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及答案
展开全部
高一往往起到一个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对于 高一语文 ,往往在平时要怎样做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我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颤栗/颤抖 沁园/分泌 湖畔/叛变
B. 长篙/蒿草 遏制/拜谒 悄悄/悄然
C. 峥嵘/狰狞 强劲/干劲 押解赴京/解甲归田
D.百舸/磕绊 漫溯/宿愿 差可告慰/鬼使神差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A项,zhàn/chàn,qìn/mì,pàn;B项,ɡāo/hāo,è/yè,qiāo/qiǎo;C项,zhēng,jìnɡ/jìn,jiè/jiě;D项,ɡě/kē,sù,chā/chāi。
答案:B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著名作家翟泰丰曾在评论臧克家诗作的《融抒情与哲理于一体的世纪画卷》一文中指出:“如果说对人生哲理抒发得境界最高的,要算《有的人》这首现代诗,这是响遍祖国大地的名著力作。这首诗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诗又是那么潇潇洒洒,铿锵有力,字字力透纸背,句句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了人生真谛。”
A.淋漓尽致 B.栩栩如生
C.铿锵有力 D.力透纸背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淋漓尽致”形容 文章 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B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来论述“人生伟大与丑恶”不妥,可改为“入木三分”。C项,“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D项,“力透纸背”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答案:B
3.下列 句子 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12月7 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八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 3 点半进入前海深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
B.高校 毕业 生 “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
C.能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关键是党的领导是否正确,政府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离CBA 赛季常规赛开战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佛山男篮计划在近两天内试训新的外援,试训情况如果理想,球队将会换掉队中现有的外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看到”与“欢迎”不能搭配。 B项,句式杂糅,“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与“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两句杂糅,选用一种说法即可。D项,语序不当,“如果”应放在“试训情况理想”前。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 故事 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③④⑤①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③④①⑤ D.②③④⑤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②句,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第③句是对前文原因的表述。第④句假设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第①句举例论证,同时也是对前文假设论证的进一步说明。第⑤句,得出结论,收结全文。
答案:C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趣执之,无使得遁 趣:赶快、赶紧
B.墨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C.素疾大户兼并 疾:害怕、担心
D.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 衔:衔接、相接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B项,墨:引申为黑,又引申为贪污,“墨者”即贪官污吏。C项,疾:憎恨。D项,衔:仇恨。
答案:A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宜以南京清秩处之 之二虫又何知
B.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D.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常见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这。B项,介词,在/表被动,被。C项,均为连词,于是,就。D项,介词,凭借……身份/连词,表因果,因为。
答案:C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正面表现海瑞“刚正果敢”的一组是(3分)( )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③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④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⑥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①表现的是清廉;④是侧面表现;⑥是文章中的负面事例。
答案:D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海瑞任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仅仅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无人敢言,只有海瑞上疏。皇帝见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并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很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就恶人先告状,上疏诋毁海瑞。海瑞也多次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C项,最后一句“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说法不符合原文。
答案:C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乡试中举人后,代理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举”、“署”“迁”各1分)
(2)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所辖地区,路过淳安,县里用来招待的东西很少,(海瑞)直言本县太小,容纳不下都御史的车马。(“行”、“抗言”各1分,句意1分)
(3)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海瑞被改调去南京任粮储之职。(“已而”、“庇”、“鱼肉”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是琼山人。乡试中举人后,代理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糙米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 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所管辖的地区,路过淳安,县里用来招待的东西很少,(海瑞)直言本县太小,容纳不下都御史的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望,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总督、巡抚等大官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没有人敢说时政的,只有海瑞上疏(劝阻)。皇帝读了海瑞的疏, 十分愤怒,把它扔在地上,对左右大臣说:“快把他逮捕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儿女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他)是不会逃跑呀。”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内容感动而叹息。
隆庆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隶属的官员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 离职 而去。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 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监织造,因海瑞来而减少了车马与随从。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家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所以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又裁减邮传冗费,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的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海瑞改调去南京任粮储之职。海瑞将到新任上去,正遇上高拱掌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因此以病为托辞,回到琼山老家。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政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众官员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诏安慰抚留,不允许他退休。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朝廷追赠海瑞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远 和 近
