来破解,也没有多少人在情绪低落时通过阅读来调节。
李公朴倡导“实验读书法”,他说:“实验的读书就是把读书与做人、做事和求进步三件事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读书,才能求得真正的知识。”
不要将生活与读书隔得太远,还需拉近,再拉近。
在生活中读书。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