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志无以成学”出自《诫子书》,这是谁写的?
诸葛亮在五丈原知自己大限将至,遂写给儿子一封信,名叫《诫子书》。信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关键字,就是静。修身要静,致远也要宁静,学也必须静,文章主旨谈的是君子的行为,可见君子之行,静的分量是很大的。很多人对静的解释是心态和心绪的沉着、平静、不急不躁,也就是内心的平静,这很鸡汤!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当年之死,难不成是没有听从父亲让他心静如水的要求 ,不死守德阳,出城与邓艾决战,最终导致身死!这当然需要就事论事了。
我们知道,绝不仅仅是一个“内心的平静”,就能将修身、学习、致远全部摆平。我们先来看修身是什么?绝不是百度查来的“修养身心”,那等于没说。按儒家思想体系,“格致修齐平”来看,这是给个人成功立业,规划好的一个发展成长历程。修身,就是让自身强大起来,成才成器,修身追求的个人成功,个人成功了才能去承担家庭乃至国家的重担和使命!追求个人成功,学习是实现修身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了,所以诸葛亮说“夫学须静”,静是要求学习的时候排除干扰才能集中注意力,这才是重点!修身和学习是对静的要求都基本是一样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搞明白此处的静的主旨,就要搞清楚所谓的“致远”是何意?致远者,一说:凝神,致力于远大理想;一说:将有价值的事业推行久远;
回到文中,俭以养德和淡泊明志表达的是一样的东西,宁静致远也和静以修身一脉相承的(诸葛的文章本就逻辑严明,全是套路)。所以,此处的宁静,依然是要求人排除干扰集中精神,通过学习,做强自己,非如此不能去追逐自己远大的志向并将之推行久远造福天下苍生,人生要勇猛精进啊!
如此,静的主旨在于集中精气神,开创勇猛精进的人生,所以诸葛在下文中说“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不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吗,我们不能怠慢,不能险躁,要励精图治,要沉得住气,要成竹在胸,最后,告诫我们更不能浪费时间、浪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