顾 城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表现主旨,作者运用了对比的 方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 反思 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答案:(1)这首诗写了人心的冷漠,人与人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错位(矛盾),现实(物理)距离很近的人,心与心的距离很远。(2分)表达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2分)
(2)“你”同“我”对比,“看我”同“看云”对比,“你”和“我”的距离与“你”同“云”的距离对比。(结合诗句分析,每点1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______________,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2)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答案: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戴望舒《雨巷》)
答案: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联想与审美
童庆炳
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力主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的音乐、绘画、舞蹈等。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女所弹的声音,就是用各种联想的意象来描写来表现的,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理论家根据这样一些事例,认为人们喜爱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愉悦,并不是因为欣赏声音本身的和谐等,而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意象(即联想)。
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不但与联想无关,而且联想还会妨碍审美体验。在他们看来,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而不在内容,欣赏者不能靠题材唤起的联想来获得美感。反之,只能在摒弃联想的情况下,靠对艺术形式的直观以获取美感。要是在欣赏这些艺术时产生联想,那恰好是走出了艺术境界,进入了实用境界,审美体验就丧失殆尽。他们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只有让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个独立的意象上面凝神于一,不左顾右盼,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而联想则使欣赏者精神不集中,从而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所以联想是妨碍审美体验的。
联想究竟是有助于审美体验还是妨碍审美体验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两点来把握它:
第一,应该把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区别开来。非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自由联想,这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杂乱的、不定向的联想。英国美学家布洛称这种联想为“非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实用情感与审美对象所展示的情境不相融合,从而与审美无关。譬如:当我们心中想到船时,便想到它航行的海,想到海便想到风暴等等。尽管这种联想是对一种接近事物的联想,人们是容易理解的,但它没有定向性,没有主旨,不能构成审美的情境,因而是与审美无关的非审美性联想。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它的最大特点是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按一定的情致、具有定向选择、沉入整体情境的联想就是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人的心灵自由的一种表现,它给人带来美感的愉悦。布洛称审美联想为“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情感与审美对象本身的情感是相融化的,不是隔离、孤立的。由此看来,笼统地说联想可以解释审美体验是不对的,只有审美联想才与审美体验相关,只有用审美联想才能解释审美体验。
第二,应该考虑到美有“依存美”和“纯粹美”的区别。“纯粹美”就是重形式的美,某些艺术品种,由于社会历史等各种原因,内容已淡化,人们直接感知到的仅是线、形、色、光、声、质等媒介及其组合方式,如图案画、花边装饰、建筑、陶瓷造型等等,就是以形式感取胜的“纯粹美”,对于这些艺术品的欣赏,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要是运用联想,就会离开特定的艺术世界,审美体验也就立刻消失了。与审美联想相契合的往往是“依存美”。所谓“依存美”就是重内容的美,像小说、戏剧、 散文 和古典诗歌等等,人们欣赏这类艺术品,就不能不借助审美联想,只有在审美联想中,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和形象体系,才能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呈现出来,而欣赏者也才能沉入艺术世界,并获得审美愉悦。审美联想是审美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可缺少的。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
A.作者认为人们从音乐中获得愉悦,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联想。
B.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和自由联想,分别与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相类似。
C.审美联想给人美感的愉悦,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是它的最大特点。
D.对于以形式感取胜的艺术品的欣赏,仅仅凭审美联想是不够的,还要依靠艺术直觉。
E.文章认为,运用何种联想方法是由审美对象属于“依存美”还是“纯粹美”决定的。
解析:A项,张冠李戴,原文是“有的理论家”,而不是作者。D项,原文说“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E项,无中生有,“依存美”或“纯粹美”决定的是要不要联想的问题,而不是联想方法的问题。
答案:BC
13.下列不属于“非审美联想”的一项是(3分)( )
A.见到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官窑瓷器,就联想到它比金子还值钱。
B.见到西湖中鱼儿游动,就联想到今天晚餐也许会有红烧鲤鱼。
C.读到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就联想到花匠用剪子精巧地把柳叶剪成绿丝绦。
D.读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联想到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飞行器绕月飞行。
解析:C项联想的内容,仍处在一首清新的咏柳诗的情境中,是按诗所提供的独特情感,定向地进行联想的。其他三项则纯属随意的、无定向的、不受控制的联想。
答案:C
14.请概括某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与联想无关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第2段,某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与联想无关的理由有二: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不在内容,不能靠联想来获得美感;欣赏时注意力专注于审美对象,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
答案:①从审美对象看: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不在内容,不能靠联想来获得美感。(2分)
②从审美过程看:欣赏时注意力专注于审美对象,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2分)
15.根据文意,指出怎样才能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及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从全文可知,想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需运用正确的联想方法,把握审美对象的特性。
答案:①运用正确的联想方法:不能用非审美联想去欣赏,只有借助审美联想才能带来审美愉悦。(2分)
②把握审美对象的特性:属于“依存美”的艺术作品,要借助审美联想;属于“纯粹美”的艺术作品,则要靠艺术直觉。(2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颤栗/颤抖 沁园/分泌 湖畔/叛变
B. 长篙/蒿草 遏制/拜谒 悄悄/悄然
