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会那么有骨气?
哪位高人教教我吧 展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和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王朝。
明朝,没有汉朝的威武:"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没有宋朝的璀璨:"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没有唐朝的繁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明朝有骨气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点:不和亲
古时候和亲作为重要的政权拉拢手段,汉朝王昭君出塞、隋朝义成公主去突厥、唐朝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等等,这些都是例子,包括后面的清朝更是把和亲发挥到了极致。
唯独明朝从不和亲,明朝是朱元璋创立的,朱元璋时期是不可能和亲的,因为明朝和元朝不死不休,更是打出口号: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明朝的任务就是彻底消灭掉这些胡人,和亲是不可能了。
正是有这样的思想,虽说明朝到了后期不再是那么强大了,也从来不拿女人做文章,当时人们有一种和亲就是辱国的意识,堂堂明朝公主外嫁藩国是绝对的耻辱,宁可战,绝不和亲!
第二点:天子守国门
虽说朱元璋把蒙古人赶到草原上放羊去了,但是他们在中原过习惯大爷的生活了,有人伺候,不用劳动就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谁愿意到草原上过苦日子,他们时时刻刻还做着打回中原的美梦,频频的南下骚扰明朝,明朝组织大军征讨时,他们直接跑的无影无踪十分让人头痛。
朱元璋就派自己的儿子朱棣去北边亲自镇守,到了朱棣当了皇帝后,直接迁都北京,几次亲征,拿出不灭绝他们誓不罢休的态度。
第三点:君王死社稷
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天灾不断,明朝境内各种起义军不断,最后李自成兵临城下提出只要明朝皇帝答应封他为王,并给他黄金百万两,他就向明朝皇帝称臣,且出兵对付后金,一般换做任何一个朝代都会爽快答应。
但是作为明朝皇帝朱由检却不同意,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勾芡偷生,但是对不起列祖列宗,随后杀光女儿老婆,防止他们城破后收到侮辱,更是留下任贼分割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言,随后自杀身亡,这种气节让无数人敬佩。
"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这就是明朝的骨气。
扩展资料
天子守国门
朱棣迁都的意义很重要,他是从南京迁都到北京的。
在当时北京被称为幽燕之地,与南京的安乐窝相比北京差太远了,说是荒凉也不为过,但是朱棣毅然决然的迁都到北京。南京可能会比较安乐,但是身处南京很容易丧失对北方的统治,北方蛮子也会趁机骚扰北方。因此朱棣决定迁都北京,君王誓死捍卫江山社稷。
君王死社稷
崇祯十七年,这一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在北京城上吊自杀,以身殉国。北京被攻破前,崇祯完全可以南迁到南京,继续延续大明,之后伺机杀回北京。但是明末大臣纷纷抨击此提议,希望皇帝可以坚守北京城,坚持君王死社稷。
最终崇祯还是决定在北京上吊自杀,死前留下遗言:“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这就是明朝皇帝,战斗到最后一刻也不投降,也不接受割地求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
同时国内...文化上程朱理学趋於成熟完善;政治上汉人主政,因蒙元的关系,国内各民族趋於同化,民族矛盾缓和;军事上对周边地区处於优势(万历三大征);经济上则因政府政策趋於外向,发展平稳.再加上从朱元璋开始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一系列制度......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明朝想签不平等条约都没的签啊...
再一个,明朝历代朝廷都有贤臣良将.明朝有好几位皇帝动辄十几年几十年不上朝的,但是国家政务依然处理地井井有条.
当然,你说的被俘虏的明英宗,不是他有骨气,有他背后的于谦有本事.蒙古人想拿他勒索明朝廷,但是当时的宰相于谦不吃这套,坚持与蒙古人作战,最后他们没辙才放了明英宗.
至於上吊的崇祯皇帝...这个人是个理想主义者,空有抱负而却实干能力.当然,他能够上吊,能够留下"文武皆可杀,勿伤百姓一人"的话也是跟他幼年经历和后来施政不利有很大的关系......
明朝是理学的极盛期,读书人受其思想感染,保持高度的人格尊严和气节。虽然后期心学的思想开始蔓延,理学遭到巨大冲击,社会开始剧烈变革,但传统理学的地位始终有一定保持。东林党就主张理学思想。
清朝的理学是被统治者阉割过的,主要是培养人的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