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残留的清军都去哪了,为何没在抗战中看到他们身影?
清末时期,清朝主要军力分为八旗军,绿营军以及北洋新军三支军队。八旗军是没有战斗力,腐败至极,连清王朝的统治都维护不了,更别指望他们有能力可以在抗战中出力。而绿营军的战斗力也好不到哪去,再加上原本就是个打工仔,很快他们在乱世割据中,找到不错的东家,且安心打工。
最后的北洋新军,也就是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那支军队,后来成为北洋军阀的军队。在那些年割据的日子里,大多数人都死在了那场军阀割据的时代。
八旗军说起八旗军,最早可以追溯到努尔哈赤时代,可以说清朝就是靠着满族的八旗制度,慢慢崛起,尤其是在后来清朝打入关内,入主的中原之时,完全靠得就是八旗军这支铁军。
所以八旗军这支完全靠着八旗子弟的军队,曾经战功累累,且战斗力超强,是清王朝的王牌之师。只是很可惜,这支王牌之师的战斗力仅仅维持到康熙时期,八旗军的战力就大大缩水,最后居然成了一支类似仪仗队的装饰之军。
八旗军之所以变成这样,仅仅是因为军功太显赫而导致的待遇太好,再加上都是满族贵族,于是好的生活条件与待遇,就让这支铁军渐渐滋生许多恶习。在鸦片传入清朝之前,八旗军就已经吃喝嫖赌样样精通。
打仗几乎已经不是他们的责任,而享受这种富贵且不事生产的生活,才是他们生活的重点。虽然那时的八旗军战斗力下降的厉害,但好歹还有一些。可等到鸦片传入大清帝国,不愁钱财挥霍吸食鸦片的他们,彻底就被鸦片与腐败的生活毁了所有的战斗力。
直到清朝灭亡,这支曾经的辉煌之师,也就只能在清朝重要的活动中,充当仪仗队的作用。这样的军队在清朝灭亡后,完全丧失供养的来源,再加上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之后大多沦为乞丐,贫困潦倒到死,所以这支军队没能出力抗战。
绿营军绿营军的组建,有部分客观原因,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虽说当时清朝攻入关内,但八旗军的人数远远不够平定关内那些还没有完全臣服的汉人军队,于是组建一只辅佐八旗军战斗的汉人军队就变得很迫切。
之后绿营军就被组建,起初清王朝对绿营军有很多限制,首先就是战斗力与规模,那时候八旗军战力很强,绿营军这种汉人军队,不是清王朝主要依靠的军队,再加上清王朝那时对汉人的猜忌,所以绿营军在清初,战力不强,而且工作复杂,甚至有一些后勤辅助以及城防巡查的工作。
直到康熙帝时期,八旗军的战斗力大大下降,绿营军渐渐被清王朝统治者重视,于是之后绿营军成功取代八旗军,成为清王朝主要的军力,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清朝中期。但随着清王朝的大门被西方殖民者打开,绿营军的军事落后以及腐败,也让绿营军渐渐失去清朝军事主力的地位。
尤其是清末时期清王朝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绿营军因为战斗力不强,让清朝统治者很失望,之后湘军与淮军这种汉人军队崛起,绿营军渐渐沦为维护治安,守皇陵,甚至调度漕运这样杂役工作的军队。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绿营军的战斗力确实下降的厉害,但比起八旗军,绿营军还是有一些战力的。
清朝灭亡后,这支清朝最强打工仔,很快就找到了出路,那就是靠着自己几百年的打工经验,以及治安能力,在洋人的租界谋得巡捕的工作,比起清末那微薄的俸禄,洋人的巡捕工作福利待遇很好不说,还能在乱世中谋得一片安宁,确实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于是绿营军安心给洋人打工,因此这支有能力出力抗战的军队,就这样在安逸中错过了。
北洋新军要说到北洋新军,那可是清末重金培养的一支救国之军,当然在此之前,清王朝也曾组建过一支王牌之师,就是北洋水师,但很可惜的是,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老实说北洋水师的战力没有问题,但清王朝的腐败与争斗,波及到这支极其有可能拯救清王朝统治的军队,最后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当然清王朝的代价更加惨痛,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从此以后,清王朝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地,清王朝再也无法挽回败局。
之后清王朝就组建了北洋新军,给这支军队配备最好的武器,最先进的人才,以及最大的支持,最后这支军队果然成为那个时代中国军事力量最强的军队。然后这支由袁世凯统领的最强军队就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与革命党共同建立了北洋政府。
在那时各国侵略者不断入侵中国的情况下,北洋新军并没有将枪头对准侵略者,而是在袁世凯死后四分五裂,分出各种派系,并且为了争夺地盘,积极示好外国侵略者,最后在侵略者的支持下,不停地内战。也就是说北洋新军就这样在内斗中,不断地消耗,消耗的速度与程度,超乎想象。
简单点说,清朝灭亡之后,八旗军这支没有战力,已经在贫困中消磨掉军人斗志的军队,几乎不可能在抗战中起到任何作用。而绿营军这支尚有战斗力且有军人意识的军队,却选择了安分打工,在斗争与安逸中,他们本能地按照一个打工仔的原则,接受了乱世。还有湘军与淮军,在清朝灭亡前,就被统治者猜忌,一步步被分解,最终都没能在抗战中出力。
最有希望投身抗战的军事力量,那支先进的北洋新军,也在内战中,被消磨殆尽实力。所以八旗军是靠不上,绿营军是有力无心,可北洋新军最无奈,他们因为革命而蜕变,最后也消亡在所谓的革命中。
民国元年2月12日,作为皇太后的隆裕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宣布皇帝溥仪正式退位,将皇帝的统治权交还出去。当时的民国政府为了能顺利得到清政府的支持与认可,和清廷皇室经过周密的协商,最终决定开出不少皇室的优待条件,除了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外,还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不干涉皇宫内的一切事物。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大清灭亡后,残留的清军都去哪,为何没在抗战中看到他们身影?