C. 峥嵘/狰狞 强劲/干劲 押解赴京/解甲归田
D.百舸/磕绊 漫溯/宿愿 差可告慰/鬼使神差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A项,zhàn/chàn,qìn/mì,pàn;B项,ɡāo/hāo,è/yè,qiāo/qiǎo;C项,zhēng,jìnɡ/jìn,jiè/jiě;D项,ɡě/kē,sù,chā/chāi。
答案:B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著名作家翟泰丰曾在评论臧克家诗作的《融抒情与哲理于一体的世纪画卷》一文中指出:“如果说对人生哲理抒发得境界最高的,要算《有的人》这首现代诗,这是响遍祖国大地的名著力作。这首诗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诗又是那么潇潇洒洒,铿锵有力,字字力透纸背,句句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了人生真谛。”
A.淋漓尽致 B.栩栩如生
C.铿锵有力 D.力透纸背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淋漓尽致”形容 文章 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B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来论述“人生伟大与丑恶”不妥,可改为“入木三分”。C项,“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D项,“力透纸背”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答案:B
3.下列 句子 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12月7 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八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 3 点半进入前海深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
B.高校 毕业 生 “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
C.能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关键是党的领导是否正确,政府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离CBA 赛季常规赛开战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佛山男篮计划在近两天内试训新的外援,试训情况如果理想,球队将会换掉队中现有的外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看到”与“欢迎”不能搭配。 B项,句式杂糅,“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与“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两句杂糅,选用一种说法即可。D项,语序不当,“如果”应放在“试训情况理想”前。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 故事 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③④⑤①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③④①⑤ D.②③④⑤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②句,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第③句是对前文原因的表述。第④句假设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第①句举例论证,同时也是对前文假设论证的进一步说明。第⑤句,得出结论,收结全文。
答案:C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趣执之,无使得遁 趣:赶快、赶紧
B.墨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C.素疾大户兼并 疾:害怕、担心
D.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 衔:衔接、相接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B项,墨:引申为黑,又引申为贪污,“墨者”即贪官污吏。C项,疾:憎恨。D项,衔:仇恨。
答案:A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宜以南京清秩处之 之二虫又何知
B.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D.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常见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这。B项,介词,在/表被动,被。C项,均为连词,于是,就。D项,介词,凭借……身份/连词,表因果,因为。
答案:C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正面表现海瑞“刚正果敢”的一组是(3分)( )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③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④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⑥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①表现的是清廉;④是侧面表现;⑥是文章中的负面事例。
答案:D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海瑞任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仅仅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无人敢言,只有海瑞上疏。皇帝见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并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很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就恶人先告状,上疏诋毁海瑞。海瑞也多次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C项,最后一句“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说法不符合原文。
答案:C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乡试中举人后,代理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举”、“署”“迁”各1分)
(2)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所辖地区,路过淳安,县里用来招待的东西很少,(海瑞)直言本县太小,容纳不下都御史的车马。(“行”、“抗言”各1分,句意1分)
(3)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海瑞被改调去南京任粮储之职。(“已而”、“庇”、“鱼肉”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是琼山人。乡试中举人后,代理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糙米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 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所管辖的地区,路过淳安,县里用来招待的东西很少,(海瑞)直言本县太小,容纳不下都御史的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望,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总督、巡抚等大官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没有人敢说时政的,只有海瑞上疏(劝阻)。皇帝读了海瑞的疏, 十分愤怒,把它扔在地上,对左右大臣说:“快把他逮捕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儿女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他)是不会逃跑呀。”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内容感动而叹息。
隆庆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隶属的官员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 离职 而去。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 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监织造,因海瑞来而减少了车马与随从。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家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所以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又裁减邮传冗费,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的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海瑞改调去南京任粮储之职。海瑞将到新任上去,正遇上高拱掌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因此以病为托辞,回到琼山老家。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政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众官员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诏安慰抚留,不允许他退休。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朝廷追赠海瑞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远 和 近
