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突然不想上学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最近一段时间我接到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求助,孩子突然不想上学了,有小学高年级学生,也有初高中生和大学生。家庭的重心是孩子,孩子的重心就是学习。有娃不上学,仿佛整个家都失去了重心,失去了日常的节律,可愁坏了家长。你身边有不想上学的孩子么,你是怎么做的?
我讲个不想上学孩子的故事。
01病好了,却不想再上学
时间飞回到十几年前。好朋友方方打电话,说孩子一个月没去上学了,请我出马把她搬回学校。
小雪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从小特别乖。小雪如愿进入当地有名的初中,班主任和学科老师搭配没得说。学校离家很近,不用接送,太让人省心了!方方和老公放心地忙自己的事业。升职、加薪、评职称都水到渠成,方方还出了自己的书。一切都那么好。
一天,小雪感冒了,要在家休息几天,方方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但还是帮她请了假。这期间有同学来看小雪,带来帮她记的笔记和作业,她说下周就去上学。周日晚上,方方见小雪反复整理书包,为上学做着准备,她计划周一去送小雪上学,也和老师见个面交流一下。
周一早上,方方一早就把饭做好了。闹钟响了无数遍,也不见小雪出来。眼看就要迟到了,方方去喊小雪,见她头蒙在被子里一动不动。方方急得想跳脚,但还是按捺住脾气摸摸她脑门,看是不是又发烧了。方方摸了满手泪水,原来小雪躲在被子里哭。
从此,小雪没去上学。问她什么时候去上学,她说明天去,下周去,后来就不说了;开始还接同学电话,后来就不接了。她很少出屋,把书从包里掏出来,装回去,看得出她想学习,但看不进去书,默默地躺着,饭也吃得少了。看着孩子日渐消瘦,妈妈心疼得不得了。
方方与班主任沟通了解了孩子在校情况,没有特殊事件,没挨老师批评,也没与同学闹矛盾。小雪成绩中等,初二增加了物理学科后,感觉到难,压力有点大。方方听了老师的话,知道没遇到什么大事,松了口气。但方方也不理解,现在孩子咋这么娇气,生活条件这么好,学习上遇到这点困难就不去上学了?
方方想和我讨个秘方,让孩子重回学校。我对方方说,孩子遇到的困难应该比她以为的大。孩子天生有亲社会性,更愿意按主流社会的要求随大流做事,比如跟大家一起去上学。如果不是遇到的困难特别大,不会退回到家里来。孩子压力大应该有一段时间了,生病只是一个退回家庭的借口。在生病期间离开压力源,心理得到缓解。她反复整理书包,可能是内心挣扎,试图重新回到学校,但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她看到别人去上学,自己也很难受,就像成年人失业在家,失落又内疚。
我请方方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可能短时间内回不到学校。她得稳住心沉住气,接受孩子的现状,再从小处着手,帮她慢慢找回上学的信心和勇气。方方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也开始试着理解孩子。
方方不再催孩子上学,帮孩子请了假,看她在纸上涂鸦,就帮她把小时候的画夹子找出来,由着她画。她怕出门遇到同学,方方就带着她去北京住在姑姑家。在陌生的城市,小雪终于有勇气走出家门,在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走走停停,画画速写。就在这写写画画走走停停中,小雪的脸色重新红润起来。
半年之后,小雪说她想上学,但不想回到原来的学校。方方知道孩子还不想碰上同学,就帮她转了离家远一点的中学。小雪慢慢适应学校生活,在新学校里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习,后来考取了一家美术学院。现在小雪就职于当年曾经流连忘返的那家博物馆。小雪说,特别感谢妈妈曾经带着她在这里重新找回自己。
一个小雪回到了学校,还有很多个“小雪”留在家里。
02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想去上学
十几年前,有孩子不想上学还算偶发事件,但在现在已变成了常见问题。
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朋友直接间接咨询孩子不上学的问题。我有个在医院精神科工作的同学,他们的门诊每天接诊十几个不去上学的青少年。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辍学在家的青少年约有5000万+,其中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不仅普通学校,即使著名大学,也有突然辍学无法完成学业的案例。孩子不上学,已经成了最近几年青少年咨询中最常见的问题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思考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我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压力和期待
