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一、指引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了学生目标之后,学生才不会盲目地去学习。指引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只有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目标才能给学生提供学习动力,让学生从过于依赖教师的学习困境中走出来,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非常关键,教师在帮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重视,让学生在达到学习目标的同时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比如,当教师在给学生讲《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图形知识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帮学生制订出这个章节的学习目标。在对轴对称图形进行预习的时候,学生要自己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对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点进行细致的梳理,对自己通过预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还存在问题的知识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指引,对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都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有很大帮助。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数学与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数学即生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整合,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创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思考、合作和探究,最终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指导学生运用函数知识、相似三角形知识测量树的高度时,教师可以创建如下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是否可以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设计出在不同时段一棵树的高度的不同测量方法?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积极讨论和探究测量树的高度的方法。通过努力,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此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强化小组合作互动
课堂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学习、讨论和思考时间,将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多思勤学的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一直对自己的教学模式予以创新和研究,终于得出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模式,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提供了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需要将班级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合理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名学生;然后设计学习任务,小组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明确分工,经过讨论和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思维长时间保持活跃状态。此种教学模式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设计分层练习,加强学生自主探究
分层练习在数学课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学习内容,也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全面复习。只有做好分层练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双基”,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我在备课时会有目的的选择一些符合教学目标并与课时内容配套的练习作为课外作业,同时,布置课外作业时还要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对作业进行布置的时候,最好按照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这样就对大部分学生都必须要完成的作业进行了布置,同时又对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相适应的作业进行了布置。在对学生练习作业进行布置的时候,要将思维层次等充分地体现出来,这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激发是非常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