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时第一排的士兵冒死往前冲,究竟是为什么呢?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二首》曹松
在冷兵器的古代,每当发生战争,双方都是你来我往的相互攻伐。血淋淋战场充斥了整个古代史,而无数的士兵为了那些君王的目标,也丧生在一场场残酷的战争之中。
可是,既然战场如此残酷,尤其是伤亡率非常高的攻城战时,第一排的士兵为什么还要冒死往前冲呢?
一、战场命令强制士兵服从
从周朝开始,就有了征兵这种兵源形式。这些士兵平时只是种地的农民,一旦君王想要发动战争,就要提前征兵,然后开赴战场。这些士兵即使不愿意参加也不行,他们不但受到家人子女生命的要挟,更是把打仗当成了一种“义务”。
诸侯和领主觉得,农民在当地属于“私产”,对于不听令的士兵,他们有权直接处理掉。没上战场之前,这些士兵已经有了“必须服从”指挥的思想准备。毕竟战场上不但有心狠手辣的督战队,而且就算在第一排,也不一定会死。当然,这种制度到后来产生的募兵制以后,有所缓解,毕竟募兵是有“工资”的,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职业操守。
所以说,作为古代士兵,不论在第几排,他们已经在心理上接受了服从命令的要求了。
二、军法使士兵渴望军功
从春秋时代的商鞅变法开始,秦国最早由了军功授爵这种独特的战争形式。虽然在此之前,得到军功的人也会受到赏赐,但是这种赏赐根本不固定,完全随首领心情。而商鞅的法律把这种军功进行了严格规定,并且细化划分。
在得到明确会施行的答案以后,所有不得已参加战争的秦国士兵发现,只要得到军功,那么参战并不是一件坏事。在强大军功诱惑之下,士兵们作战非常英勇,比如根据《商君书》记载:
士兵五人一组,如果有人逃跑或犯军法,四人担责。而如果这些人斩首敌人,那么就可以免罚。如果士兵斩首多了,那么就会进爵。杀多少敌人,进爵多少,怎么升职,这些秦法都有明确规定。
这就犹如现代大型公司的进阶制度一样,不但激励了集体成员的战斗力,更是用一种阶梯式的鼓励来激发每个人最大的潜能和积极性。
在秦国施行军功授爵多年以后,很多百姓甚至都会达到了闻战则喜,越战越勇的情形,这不得不说,秦国的虎狼之师产生,跟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随后,各国都开始模仿秦国的方式,这种军功授爵制度一直向后延续了上千年。
所以,在此种制度下,站在第一排的士兵却是得到军功机会最大的一批人。他们不但可以最先击杀敌人,甚至还可以有机会获得击杀敌人将领、第一个登上城墙、击毁敌方器械、夺旗等大功,获得的爵位功劳更大,自然毫不畏惧了。
三、精锐防御带来自信
其实古代在打仗之前,将领们自然都会有排兵布阵的安排,而往往第一个方阵的士兵却是最精锐装备最好的人。这是因为,古代打仗时,士兵往往参差不齐,他们的水平和战斗经验也有很大不同。这其中有多次参战的老兵,也有第一次参战的新兵,甚至还有临时掳掠来的百姓和俘虏。
只有把最忠心最精锐的士兵放在第一排时,才有可能在第一次冲锋时产生效果。如果两方对战,一方一下就将另一方冲破,那么就会产生兵败如山倒的局面,而精锐士兵必定有着强大的自信和勇敢,可以压住阵脚。
另外,古代打仗时,很多士兵都没有武器,更别提什么护甲和盾牌了,很多人都是临时征召而来。试想一下,让一群光着身子的人拿着锄头的士兵上阵,一接触肯定会被冲散。所以既然前排是最精锐的士兵,那么他们的武器和盾牌甲胄也是最好的,他们做着攻城略地的危险事,当然要拿最优的资源。
四、兵法的精妙使前排存活率并不一定很低
中国古代的战争其实很讲究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从孙武到孙膑,从吴起到韩信,再到后来的诸葛亮、刘伯温,他们个个深谙兵家战争之道,在这些将领的智慧指挥下,古代战争策略层出不穷,花样百出。
其实,古代的战争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双方拿矛简单胡戳,其中还有各种围攻埋伏、远攻车冲,侧翼包抄、围点打援。就拿攻城来说,攻方往往会在围住城池以后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做很多攻城器械,进行水攻、火攻、地道偷袭、诈降离间等各种形式。这样的情况下,在第一排攻城的士兵并不一定是最先阵亡的那些,他们的生存率也并不会特别的低,这也给了第一排士兵很多心安。
所以说,古代战场上,第一排士兵在强制命令下,有丰富的经验,带着精锐的武器防具,在军功的激励下,敢于在变幻莫测的战场上冒死冲锋,实在是情有可原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古代打仗第一排的士兵明知必死,还争着向前冲,主要有几个原因:
1,有些头排士兵是罪兵,一旦战死或立功,个人的罪名丶家庭的罪名,就会得到赦免。
2,有些排头兵的家庭,十分贫困。一旦该士兵战死或立功,该士兵及家人,将会得朝廷给予的田宅奖赏、赋税减免等多方面的好处。
3,有些排头兵武艺不错,因此信心挺足。他们有信心冲锋在前,为自己争得军功,为家族争得荣誉!正所谓富贵险中求!
4,当国家面临危机时,总会有勇敢又有担当的勇士,甘于以身殉国,这些勇士,都会争着当排头兵。
最后,军队是有督战队这种特殊的兵种存在的。如果动员和利益都没能打动士兵的话,那么督战队就该发挥作用了。这个兵种的存在不是为了杀敌,而是专门杀逃兵和怯战的人。在战斗中,他们就会在队伍里起到监督的作用,如果发现有不愿意战斗的士兵,甚至是逃跑了的士兵,那么他们会把这些人就地正法,在稳定军心的同时,也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
《明史》中写道:“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这句话非常好理解,要是将领敢不顾士兵的性命先跑,就杀掉那个将领;要是(前面的)军队不顾打头的将领先跑,后面的士兵就杀掉前面的。既然横竖都是死,与其被自己人杀死,不如努力杀敌,赢取胜利。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古代争当排头兵的士兵,各有各的原因。但是作为军人,要想在战场上有尊严地活着回来,就得有争当排头兵的勇气。
上了战场的军人,只有舍生忘死,与敌人殊死战斗,杀光敌人后,才有机会死中得活,与亲友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