不管小时候学习好不好的父母,都对孩子的学习抱很大期望。曾经学习好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好生活都是自己勤奋努力换来的。曾经学习不好的父母会说,我就是因为学习不好,才吃这么多苦,现在给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一定要好好学习。孩子的成绩就像父母的KPI,孩子成绩好,光耀门楣;孩子学习不好,家长觉得抬不起头。
另外,父母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焦虑和压力也会投射给孩子。近20年来,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更迭,不确定性让家长焦虑无比。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唯一能抓得住的东西。大家有个共同又执着的信念:只有学习好,才有好未来。为了孩子学习好,家长不惜代价。
很多家庭孩子放学后的对话中,一家人说的10句话,有6句是父母对孩子说的,围绕着“作业写完了吗”;3句话是孩子对父母说的,是问作业或吃饭;1句话是父母之间说的,内容离不开“你去看看孩子的作业”。有些家长的业余生活全部用来陪着孩子学习,学习即全部家庭生活。
这样的压力也会从学校的方方面面压过来。小升初、初中的学业适应、中考、高中学业适应、高考……老师抓得紧,学业评价维度相对单一。许多孩子在这样的比较和碾压中,亚历山大,在不断的挫败感中丧失信心。孩子们变得习惯性无助,他们逃避或放弃,在原地等待。
孩子自身动力不足
现在孩子生活条件好了,每个孩子都能吃饱喝好,有机会接受教育,可以轻松生活。父母这一代曾经为改变命运而奋斗,愿意“学海无涯苦作舟”。父母和老师用“学习需要吃苦,改变命运”来教育孩子,已经无着力点。孩子不想改变命运,也不想吃苦,他们想要更有趣,想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学习就变成了家长和老师重视,需要吃苦,但与孩子自己无关的事儿,孩子哪里来的动力?
动力就像马达,是做成一件事很重要的因素。在学习之海上,没有动力的孩子像一叶没有发动机的扁舟,被波涛拍打的筋疲力尽。家长和老师们看着孩子学习没有动力,常常愤怒无奈,但你有没有想过,此刻的孩子们其实比我们更累。看看这些孩子蜡黄的小脸儿,就知道他们内心有辛苦。如果有一点能量,孩子们都愿意和同伴在一起的。
不上学不是突发事件,只是你没发现
表面上看,孩子是突然不去上学的,但其实这并不是突发事件。孩子的压力和不适应已经累积了一段时间,只是家长粗心和忙碌没有发现。生活中的诱因把这件事变成显性事件摆在桌面上而已。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与同学发生矛盾都可能诱发孩子不去上学。也有些孩子因为生病获益,不再想上学。孩子没有动力,也没发展出能力处理眼前的困难。这些问题积攒下来,会给孩子带来持续的压力。偶发事件,成为压倒孩子上学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孩子离开学校。
孩子上学这件事,就像大家集体登上了一艘船。这艘船样式普通,行进速度也不快,但每个中途下船的孩子,再想重新上船,难度都是之前的若干倍。有的孩子可能再也没有勇气和机会上船。我在精神科的同学那了解到,离开学校半年以上的中小学生,重返校园的概率非常低。
03孩子不上学,家长怎么做
面对孩子不去上学,家长们存在认知误区,行动也往往存在两个极端。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去上学,是故意的,这些的家长常常暴怒,对孩子施以语言暴力。这些家长不知道孩子也痛苦,他正面临了一个人生中的重大困难和挫折。家长的暴力可能让孩子离学校更远。也有的家长为了孩子重新去上学而讨好孩子,答应各种要求。有的孩子“去上学”当成威胁家长满足自己无理要求的手段。你要让我去上学,就得给我买手机,买名牌,养宠物……讨好的模式不会把孩子重新送回学校,可能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那么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①接纳现状,重建联结
父母首先得先接受孩子成绩不好、不想上学的现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学霸,不一定非得考上名牌大学,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能力去学习和探索。当年小雪的妈妈允许她重回家庭,带着她重拾画夹,流连于各大场馆的时候,也重新向她发出了信任、接纳、爱和欣赏。这些都是小雪重新成长的营养。
妈妈也会着急,但是她知道这是自己要处理的事儿,她每天记录着孩子走过的路和孩子发生的变化。有一天她打电话对我说,感谢孩子给她一个机会,让她能慢下来,陪着孩子慢慢走,走过这段泥泞,也补上了之前忙于工作忽视掉的甜蜜。
②生涯视角,为心松绑
不去上学,是身处青春期的孩子的叛逆行为,也是他对自己的一次探索。如果家长可以换个视角,可以带孩子跳出当下的困境,从未来看现在,把时间轴拉长,许多问题便有了新的思路。赵昂老师在《通往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到了未来视角,你可以用来带孩子审视当下的困惑。你可以问自己,也可以问孩子:
站在未来十年,看孩子当下的困境,会有什么发现?
十年后的你会对现在的你说些什么?
未来的你会对现在的你说些什么?
十年后,如果重新想起这件事,你会怎么看?
