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白绢病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花生白腐病是一种典型的病害,也称为花生菌核基腐病。病变主要发生在茎、茎和荚。苗期,病害会发生在根部,茎基会变褐软腐,茎基上会出现云纹斑,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色的丝状菌丝体。花斑绕茎基转圈后,幼苗会逐渐凋谢死亡。花生白丝病发生后,对花生产量基本上是致命的打击,一旦发生,就很难防治,即使得到有效的预防,也已经对花生产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高温多雨的天气环境下更有利于发病,种子的发病率很高,会导致明年花生苗期发病更严重。
在连作和早播的地块上,白腐病是非常常见的。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并扩散到其他花生植株。温度和湿度是花生白腐病发生过程中的两个必要条件。温度方面,花生白腐病的生长和蔓延最适宜的温度为25-35℃。而空气的湿度是90%-100%,土壤中所含的水分量也在最适宜的范围内。因此,在高温多雨、土壤含水量高的条件下,更有利于白腐病菌的发生和传播。病原体通过流水或昆虫在田间传播。它们在高温、高湿、重土、排水不畅、地势低洼、多雨的年份容易发病。雨后它们立即变得清澈,患病的植物迅速枯萎死亡。连作早播病害严重。
白绢病直到花生荚果扩大到成熟期才出现症状。花生根、荚、茎基部感染后,最初呈褐软腐状,地上根茎中发现白色丝滑菌丝。发病后期出现油菜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死亡,花生荚果腐烂。病菌在高温高湿下开始侵染植物。沙土、连作、密度过高、不通风都有可能导致白丝病的爆发,雨天更严重。当土壤潮湿隐蔽时,病株周围的土壤表面的植物残体和有机质就被一层白色的菌丝体所覆盖。受害植株茎基组织腐烂,皮层脱落,留下纤维组织,病株叶片变黄,边缘焦黄,植株干枯后菌丝逐渐消失;受感染的茎和豆荚长出许多白色菌丝,已经腐烂。
花生白绢病为害症状和发病原因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