提到大清残留的清军,就要先了解下清军的基本框架。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它只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在清朝初期,八旗子弟兵一直都是清军的主力部队。可是入关之后,八旗子弟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使得旗人不用务农,直接从国家给粮生活,造成很多八旗子弟成为一个只知道安图享乐的人。由于清朝前期一直比较安宁,这些八旗子弟完全丧失了斗志,经过几十年之后,他们基本丧失了战斗力,成为一群大蛀虫。
八旗腐化后,很多的战事都交由绿营负责。特别是三藩之乱时,绿营靠着几场漂亮的胜仗,成为全国军事支柱。等到乾隆晚年时期,太平很久的绿营也开始开始慢慢被腐化,最终导致清军在战乱来临时,不得不依靠地方民团的支援来解决战斗。
当清朝统治者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开始培养新式军队。为了抵制当时的外国侵略者,花巨资创建了北洋水军,引进西方军舰,还是没打赢甲午中日战争,最终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多少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在这之后,不甘心的清政府决定效仿北洋六镇之制,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谁知辛亥革命爆发后,北洋军系统主要将领
[1]清廷派大臣荫昌率北洋军南下镇压起义军时,作为北洋常备军负责人的袁世凯,凭借着自己在军队中的威望逼迫朝廷让他当内阁总理大臣,等到彻底掌握北洋军后,通过压迫革命党和清帝,顺利窃取了国家大权。
等到大清灭亡后,除了北洋军沦为袁世凯的私人军队外,有很小一部分的军队在创建后不久就成为了革命分子发动了武昌起义,成了起义军。估计清政府没想到,自己花费巨大心血组建的军队会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除此之外,残余的清军不是被民国政府收编了,就是跑到偏远的地方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这也是为何在抗战时期听不到残余清军消息的主要原因。毕竟清政府都没了,他们再也不能打着清政府的旗帜去过日子。
没在抗战中看到残留清军的身影,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清朝传统军队和战斗力的军队随着清朝灭亡消失。清朝传统的军队是八旗兵和绿营兵,这是清朝创建之初和入关前后逐渐建立和完善的军队,之后便成为维护清朝统治的基本力量。
乾隆中后期以后,由于战争减少,清政府又采取恩养八旗兵、绿营兵的政策,这些军队的战斗力逐渐下降,以至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很难抵挡太平军。
清朝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获取新的兵源,团练起家的湘军、淮军、楚军等逐渐成了清政府主要的军事力量。
由于已经失去了主要作用,战斗力又弱,在清朝末年八旗兵和绿营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清政府灭亡后,他们基本上也迅速消亡。当然了,如果说个别加入后来的国民军,那也不是没有,如果把他们定义为清军残留,也勉强可以,他们在抗战中是以个人曾经是八旗等身份出现,而不是清军残留势力。
其二:留下来的军队不少在内战中消耗。清政府灭亡后,留下来最多的就是清末的新军,包括北洋新军和各地的地方新军,他们成为民国初期最主要的军事力量。
但清朝灭亡后的中国,发生了多次争斗和人员更替,曾经当过北洋新军的士兵在战争中不断消耗,抗战时,他们已经所剩无几。
其三:抗战时,从清朝走过来的清兵基本上因为年老淘汰。当兵绝大多数是青壮年,也就是以二三十岁居多,在清朝当过兵的,等到了抗战时,基本上就是五六十岁的人了,生下的这些少数中的绝大多数因为年老淘汰出军队,在抗战时自然并不突出。
比如蒋维平,在早年曾经在李鸿章手下当兵,后来又是段祺瑞的部下士兵,在抗战时期就曾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参加抗日,开国后的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当时已经77岁,是年龄最高的中校。
可见,抗战时当过清军的人,要么早就解散,要么在历次战争中逐渐消耗,要么年老体弱被淘汰或影响力有限。
对此,大家认为呢?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更多精彩历史知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大清帝国》,《清史稿》。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