当这样一个难题,放在长远的时光里看,就变成了孩子生命长河里的小浪花。这样家长就容易把孩子的问题梳理出来。就不会死盯着孩子学习这件事不放,会让家庭生活丰富起来,家里的气氛也会轻松起来。
那么我们愿意为十年以后孩子更好的未来做些什么呢?我们试着跟孩子不只谈学习,更不把学习窄化成文化课学习,和孩子聊聊他的兴趣和爱好,谈谈孩子的梦想和对未来的规划。让自己回到父母的角色,支持者的位置,支持孩子成为他未来的样子。
③改变不易,不能心急
当家长看问题的视角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发生改变,你可以开始记录自己的成长和孩子的变化。但是有的家长说,我也想做到,但我做不到啊!看他挺大个子不去上学,在家晃来晃去,烦死了,忍不住想说他。我非常理解这些家长,但问题的发生不是一天能做好的,问题的解决也不会一蹴而就。我们也允许自己暂时做不到,也允许孩子的改变有一个过程。我们从每天不停地说,转变成一天就说一次,从天天说到几天说一次,到不说学习。当你放下焦虑,你能看到孩子的一点点改变。
番外篇
最后分享两个曾经“不去上学”的孩子。
小时候就是学霸,妈妈心目中清北苗子的娜娜,初二辍学。妈妈不甘心,带着她进行各种治疗无果,最后尊重了她的选择。娜娜报考了当地的职业技术学院“3+2”学前教育专业,还选修了第二专业西餐烹饪,在两个专业的学习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吃着女儿做的西餐,看着女儿的笑脸,妈妈不再偏执那个清北梦。
赛赛成绩不好,高二不再去上学,次年参加高职单招考试。在等待开学的几个月,赛赛去购物广场打工。一个月后赛赛被升职为店长。赛赛特别有成就感。妈妈问,当店长,还去上学吗?赛赛说,我要好好上学,不能止步于店长。
写在最后
每个孩子都有社会属性,上学是很多孩子一起走的大路。但孩子从现在到未来,不只有一条路,也不是不能停下来。当孩子无力去上学的时候,他内心的能量很弱。我们允许他停下来歇一歇,也可以先走一段小路,再回到大路,甚至也可以一直走下去。重要的是,家长要用自己的生命之光,带给孩子能量,陪他找到属于他自己的路,通往未来,通往社会,创造价值,看到那个站在未来那个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身边也有不去上学的孩子,或者也有与这些孩子相处的经验,记得给我留言。
我讲个不想上学孩子的故事。
01病好了,却不想再上学
时间飞回到十几年前。好朋友方方打电话,说孩子一个月没去上学了,请我出马把她搬回学校。
小雪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从小特别乖。小雪如愿进入当地有名的初中,班主任和学科老师搭配没得说。学校离家很近,不用接送,太让人省心了!方方和老公放心地忙自己的事业。升职、加薪、评职称都水到渠成,方方还出了自己的书。一切都那么好。
一天,小雪感冒了,要在家休息几天,方方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但还是帮她请了假。这期间有同学来看小雪,带来帮她记的笔记和作业,她说下周就去上学。周日晚上,方方见小雪反复整理书包,为上学做着准备,她计划周一去送小雪上学,也和老师见个面交流一下。
周一早上,方方一早就把饭做好了。闹钟响了无数遍,也不见小雪出来。眼看就要迟到了,方方去喊小雪,见她头蒙在被子里一动不动。方方急得想跳脚,但还是按捺住脾气摸摸她脑门,看是不是又发烧了。方方摸了满手泪水,原来小雪躲在被子里哭。
从此,小雪没去上学。问她什么时候去上学,她说明天去,下周去,后来就不说了;开始还接同学电话,后来就不接了。她很少出屋,把书从包里掏出来,装回去,看得出她想学习,但看不进去书,默默地躺着,饭也吃得少了。看着孩子日渐消瘦,妈妈心疼得不得了。
方方与班主任沟通了解了孩子在校情况,没有特殊事件,没挨老师批评,也没与同学闹矛盾。小雪成绩中等,初二增加了物理学科后,感觉到难,压力有点大。方方听了老师的话,知道没遇到什么大事,松了口气。但方方也不理解,现在孩子咋这么娇气,生活条件这么好,学习上遇到这点困难就不去上学了?