顾 城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表现主旨,作者运用了对比的 方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 反思 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答案:(1)这首诗写了人心的冷漠,人与人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错位(矛盾),现实(物理)距离很近的人,心与心的距离很远。(2分)表达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2分)
(2)“你”同“我”对比,“看我”同“看云”对比,“你”和“我”的距离与“你”同“云”的距离对比。(结合诗句分析,每点1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______________,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2)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答案: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戴望舒《雨巷》)
答案: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联想与审美
童庆炳
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力主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的音乐、绘画、舞蹈等。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女所弹的声音,就是用各种联想的意象来描写来表现的,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理论家根据这样一些事例,认为人们喜爱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愉悦,并不是因为欣赏声音本身的和谐等,而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意象(即联想)。
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不但与联想无关,而且联想还会妨碍审美体验。在他们看来,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而不在内容,欣赏者不能靠题材唤起的联想来获得美感。反之,只能在摒弃联想的情况下,靠对艺术形式的直观以获取美感。要是在欣赏这些艺术时产生联想,那恰好是走出了艺术境界,进入了实用境界,审美体验就丧失殆尽。他们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只有让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个独立的意象上面凝神于一,不左顾右盼,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而联想则使欣赏者精神不集中,从而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所以联想是妨碍审美体验的。
联想究竟是有助于审美体验还是妨碍审美体验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两点来把握它:
第一,应该把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区别开来。非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自由联想,这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杂乱的、不定向的联想。英国美学家布洛称这种联想为“非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实用情感与审美对象所展示的情境不相融合,从而与审美无关。譬如:当我们心中想到船时,便想到它航行的海,想到海便想到风暴等等。尽管这种联想是对一种接近事物的联想,人们是容易理解的,但它没有定向性,没有主旨,不能构成审美的情境,因而是与审美无关的非审美性联想。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它的最大特点是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按一定的情致、具有定向选择、沉入整体情境的联想就是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人的心灵自由的一种表现,它给人带来美感的愉悦。布洛称审美联想为“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情感与审美对象本身的情感是相融化的,不是隔离、孤立的。由此看来,笼统地说联想可以解释审美体验是不对的,只有审美联想才与审美体验相关,只有用审美联想才能解释审美体验。
第二,应该考虑到美有“依存美”和“纯粹美”的区别。“纯粹美”就是重形式的美,某些艺术品种,由于社会历史等各种原因,内容已淡化,人们直接感知到的仅是线、形、色、光、声、质等媒介及其组合方式,如图案画、花边装饰、建筑、陶瓷造型等等,就是以形式感取胜的“纯粹美”,对于这些艺术品的欣赏,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要是运用联想,就会离开特定的艺术世界,审美体验也就立刻消失了。与审美联想相契合的往往是“依存美”。所谓“依存美”就是重内容的美,像小说、戏剧、 散文 和古典诗歌等等,人们欣赏这类艺术品,就不能不借助审美联想,只有在审美联想中,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和形象体系,才能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呈现出来,而欣赏者也才能沉入艺术世界,并获得审美愉悦。审美联想是审美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可缺少的。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
A.作者认为人们从音乐中获得愉悦,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联想。
B.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和自由联想,分别与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相类似。
C.审美联想给人美感的愉悦,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是它的最大特点。
D.对于以形式感取胜的艺术品的欣赏,仅仅凭审美联想是不够的,还要依靠艺术直觉。
E.文章认为,运用何种联想方法是由审美对象属于“依存美”还是“纯粹美”决定的。
解析:A项,张冠李戴,原文是“有的理论家”,而不是作者。D项,原文说“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E项,无中生有,“依存美”或“纯粹美”决定的是要不要联想的问题,而不是联想方法的问题。
答案:BC
13.下列不属于“非审美联想”的一项是(3分)( )
A.见到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官窑瓷器,就联想到它比金子还值钱。
B.见到西湖中鱼儿游动,就联想到今天晚餐也许会有红烧鲤鱼。
C.读到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就联想到花匠用剪子精巧地把柳叶剪成绿丝绦。
D.读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联想到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飞行器绕月飞行。
解析:C项联想的内容,仍处在一首清新的咏柳诗的情境中,是按诗所提供的独特情感,定向地进行联想的。其他三项则纯属随意的、无定向的、不受控制的联想。
答案:C
14.请概括某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与联想无关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第2段,某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与联想无关的理由有二: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不在内容,不能靠联想来获得美感;欣赏时注意力专注于审美对象,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
答案:①从审美对象看: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不在内容,不能靠联想来获得美感。(2分)
②从审美过程看:欣赏时注意力专注于审美对象,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2分)
15.根据文意,指出怎样才能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及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从全文可知,想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需运用正确的联想方法,把握审美对象的特性。
答案:①运用正确的联想方法:不能用非审美联想去欣赏,只有借助审美联想才能带来审美愉悦。(2分)
②把握审美对象的特性:属于“依存美”的艺术作品,要借助审美联想;属于“纯粹美”的艺术作品,则要靠艺术直觉。(2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11111
2024-11-15 广告
2024-11-15 广告
作业指导书是一种专门编写的指导性文件,用于完成某一项或同一类型的工作。它是根据设计图纸、制造厂说明书、相关的验评标准、编写人员现场所积累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实用的施工工艺所编写的。定义和作用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阐明...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11111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