方方想和我讨个秘方,让孩子重回学校。我对方方说,孩子遇到的困难应该比她以为的大。孩子天生有亲社会性,更愿意按主流社会的要求随大流做事,比如跟大家一起去上学。如果不是遇到的困难特别大,不会退回到家里来。孩子压力大应该有一段时间了,生病只是一个退回家庭的借口。在生病期间离开压力源,心理得到缓解。她反复整理书包,可能是内心挣扎,试图重新回到学校,但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她看到别人去上学,自己也很难受,就像成年人失业在家,失落又内疚。
我请方方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可能短时间内回不到学校。她得稳住心沉住气,接受孩子的现状,再从小处着手,帮她慢慢找回上学的信心和勇气。方方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也开始试着理解孩子。
方方不再催孩子上学,帮孩子请了假,看她在纸上涂鸦,就帮她把小时候的画夹子找出来,由着她画。她怕出门遇到同学,方方就带着她去北京住在姑姑家。在陌生的城市,小雪终于有勇气走出家门,在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走走停停,画画速写。就在这写写画画走走停停中,小雪的脸色重新红润起来。
半年之后,小雪说她想上学,但不想回到原来的学校。方方知道孩子还不想碰上同学,就帮她转了离家远一点的中学。小雪慢慢适应学校生活,在新学校里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习,后来考取了一家美术学院。现在小雪就职于当年曾经流连忘返的那家博物馆。小雪说,特别感谢妈妈曾经带着她在这里重新找回自己。
一个小雪回到了学校,还有很多个“小雪”留在家里。
02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想去上学
十几年前,有孩子不想上学还算偶发事件,但在现在已变成了常见问题。
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朋友直接间接咨询孩子不上学的问题。我有个在医院精神科工作的同学,他们的门诊每天接诊十几个不去上学的青少年。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辍学在家的青少年约有5000万+,其中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不仅普通学校,即使著名大学,也有突然辍学无法完成学业的案例。孩子不上学,已经成了最近几年青少年咨询中最常见的问题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思考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我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压力和期待
不管小时候学习好不好的父母,都对孩子的学习抱很大期望。曾经学习好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好生活都是自己勤奋努力换来的。曾经学习不好的父母会说,我就是因为学习不好,才吃这么多苦,现在给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一定要好好学习。孩子的成绩就像父母的KPI,孩子成绩好,光耀门楣;孩子学习不好,家长觉得抬不起头。
另外,父母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焦虑和压力也会投射给孩子。近20年来,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更迭,不确定性让家长焦虑无比。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唯一能抓得住的东西。大家有个共同又执着的信念:只有学习好,才有好未来。为了孩子学习好,家长不惜代价。
很多家庭孩子放学后的对话中,一家人说的10句话,有6句是父母对孩子说的,围绕着“作业写完了吗”;3句话是孩子对父母说的,是问作业或吃饭;1句话是父母之间说的,内容离不开“你去看看孩子的作业”。有些家长的业余生活全部用来陪着孩子学习,学习即全部家庭生活。
这样的压力也会从学校的方方面面压过来。小升初、初中的学业适应、中考、高中学业适应、高考……老师抓得紧,学业评价维度相对单一。许多孩子在这样的比较和碾压中,亚历山大,在不断的挫败感中丧失信心。孩子们变得习惯性无助,他们逃避或放弃,在原地等待。
孩子自身动力不足
现在孩子生活条件好了,每个孩子都能吃饱喝好,有机会接受教育,可以轻松生活。父母这一代曾经为改变命运而奋斗,愿意“学海无涯苦作舟”。父母和老师用“学习需要吃苦,改变命运”来教育孩子,已经无着力点。孩子不想改变命运,也不想吃苦,他们想要更有趣,想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学习就变成了家长和老师重视,需要吃苦,但与孩子自己无关的事儿,孩子哪里来的动力?
动力就像马达,是做成一件事很重要的因素。在学习之海上,没有动力的孩子像一叶没有发动机的扁舟,被波涛拍打的筋疲力尽。家长和老师们看着孩子学习没有动力,常常愤怒无奈,但你有没有想过,此刻的孩子们其实比我们更累。看看这些孩子蜡黄的小脸儿,就知道他们内心有辛苦。如果有一点能量,孩子们都愿意和同伴在一起的。
不上学不是突发事件,只是你没发现
表面上看,孩子是突然不去上学的,但其实这并不是突发事件。孩子的压力和不适应已经累积了一段时间,只是家长粗心和忙碌没有发现。生活中的诱因把这件事变成显性事件摆在桌面上而已。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与同学发生矛盾都可能诱发孩子不去上学。也有些孩子因为生病获益,不再想上学。孩子没有动力,也没发展出能力处理眼前的困难。这些问题积攒下来,会给孩子带来持续的压力。偶发事件,成为压倒孩子上学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孩子离开学校。
孩子上学这件事,就像大家集体登上了一艘船。这艘船样式普通,行进速度也不快,但每个中途下船的孩子,再想重新上船,难度都是之前的若干倍。有的孩子可能再也没有勇气和机会上船。我在精神科的同学那了解到,离开学校半年以上的中小学生,重返校园的概率非常低。
03孩子不上学,家长怎么做
面对孩子不去上学,家长们存在认知误区,行动也往往存在两个极端。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去上学,是故意的,这些的家长常常暴怒,对孩子施以语言暴力。这些家长不知道孩子也痛苦,他正面临了一个人生中的重大困难和挫折。家长的暴力可能让孩子离学校更远。也有的家长为了孩子重新去上学而讨好孩子,答应各种要求。有的孩子“去上学”当成威胁家长满足自己无理要求的手段。你要让我去上学,就得给我买手机,买名牌,养宠物……讨好的模式不会把孩子重新送回学校,可能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那么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①接纳现状,重建联结
父母首先得先接受孩子成绩不好、不想上学的现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学霸,不一定非得考上名牌大学,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能力去学习和探索。当年小雪的妈妈允许她重回家庭,带着她重拾画夹,流连于各大场馆的时候,也重新向她发出了信任、接纳、爱和欣赏。这些都是小雪重新成长的营养。
妈妈也会着急,但是她知道这是自己要处理的事儿,她每天记录着孩子走过的路和孩子发生的变化。有一天她打电话对我说,感谢孩子给她一个机会,让她能慢下来,陪着孩子慢慢走,走过这段泥泞,也补上了之前忙于工作忽视掉的甜蜜。
②生涯视角,为心松绑
不去上学,是身处青春期的孩子的叛逆行为,也是他对自己的一次探索。如果家长可以换个视角,可以带孩子跳出当下的困境,从未来看现在,把时间轴拉长,许多问题便有了新的思路。赵昂老师在《通往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到了未来视角,你可以用来带孩子审视当下的困惑。你可以问自己,也可以问孩子:
站在未来十年,看孩子当下的困境,会有什么发现?
十年后的你会对现在的你说些什么?
未来的你会对现在的你说些什么?
十年后,如果重新想起这件事,你会怎么看?
当这样一个难题,放在长远的时光里看,就变成了孩子生命长河里的小浪花。这样家长就容易把孩子的问题梳理出来。就不会死盯着孩子学习这件事不放,会让家庭生活丰富起来,家里的气氛也会轻松起来。
那么我们愿意为十年以后孩子更好的未来做些什么呢?我们试着跟孩子不只谈学习,更不把学习窄化成文化课学习,和孩子聊聊他的兴趣和爱好,谈谈孩子的梦想和对未来的规划。让自己回到父母的角色,支持者的位置,支持孩子成为他未来的样子。
③改变不易,不能心急
当家长看问题的视角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发生改变,你可以开始记录自己的成长和孩子的变化。但是有的家长说,我也想做到,但我做不到啊!看他挺大个子不去上学,在家晃来晃去,烦死了,忍不住想说他。我非常理解这些家长,但问题的发生不是一天能做好的,问题的解决也不会一蹴而就。我们也允许自己暂时做不到,也允许孩子的改变有一个过程。我们从每天不停地说,转变成一天就说一次,从天天说到几天说一次,到不说学习。当你放下焦虑,你能看到孩子的一点点改变。
番外篇
最后分享两个曾经“不去上学”的孩子。
小时候就是学霸,妈妈心目中清北苗子的娜娜,初二辍学。妈妈不甘心,带着她进行各种治疗无果,最后尊重了她的选择。娜娜报考了当地的职业技术学院“3+2”学前教育专业,还选修了第二专业西餐烹饪,在两个专业的学习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吃着女儿做的西餐,看着女儿的笑脸,妈妈不再偏执那个清北梦。
赛赛成绩不好,高二不再去上学,次年参加高职单招考试。在等待开学的几个月,赛赛去购物广场打工。一个月后赛赛被升职为店长。赛赛特别有成就感。妈妈问,当店长,还去上学吗?赛赛说,我要好好上学,不能止步于店长。
写在最后
每个孩子都有社会属性,上学是很多孩子一起走的大路。但孩子从现在到未来,不只有一条路,也不是不能停下来。当孩子无力去上学的时候,他内心的能量很弱。我们允许他停下来歇一歇,也可以先走一段小路,再回到大路,甚至也可以一直走下去。重要的是,家长要用自己的生命之光,带给孩子能量,陪他找到属于他自己的路,通往未来,通往社会,创造价值,看到那个站在未来那个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身边也有不去上学的孩子,或者也有与这些孩子相处的经验,记得给我留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